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支紗港口寄售熱情不減
據山東淄博、濰坊以及江蘇常州、張家港等地的棉紗經營商反映,包染色、包漂白棉紗是中國織布廠、印染廠、服裝廠的普遍要求,一些出口商、貿易企業因操作印度、巴基斯坦、越南、泰國等小廠的棉紗而無法保證“漂白”,再加上一些2萬錠以下的小紗廠接收信用證或索賠比較困難而不被中國買家認可,出貨受到較大制約。一些布廠表示,要保證“漂白”并且百米斷頭率低,只能使用美棉或澳棉,只有少數三絲和雜質控制比較好的兵團及地方軋花廠新疆棉能勉強達到要求,這也是2014/15年度新疆棉現貨雖然與SM級美棉、澳棉差價達到1500元/噸、3000元/噸以上仍出貨遲緩的重要原因。
雖然國儲棉達到1100萬噸以上,但真正能符合高支紗配棉需要、值得紡企高價競拍的新疆棉更加寥寥無幾。一方面近幾年我國棉農傾向于種植高單產棉花,產量增加的同時,質量下降(主要體現在馬值C2比例大,且纖維長度主體降至28mm,但強力能達到29GP的卻并不多),從加工環節看,收儲時期接貨方是國家,加工廠不重視工藝,質量隱患不明晰。
部分江浙貿易商分析,2013年以來,我國C32S及以下棉紗的市場份額已經被印巴、越南、印尼、泰國以及中亞、孟加拉、土耳其、美國、臺灣等產地的棉紗掠奪,2015年1-3月份我國棉紡企業在40S普梳紗、精梳紗的優勢也明顯被稀釋,競爭力迅速下降,紗線優勢已收縮至50s以上,特別是大型紡企以高支紗為主,C40S及以下低支紗幾乎不生產,代表我國紡織從低端向高端轉移的趨勢,但仍有很大比例中小棉紡織廠由于受制于資金、市場、訂單等原因導致“調整慢、轉身慢、提升慢”,在中低紗的競爭中被東南亞、南美和中亞棉紗打敗乃至倒閉。
印巴、越南、泰國等進口紗存在質量不穩定和供貨不穩定的情況,比如,有時抽樣情況較好,但最終整批紗質量較差,采購時賣方表示可漂白,但使用后發現有三絲,給棉紗進口商、織布廠、服裝廠等造成較大損失,在索賠方面,部分中國買家企業表示,由于不是長期合作,追責較為麻煩,紗廠、出口商間相互推責,最終不了了之。
不過也有大型面料企業稱,由于企業規模大,用紗量大,使用進口紗如果出現質量問題,國外紗廠一般會派專人來解決,一般都順利解決。在采購進口紗時,建議去國外紗廠實地考察,或選擇國內大型有信譽的貿易商進行交易。整體看,生產高端產品的大型企業采購進口紗較少,仍以國產高支紗、精梳紗為主,C40S仍是很多印巴等東南亞國家難以逾越的障礙,與進口紗相比較,國產紗的優勢是供貨、質量穩定,企業注重信譽,售后服務有一定保障,此外,產業鏈完整也是優勢之—,但價格上的劣勢需要通過其它方式彌補。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