國貨鞋服等商品價格“內外有別”
部分國貨在國內售價比國外高約3倍,人均GDP只有美國人1/10的中國人為何要花兩三倍的價格買相同的中國制造商品?
▲香港街頭隨處可見大包小包購買日用品的內地人。
一件中國制造的“意大利皮衣”,在美國布法羅打折之后只賣70美元,而在國內的商場,同樣的皮衣竟能賣到1500元。巨大的差價讓廣州市社科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胥東明感到有些驚訝。
胥東明告訴記者,他此前去美國時也曾仔細留意過國內外價格上的差異,發現海外的中國制造比國內便宜的主要集中在服裝鞋帽等耐用消費品領域。
他還舉例說,一條Levi’s的牛仔褲,在美國的折扣店賣15-30美元(約人民幣99-198元)之間,但同一條褲子,出口轉內銷,在國內的專賣店至少要賣700元。一雙耐克運動鞋,在美國售價33美元(約人民幣217元),出口轉香港回內地,就要賣到近700元人民幣。
相同商品在兩國的售價相差兩三倍。
但另一方面,2010年中國人均GDP初步統計為29748元。而美國的人均GDP折合成人民幣約為309690元,兩者相差近10倍。
長期以來,在中國人的印象中,汽車、香水、奢侈品等商品在國外的售價遠比國內低。但如今,為什么連中國制造的普通消費品在出口后也會賣得更便宜?
物流渠道成本高于外銷
在胥東明看來,個中原因非常復雜,首先是與流通渠道的成本費用有關。國外的渠道流通效率更高,物流成本更低,大宗采購更具有話語權,零售終端可以給出一個比國內更低的折扣,而且還不虧錢;而國內流通渠道稅費太高,且效率低下。
對此,廣東一家鞋企負責人也深有感觸。他對記者說,金融危機之后,公司開始從事內銷市場,“但不進不知道、一進嚇一跳”,沒想到內銷渠道涉及到這么多的費用和成本。
“以前,做出口的時候,我們直接與美國經銷商談,他甚至會幫我把貨鋪進大半個美國,我只需要負責運輸費用,就把貨物推給他們。”這位負責人說。
而在中國,大型的經銷商較少,企業時常要到每家商超去鋪貨,進入沃爾瑪這種集中采購的超市還好,大部分超市是要一個個去談,其間還有條碼費、進場費、上架費、節慶費、信息處理費等,一個品項進入商超就要花費6萬-8萬元的相關費用。
上述鞋企負責人告訴記者,最近廠家準備在大商場開專賣店,才發現這是最難的問題,首先進場費高達30萬元,但還不一定能進得去,還要花錢找關系,為此企業的公關費就花了數萬元。而進入大商場以后,因為售價較低,廠家還要被迫提價,以配合商場的高端定位。
另外,中國的物流成本也很高。這位負責人舉例說,從上海到廣州,一公斤貨物大概0.5元,而從上海海運到美國芝加哥,一公斤貨物不過0.8元。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統計數據,2007年中國物流總成本占GDP的比重約為18.4%,而歐美發達國家僅占8.99%。中國企業的物流成本比歐美發達國家高出40%~50%。
“幾乎同樣品質的鞋子,我們在國內的價格幾乎是國外的1-3倍,中間的渠道成本占了絕大部分,在海外我們是賺錢的。但在國內,即便是產品全部賣掉,其銷售額還不夠租金、工資、運輸、管理的費用。”上述鞋企負責人說,無論是流通渠道抑或是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稅費,最后無疑都轉嫁到終端零售價。
高稅費推高售價
在財經專欄作家端宏斌看來,中國的出口退稅是企業能夠低價出口的一個重要原因。自1994年稅制改革以來,中國的出口退稅政策經歷了12輪調整。2009年4月1日,國家正式發文,中國紡織企業出口退稅率從原來的15%上調至16%,希望借此推動紡織企業的復蘇。
“也就是說外國人每消費100元商品,其中就有16元是中國人奉送給他的。”端宏斌說。
而當中國制造的商品從海外再次回流到國內之后,不僅要繳納關稅,增值部分則要收取增值稅,而美國沒有增值稅之說。衡量我國的進口關稅有多高,豪華汽車就是最好的例子,根據我國關稅政策,進口車從到岸到通關,需要繳納關稅、增值稅和消費稅,大排量進口汽車稅費占到車輛總價的45%左右。
典型的還有蘋果公司iPhone、iPad等產品,盡管是在中國生產組裝,但在中國市場,不僅上市時間要比海外晚許多個月,售價也要高出不少。
胥東明認為,某些商品價格倒掛也與國內游資炒作不無關系。“國內信息不透明,投資渠道少,導致熱錢四處攻擊,尋找可以炒作的機會,那些容易保存的、稀缺的商品,比如茶葉、藥材、糧食、酒、黃金等,也就成了熱錢的獵物,而在信息高度透明的美國,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胥東明說。
在日本大阪國際機場內商店經銷的中國茅臺酒,500ml裝只賣合人民幣956元,而在國內,春節期間茅臺酒已經炒到1480元。上等的云南滇紅,在倫敦一家茶店賣到每50克40元人民幣,而同一品牌的茶到了國內價格幾乎要翻倍。
但是,也并非所有國貨都如此,大部分情況而言,國貨在海外售價尤其是歐洲的售價還是明顯高于國內,比如,十多元的“大寶”化妝品賣到日本就要1800日元(約人民幣100元)左右。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