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染與藝術的時尚和創新的融合
龍鳳呈祥圖案的藍印花布、敦煌花磚紋樣的被面、水墨淡彩風格的旗袍……記者近日在首屆全國植物染藝術展(大連展區)看到,330件形態各異的參展作品既保留了蠟染、型染、絞纈染等傳統印染工藝,又融合了當代藝術的時尚和創新。植物染這項歷史悠久的傳統技藝,正以其獨特的藝術表現力,從傳統走向現代生活。
首屆全國植物染藝術展(大連展區)現場。新華社記者張博群 攝
植物染又稱“草木染色”,指從自然生長的植物中提取色素,對面料進行染色的一種工藝,其具有天然環保特性以及現代工業染織無法替代的藝術性。我國古代形成并流傳至今的蠟染、絞纈染、藥斑布等印染工藝均采用了植物染色的方法,形成了系統、完備的印染工藝和技術體系,創造了璀璨的文化藝術成就,成為中華文明的寶貴財富。許多地方的植物染工藝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首屆全國植物染藝術展(大連展區)現場。新華社記者 張博群 攝
行走在設立于魯迅美術學院大連校區的展覽現場,貴陽物語天成藝術工作室藝術總監董昕帶來的10件現代服裝作品吸引了眾多觀眾駐足。
董昕說:“我們采用植物熱轉印工藝,通過高溫蒸煮把植物的形狀、肌理和顏色轉印到織物上,創造出獨一無二的圖案,傳遞出植物本身的自然氣息和生命力。觀眾可以沉浸式感受色彩與圖案帶來的視覺享受,想象自己穿著這樣一件衣服的美感?!?/p>
首屆全國植物染藝術展(大連展區)現場。新華社記者張博群 攝
“這件印有類似中國畫圖案的絲質旗袍,力求表達傳統國畫的意象,結合了小寫意和工筆兩種風格,呈現出柔美的水墨淡彩風。我選擇了銀樺葉、山槐、水芹菜等天然植物,使用可以呈現出高級灰調的媒染劑,轉印出了制作這件旗袍作品的獨特面料?!倍空f,轉印花葉的選擇和組合,包括不同的鋪陳擺放方式都會影響最終呈現出來的色彩和圖案效果。
首屆全國植物染藝術展(大連展區)現場。新華社記者 張博群 攝
植物染取材山川大地,在手藝人的眼中,紫草、蘇木、栗子殼、荔枝殼、桂圓殼、茶葉……萬物皆可染。受季節、時間、氣候、地域等因素影響,即便是同一種植物也可萃取出不同色澤的染液。“植物染的天然色澤與草木清香形成了獨特魅力,令人心馳神往,熱轉印的制作過程更是體現了天人合一的精神內涵。”董昕說。
首屆全國植物染藝術展(大連展區)現場。新華社記者 張博群 攝
本次展覽總策展人、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纖維藝術與設計專業委員會主任尼躍紅表示,展覽精選了130名作者的330件作品,涵蓋了傳統植物染、現代植物染、植物染文創產品三個板塊,從不同側面展示了我國植物染領域的發展面貌,不僅為廣大觀眾了解植物染藝術的歷史、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打開了一扇窗口,也為植物染藝術創作者、愛好者和傳承人開辟了一個相互學習交流的平臺。
本次展覽由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大連市文化和旅游局、大連市中山區人民政府、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魯迅美術學院共同主辦,將持續至11月15日。
(來源:新華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