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多家安踏門店煥然變身“亞運主題館”
作為中國奧委會戰略合作伙伴的專賣門店已煥然一新,轉身變為“亞運主題館”,而以中國“乒乓一哥”王皓、“網球金花”鄭潔和中國賽艇隊為主角的亞運主題廣告吸引了無數人駐足觀望,安踏處處洋溢著濃郁的亞運民族情。
有調查顯示,亞運期間將有超過15萬海外游客和50萬國內游客到廣州消費。各路商家都欲借勢挖掘亞運商機,一些運動鞋品牌商家更是爭相贊助亞運,實踐其國際化的營銷策略。
對于安踏來說,借助亞運賽事的影響力可提升品牌內涵及產品銷量,更重要的是,這也是安踏未來發展戰略的重大實踐和求索契機,“可以說,廣州亞運會是安踏COC四年權益中最有價值的賽事之一,不亞于倫敦奧運會。”安踏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說。
亞運商機不容小覷
“你可以看到,我們全國7000多家門店都已經更換成了亞運主題。”說到這里,安踏執行副總裁鄭捷做了一個強調的手勢,“整個的櫥窗,包括我們主題廣告的展示、我們給中國亞運代表團提供的領獎服,比較大的店里還單獨設立了中國奧委會特許商品展示專區。”安踏不僅在用一個整體的概念來包裹整個品牌,提升店鋪形象,更重要的是在用這樣一種方法表達安踏看中亞運營銷的巨大意義。
“本屆亞運會冠軍領獎服,對提升安踏在大眾人群中的品牌認知度和美譽度,不能不說是一個機會,也不能不說意味著巨大的商機。”鄭捷說,通過亞運會這些優質資源,例如,亞運會把安踏的品牌影響力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將吸引更多消費者關注和喜愛安踏。
對于選擇亞運會,鄭捷表示,現在中國本土的競爭已經是非常國際化的競爭,國際上主要的大的品牌都已經進來,和大家同臺競技。安踏等中國本土體育用品品牌立足中國本土市場,憑借對中國消費者需求更清晰的認識、對中國本土市場更精準的把握,逐漸在與國際品牌的競爭中把握住了更多的話語權。
“這幾年我們在做一個調研。5年之前,耐克、阿迪達斯在中國的銷售占到了六成;現在這幾年,阿迪達斯和耐克的市場份額不到30%,而國內的品牌達到70%。以前中國所有的國家隊,80%~90%是由國際品牌贊助的,現在70%~80%都是由中國品牌自己贊助。這個數字就證明了一個很實際的問題,民族品牌越來越為我們中國消費者所認同,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中國奧委會“黃金權益”
完美體現
自簽約成為中國奧委會2009年-2012年“獨家戰略合作伙伴”,安踏曾不止一次表示,接下來的品牌策略將緊緊圍繞COC這一核心資源開展。
據介紹,本屆亞運會上,安踏與中國體育代表團一起登上領獎臺,這使得安踏跟中國奧委會、中國體育的聯系更加緊密,安踏代表中國體育精髓的形象也將得到進一步深化。這意味著,借助亞運這一今年最大型體育賽事,安踏在全國范圍內再次夯實了品牌認知基礎。
丁世忠認為,中國奧委會是“無與倫比”的營銷資源,體育用品品牌的行業地位通常與它所獲取的體育營銷資源成正比,而對于立志成為面向廣大受眾的中國第一體育用品品牌的安踏而言,亞運、奧運中的中國隊表現是最能觸動和征服其目標用戶的,因而也是最適配安踏目前發展階段的。
“如果我們沒能拿到這個權益,大家對我們的認可很可能不會達到現在這個位置。”丁世忠說?,F在,安踏一直占據著國內體育用品上市公司市值冠軍的寶座,超過了李寧、中國動向。最近一個月,安踏的市值甚至還超越了彪馬、美津濃等國際品牌。
與此同時,中國奧委會給安踏帶來的另外一個改變,則是安踏可以沿著“相對比較清晰的品牌發展路徑和戰略”繼續前行。中國最廣泛的“草根”一族始終是安踏鎖定的目標群體,中國奧委會贊助權益帶來的亞運等機會,則讓安踏有機會與之產生最緊密的接觸。“安踏更符合大眾的需求。”鄭捷認為,“我們著重突出的是性價比,目的是使中國最廣泛人群享受到專業級別的運動樂趣。”
奧運前最嚴苛的全面考試
“贊助中國奧委會是一項龐大的工作,對于安踏來說,需要積累經驗。”安踏副總裁張濤說。拿本屆亞運的中國體育代表團領獎裝備來說,單單設計自首稿出爐以來就一共經歷了多次嚴格細致的調整更改。這套領獎裝備分為數十個SKU(最小庫存單位),包括領獎服、領獎鞋、圓領T恤、拉桿箱、背包等。
“領獎裝備是對我們設計、科技、生產、品控等等方面的全面考核,整個管理體系必須要跟得上。”張濤說,“比如我們為代表團生產各類裝備的時間,從下料、制版、印染、縫制到出廠需要平均60天。但代表團出征的名單不可能提早公布,也可能隨時發生變化,如果出現了特殊尺碼,必須緊急調配。所以我們預留了兩條生產線,專門應對突發情況。”
倫敦奧運之前,亞運是規模、影響力和服務難度與奧運最為接近的一次。“我們必須積累這種經驗,才能在更引人矚目的倫敦奧運會上為中國體育代表團做好服務工作,也為安踏收獲更大的成功。”張濤如是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