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材廢料堆積站凌晨失火 泉州消防久戰終撲滅
位于福建省泉州洛江馬甲雙溪口農商銀行后面一鞋材廢料堆積站發生火災,火災一度蔓延近800多平方米。洛江馬甲消防中隊接到報警后迅速出動3輛車15名消防官兵趕往現場撲救。
消防官兵抵達現場后立即展開火情偵查,發現眼前一片火海,著火位置位于露天堆放的鞋材廢料堆,熊熊的火焰正向其它堆垛迅速蔓延,大火猛烈燃燒著,現場溫度很高,大量的濃煙源源不斷的飄向堆垛上空,并且經了解起火位置的東南方向為一加油站的儲藏油庫,如果不及時控制火勢,后果將不堪設想。現場指揮員迅速作出戰斗部署:第一小組疏散圍觀群眾。第二小組出兩支水槍分別從起火堆垛的左右兩側對火災進行撲救,并阻截火勢蔓延,第三小組出一支水槍在起火堆垛后方外圍進行降溫及保護,第四小組確保水源的連續供給,全力保障救援順利進行。戰斗命令下達后,行動迅速展開,消防官兵按照“先控制、后消滅”的原則,逐步圍剿火魔。
04時10分左右,增援力量到達現場并迅速加入戰斗,火勢得到控制,明火基本被撲滅。但塑料和泡棉堆垛的內部仍處于陰燃狀態,濃煙不時的從內部騰然升起。消防官兵隨即利用鐵耙、鋤頭等工具扒開,進行層層射水,并對起火堆垛和堆垛站的四周未燃盡的塑料進行降溫和澆水,險情于當天下午16時20分被徹底撲滅。
經事后了解,此次火災過火面積約800多平方米,目前火災具體原因及損失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相關鏈接:
一雙鞋好不好看,可以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好不好穿,卻有著相對專業的量化標準。現在,鞋企明顯感覺到,消費者對鞋子的選材用料、舒適度、外觀款式、品牌等各個方面的要求都越來越高,在各自喜好點上,每個人都是“專業用戶”。
“通常大家覺得消費者對鞋材不敏感,其實很多消費者已開始挑剔鞋材,他們懂得分辨什么鞋材做出來的鞋子會是什么腳感,會主動告訴客服自己想要找什么質地、用在哪種場合的鞋子。”從事運動休閑鞋類電商銷售的郭先生深刻地感覺到,現在的年輕人對于穿鞋甚至比賣家更專業。
不僅銷售終端明白這個道理,從制鞋企業甚至上游的鞋材、鞋機企業,也都開始意識到這點。因此,從鞋材開始就要考慮客戶的穿著體驗,不過,不同制鞋企業和穿鞋者,對體驗的衡量標準也各不相同。
以鞋子中最常用到,而最容易被消費者忽略的海綿為例。海綿在鞋子內里、鞋墊、鞋舌、鞋后跟都需要用到。鞋材多年從事海綿生產,占地50多畝的新廠區,每天有大大小小約40趟貨車進出,每年這些海綿可供4億雙鞋子使用,意味著它的改進關系著4億人次的穿著。
“我有很多客戶,他們有的希望海綿可以用來提升鞋子的舒適度,有的希望提高鞋子的彈跳性,有的需要耐高溫或者耐低溫。但是,客戶對自己所要的東西定義又很模糊。”基于這些溝通障礙,環亞鞋材公司總經理林國棟開始摸索對海綿產品進行數據化管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