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買衣服切記看清標識 切忌跟風買名牌
給孩子買衣服先看清國標 跟風“買名牌”不靠譜
食品安全,一向是家長非常重視和關心的問題,為嚴防“病從口入”,在給孩子挑選零食、制作飯菜時,家長們往往是費盡心思、不厭其煩。然而,大部分家長在對食品安全高度關注的同時,卻忽略了孩子每天穿的衣服,殊不知,病不但會從口入也會從體入,劣質服裝同樣會給孩子的健康帶來嚴重危害。
全國多個省市工商部門曾經對兒童服裝進行抽檢,部分地區兒童服裝不合格率甚至超過七成。而此前,國家質檢總局也在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等9個省、直轄市進行了兒童服裝抽查,結果是210家企業生產的210批次兒童及嬰幼兒服裝產品中有20批次不合格。
眼下春節臨近,不少家長開始忙著為孩子置辦新衣,在此特別提醒消費者,挑選童裝有國標可依,購買時需留意吊牌上標注的安全類別。
市場現狀1
尷尬的新國標
作為強制標準實施已兩年,但市場認知度仍低
為保護兒童身體健康,自2012年8月1日起,由國家紡織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起草的修改版《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GB18401—2010)全面強制實施。與2003年公布的舊版標準相比,新國標中“嬰幼兒服裝”的范圍擴大了。首先是“嬰幼兒服裝”適用的年齡范圍從2周歲擴大到3周歲,而適用的身高尺碼范圍則從原先的80厘米提高到100厘米。
另外,新的國標還規定,產品標識牌上應標注產品執行標準,并按照GB18401—2010標準要求標明產品執行的安全技術類別。紡織產品的基本安全技術要求分為A、B、C三類,其中3歲以內,尺碼在100厘米以下的嬰幼兒服裝應符合A類要求,并且要在吊牌上標注“嬰幼兒用品、GB18401—2010、A類”等字樣。據了解,不同級別也意味著對一些有害物指標的限量完全不同,A級最嚴,如對甲醛的要求,A級的標準是≤20mg/公斤,B類是≤75mg/公斤,C類是≤300mg/公斤。
如今,新國標已實施兩年多,但走訪中記者發現,消費者對其認知度并不高,銷售人員也是一知半解,可以說是“買的盲目,賣的糊涂”。
市場現狀2
家長的“選擇”
挑選全憑手感經驗,或者信奉“買貴的準沒錯”
春節臨近,各大商場、孕嬰店、童裝店紛紛推出名目繁多的優惠促銷活動來搶占商機,不少家長也趁此機會給孩子選購新衣。家長給孩子選購衣服時最在意什么?又依據什么去選擇,為一探究竟,記者隨機采訪了50位家長,大部分家長表示材質、舒適度和款式是他們最在意的。當記者問到如何挑選?是否會看吊牌上標注的安全類別時?只有5位家長表示了解童裝的安全級別,并按照這個標準選購,大部分家長對此全然不知,認為只要材質是全棉的就可以,通常是憑手感和經驗挑選,還有少數幾位家長則是認準名牌,認為買貴的準沒錯。
“我一般就給孩子買全棉的,穿著舒服,也吸汗。”1月3日上午,在河西區黑牛城道新業廣場負一層童裝銷售區域內不少家長在給孩子選衣服,其中一家童裝店內,正在給女兒挑選上衣的周蕊女士對記者說。話語間,周女士選中了一款印有小豬圖案的粉色T恤,只見她一邊用手摸著衣服,一邊翻看吊牌:“嗯,挺柔軟的,就來這件吧。”周女士說,每次給孩子買衣服,她都要看吊牌,主要看面料成分是不是全棉,然后再憑經驗摸摸手感。而當記者問到,是否會注意吊牌上標注的A、B、C時,周女士一臉茫然:“什么abc啊,沒聽說過。”
“孩子長得快,衣服沒必要講究這么多,我跟您說,奶粉、米粉、水果這些孩子吃的東西我都認可多花些錢買品質好一些的,但衣服我一般就在街邊小店或外貿店里買,物美價廉,一直都穿著挺好的。”聽記者提到劣質服裝會給孩子埋下安全隱患時,正在南開區燕宇小區附近的一家童裝店內給一歲多的兒子挑選內衣的劉紅麗顯得十分驚訝,她說,給孩子買衣服樣子好看、摸著柔軟、聞著沒有刺激味道就行,拿不準就咨詢店員,沒考慮過那么多。
還有一些媽媽則傾向于選購大牌童裝,尤其現在各商場都在搞活動,一向深愛大牌童裝的媽媽絕不放過這樣的良機,而那些平時覺著太貴、買了“肉疼”的家長,在選購新年服裝時也舍得一擲千金。“我不懂看級別,但知道質量差的服裝會刺激寶寶的皮膚,所以盡量到商場里買名牌的童裝,我覺得一分錢一分貨,貴的質量肯定有保障吧。”河西區樂天百貨五樓童裝專區內,一位4歲寶寶的媽媽張悅一邊說著一邊拿著挑好的服裝給記者看:“這裙子打完折還1680元呢,這是法國品牌,用的都是進口面料,對皮膚一點傷害都沒有,雖說是貴了些,但給孩子穿,安全最重要。”
市場現狀3
混亂的童裝市場
無論是吊牌標注還是商家宣傳,都在有意無意地規避國標
吊牌標注五花八門
日前,記者先后走訪了大胡同批發市場、梅江第六田園商業廣場一樓童裝專區,以及河西區平山道、南開燕宇小區附近等地的童裝店,走訪中記者仔細查看衣服吊牌,發現吊牌上的標識就如同童裝的款式一樣,五花八門。
在一家嬰童生活館內,記者發現很多童裝吊牌都沒有A、B、C字樣的安全類別標識,有的只印著“一等品”“合格品”“100%全棉”或者“嬰幼兒用品”等,有些衣服的吊牌更是沒有標注任何有效信息,全是英文、韓文。
還有些吊牌則是新舊國標混搭。記者看到一款適合兒童身高80厘米、標價120元草莓圖案的小襯衣,吊牌上寫著GB18401—2003字樣,奇怪的是雖然其執行的是舊版標準,但后面還標注著“A類”“甲醛含量符合國家標準”,還有些尺碼是100厘米以下的童裝,安全技術類別卻標著GB18401—2010 B,“我們賣的都是純棉的,孩子穿一點問題都沒有。”店內一店員表示,自己對童裝安全類別要求并不清楚。
打擦邊球規避國標
更有些精明的商家打起了擦邊球,有意躲避100厘米這個標桿。按照新國標要求,0—3歲、尺寸在100厘米嬰幼兒服裝執行A類標準,但有些孩子長得快,也許兩歲多就超過100厘米,還有些家長喜歡給孩子買大一些的服裝,商家就是看準了這一點,將年齡標注成適合2—4歲,安全技術標準為B類。還有一些店家則聲稱最小號就是105厘米,3歲孩子也可以穿。
網店成劣質童裝集散地
此外,網店也是不合格童裝的集散地。記者登錄某購物網站搜索“嬰幼兒服裝”共有約3.35萬件寶貝,一些品牌童裝均有翔實的圖片資料及檢測報告顯示其符合“GB18401—2010A類”的標準。但仍有不少網店在宣傳頁面中并未明確標出符合新國標的證據,當記者咨詢客服其產品是否符合“GB18401—2010A類”標準時,其回答也含糊不清。記者發現,網店上的商家通常打著“外貿”“韓國進口”“全棉面料”的招牌吸引顧客,但卻無法提供符合新國標標準的證明。記者隨后翻看了評論,有買家稱:“味道很大,不敢穿。”“跟描述的不一樣。”等。
品牌童裝標注也有問題
批發市場、路邊小店、網店如此,品牌服裝情況怎樣?總體來說,商場內的品牌服裝比小店情況好很多,都有吊牌和標簽。吊牌上標有服裝商標、中文廠名、廠址、商品名稱、商品執行標準號、商品質量等級、安全技術類別等標識。標簽上也有型號規格、纖維成分含量、洗滌方法等標識。但仔細查看發現,也有不達標、標注不正規的童裝存在,在河西區銀河國際購物中心負一層的一家童裝店記者看到,一款標注尺碼100厘米的童裝在安全類別一欄赫然寫著“B類”。對此,該店解釋稱:“品牌服裝質量肯定沒問題,A類、B類不必太在意。”此外,記者在一些品牌童裝店內還看到大部分童裝雖然標注了“A類”“嬰幼兒用品”等字樣,但執行標準只寫了GB18401,并未標注年份。 童裝,有哪些不能說的秘密?
走訪發現,不合格童裝存在較多,主要是路邊小店、外貿店、網店,路邊小店和網店銷售的童裝貨源主要來自一些小企業,質量參差不齊、產品不合格家長普遍理解。因此,記者主要對被家長們奉為“香餑餑”的外貿童裝以及價格貴得離譜的大牌童裝進行了調查。
如今,許多小店都打著“外貿原單”“外貿尾貨”旗號銷售童裝。元旦期間,記者走訪了幾家這樣的小店發現,標榜“原單正品”的外貿服裝品牌良莠不齊,價格高低不一,但總體要比品牌童裝店低很多,最低的一條兒童秋褲只需8塊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