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交會與中國外貿風雨同行
中國外貿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會展平臺的助力,而外貿展會也在中國外貿的增長中逐步發展壯大。以廣交會為例,其“中國第一展”的美譽助力中國外貿不斷前行,同時其也在外貿發展過程中不斷完善,日臻成熟。
隨著我國進出口總值從1978年的206億美元升至2013年的4.16萬億美元,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外貿實現了200倍的增長,并已超越美國,成為世界貨物貿易第一大國。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在拉動世界經濟及地區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
與中國外貿風雨同行近六十載,被譽為我國外貿晴雨表和風向標的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以下簡稱“廣交會”),自1957年春季始創以來,就在不斷改變中國的外貿格局,對中國外貿的發展也作出了重要貢獻。如今,它一年兩屆的出口成交額約占中國一般貿易出口總額的1/4,其龐大的采購商資源及輻射度,對中國商品進入國際市場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一大展當之無愧
“近些年各種展會琳瑯滿目,但廣交會仍是行業內公認的最重要的展會。這從廣交會每屆都在擴容,展位卻總供不應求上就可見一斑。”已經參加逾20屆廣交會的外貿人彭先生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就他所在的公司而言,“參加廣交會,一是因為廣交會的專業客戶比例高,要盡力抓住這個行業展示的機會;二是追蹤廣交會的成交記錄可見,廣交會的成交率很高,可以說我們公司70%的境外客戶和訂單都來自于廣交會”。
浙江錢江摩托進出口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桂明的感受與彭先生頗為相近:“酒香也怕巷子深。好質量的摩托機車也需要好平臺的推廣。我們企業參加了國內外很多展會,但總體而言,廣交會的效果最好。廣交會作為‘中國第一大展’已經搭建起一個固定的經貿平臺,我們借此平臺既可以與老客戶交流合作,溝通延續訂單,也能向新客戶展示品牌實力。”
對供應商而言,廣交會的地位無可替代;對采購商而言,廣交會也是舉足輕重。
廣州某外貿公司的負責人楊曦,近4年每屆廣交會她都會帶領數個外商到會洽談合作、采購商品。“我們的客戶中,80%來中國就是為了參加廣交會。雖然在阿里巴巴上也能找到各種各樣的工廠,但是大家都希望能夠親眼看看產品再簽單。而客戶也認為能夠參加如此大規模展會的企業都是業內領先的企業,是中國優質的供應商,會更有保障。”
創新求變提質增效
在受訪的廣交會親歷者和參與者看來,廣交會已成為中國的名片,它向世界展示著中國的經濟實力,展示著中國各行各業的新產品、新技術、新風貌,也對強化貿易促進和為企業構建國際營銷渠道發揮著長遠的影響。但他們也認為,在經濟形勢復雜多變的今天,廣交會也需要不斷與時俱進,創新驅動發展,優化參展質量,提升組展水平,助力企業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共同打造中國外貿升級版。
對此,廣交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外貿中心主任王志平表示,下一步,廣交會將按照“專業化、市場化、法制化、產業化、國際化”的發展路子,著重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大規模。通過擴大進出口展區雙向驅動,突破目前的規模瓶頸;二是做強品質。優化參展企業和產品,引入新興產業題材,優化展區設置;通過‘參邀采’‘老邀采’、市場化激勵招商等手段鞏固傳統市場、開拓新興市場,爭取采購商到會實現突破性增長;三是做精內涵。大力推進PDC建設,推動出口產品向高附加值的‘微笑曲線’兩端延伸;大力發展‘廣交會論壇’,整合提升成交、展示、信息、推介等展會功能;四是做好服務。不斷優化提升廣交會現場服務水平,給展客商提供一流的參展體驗。完善廣交會電子商務平臺建設,大力發展‘智慧廣交會’。對未能參展的中小企業,通過廣交會電子商務平臺解決其發展需求。”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