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榮旗的柞蠶絲成為致富“大產業”
一個個蠶繭進入蠶繭切割機,被有序橫向切開,繭殼和蠶蛹掉入傳送帶中,繭殼被風機吸走,工人再將蠶蛹按等級分揀。日前,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阿榮旗的一家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蠶繭切割機發明者王萌給記者演示著他的專利機器。
“這是我用7年時間研發的蠶繭切割機,剛剛獲得發明專利證書。工人一小時能剪約24斤蠶繭,切割機每小時能剪100斤蠶繭,這個機械在網上銷售得很好。”王萌指著另一臺機器介紹,由他研發的蠶蛹大小分揀機賣得也很好,100斤蠶蛹一個工人要用一小時分揀完,機械只需5分鐘。
“我最初的想法就是如何改變人工的效率,怎樣實現柞蠶效益最大化,實踐證明‘傳統+科技+品牌’是出路。”王萌從小就和柞蠶打交道,家里收售蠶繭20多年,并建有冷庫存放蠶繭。機械設計自動化專業畢業后,他曾在深圳富士康干了4年的機械設計工作,2016年回到家鄉阿榮旗,注冊了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開始研發蠶繭切割機。
“這就是阿榮旗的柞蠶絲,是經過自治區纖維檢驗局檢測的一等蠶絲。”王萌輕輕地拍打著蠶絲。2018年,王萌又成立了家欣蠶絲被加工廠,“呼倫錦”牌蠶絲棉褲在全國銷售,“家欣”牌蠶絲被還賣到了新加坡。
和王萌一樣,42歲的尹俏德也以阿榮旗本地的柞蠶絲為原料,采取收購、生產、銷售一體化模式,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家紡公司,年產被褥、枕頭等蠶絲制品1.5萬余套,產品銷往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此外,他投資建設了占地2240平方米,集博物館參觀、休閑、娛樂、體驗于一體柞蠶文化體驗中心,這也是內蒙古首個以柞蠶文化為主題的項目。
“年底,柞蠶文化體驗中心就能裝修完成,游客可以進館探索阿榮旗柞蠶文化的發展,感受由蠶到絲的神奇蛻變。”尹俏德說。
近年來,阿榮旗緊扣“五區”聯動發展主題,建設綠色產業集聚區,確保“大項目頂天立地、小項目鋪天蓋地”。當地年平均商品繭和蠶種產量分別為600多萬公斤和10萬公斤,柞蠶繭產值達2.3億元。
“我們全力推進柞蠶產業基地建設,引進遼寧、吉林等地先進放養模式,自主研發的新蠶種‘雙豐一號’和‘珍珠一號’通過北方蠶業科研協作區品種審定。目前,正在積極探索人工培育蛹蟲草,并以柞蠶蛹為培育原料,實行人工嫁接真菌。”阿榮旗蠶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李志說。
“破繭”柞蠶“涌”新思,從傳統養蠶到良種繁育、從單一結構到多元延伸……阿榮旗圍繞柞蠶產業構建全產業鏈條,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振興,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不斷拓寬鄉村振興的蠶業致富之路。
(來源:央視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