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集群:讓蠶絲變“金絲”,實現在家門口就能增收致富
隨著氣溫日漸降低,不少市民開始添衣加被,湖南省永州市冷水灘區蔡市鎮紅衛村的村民們加快制作手工蠶絲被,用一根根蠶絲串起種桑、養蠶、手工抽絲制被、銷售于一體的產業鏈條,讓蠶絲變“金絲”,實現在家門口就能增收致富。
“歡迎各位家人、各位寶寶們來到咱們紅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直播間,咱們的直播間今天給大家展示的首先是咱們自己養殖的蠶繭……”走進蔡市鎮紅衛村,工作人員正通過網絡直播講解從養殖桑蠶到制作蠶絲被的全過程,質地細膩、潔白柔軟的蠶絲被吸引了大波網民駐足觀看、評論、下單,直播間內一片熱火朝天。
工作人員通過網絡直播銷售手工蠶絲被(央廣網發 蔣靜 供圖)
近期,由于氣溫降低,加上結婚等喜事增多,蠶絲被的銷售也迎來了高峰期。市民張零艷說道:“我之前在網上看到這里有賣蠶絲被的,然后就訂了一套,今天特意過來拿的,看到質量確實蠻好的,感覺在家鄉都能買到這么好的東西,確實發展挺大的。”
手工蠶絲被迎來銷售高峰期(央廣網發 蔣靜 供圖)
進入12月,正值桑樹休眠期,村民們搶抓時節進行桑樹栽種,為來年的桑蠶養殖提供足夠的桑葉供給。今年3月,紅衛村能人蔣紹斌回鄉創辦了永州市紅衛科技有限公司,大力發展種桑養蠶特色產業,將村里閑置的舊廠房改造成養蠶基地,流轉荒山種植桑樹100余畝,為周邊村民和困難群眾提供就業崗位36個,致力通過科技種桑養蠶打造研、產、供、銷一條龍產業鏈,助力鄉村振興。截至目前,基地共產出蠶繭11.8噸,價值71萬元。
村民在制作手工蠶絲被(央廣網發 蔣靜 供圖)
據紅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蔣紹斌介紹:“通過深加工、抽絲剝繭、純手工蠶絲被制作,我們創建了自己的品牌。下半年又流轉土地100畝,共流轉土地200畝種植桑樹,預計明年解決就業崗位150人,培養種植戶、養殖戶10戶,帶動更多的老百姓投入到絲綢產業里面來,希望能做到‘湖南絲綢看永州,永州絲綢看紅衛’。”(記者張志誠 實習生張雨怡 通訊員李秋燕 蔣靜)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