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伊爾莎設計的超現實主義奇思妙想的杰作
提到伊爾莎·斯奇培爾莉(Elsa Schiaparelli),人們會覺得略顯陌生。但若是提到日常服裝中的裹身連衣裙、內置胸衣、拉鏈元素、報紙印花、裙褲...乃至如今泛濫的“聯名”模式,大家卻再熟悉不過。
這些都是伊爾莎設計的超現實主義奇思妙想。
如果說香奈兒是裝在精致高腳杯里的適量優雅香檳,那伊爾莎就是放在手邊的半瓶烈酒、是伏特加。
所謂超現實主義,就是一種先鋒藝術。它試圖突破符合邏輯的現實觀念,把現實觀念與本能、潛意識和夢境相糅合,以達到超現實情境。
這種不受理性和道德束縛的美學觀念,促使藝術家們用不同手法來表現原始的沖動和對自由的向往。
簡而言之,以前沒聽說過的想法,就是先鋒。超現實主義、達達主義就屬于先鋒藝術。
伊爾莎的設計正是如此,她不拘泥于傳統的時尚風格,而是另辟蹊徑,有一套詼諧幽默的獨特風格。她將高跟鞋做成帽子、把阿斯匹林膠囊做成項鏈,甚至把昆蟲縫在帽子上。
周三,這位“一直被時尚界和藝術界低估”的女設計師的各種超現實主義作品在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再次展出,被紐約時報冠以“奇異時尚之母”的伊爾莎再次出現在了大眾視野。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超現實主義女設計師——伊爾莎·斯奇培爾莉(Elsa Schiaparelli)的奇思妙想。
當超現實主義走進時裝
知名品牌之間聯名如今比比皆是,但在當時卻是頭一回。
伊爾莎一生中聯名最多的就是她的知己好朋友——超現實主義大師達利。
周杰倫的新歌《最偉大的作品》中,致敬了達利標志性作品:龍蝦電話。
1935年,達利設計了一個帶有假龍蝦的真電話(據說靈感來源是他偶然看到有人把吃剩的龍蝦殼隨手丟在電話上)。
1937年,在達利的幫助下,伊爾莎將龍蝦當成元素設計進了裙裝中,至今依然流行。
同年,他們再次合作設計出了著 名的鞋帽。
鞋帽的靈感來自達利的照片,他頭上戴著妻子的拖鞋。
這個看似離譜,實則新奇大膽的嘗試,讓更多的人知道了伊爾莎這位超現實主義設計師。
另一件標志性的合作作品名為“眼淚禮服”。
這件作為二戰紀念品的禮服,是伊爾莎和達利對西班牙內戰和法西斯主義傳播的回應。
除此之外,伊爾莎和達利還設計了骷髏連衣裙。
為了方便生產,這件衣服使用了一種稱為trapunto(提花墊緯凸紋布)的特殊絎縫技術。骷髏的形象也是在為對遭受饑荒的受害者發聲。
除了達利,1937年,Schiaparelli還與法國前衛詩人Jean Cocteau合作,設計了一件帶有兩張錯視畫面孔和玫瑰的晚禮服,這也成為了她標志性的風格。
伊爾莎不僅和藝術家合作,她還和世界知名香水商 Baccarat 合作了一款粉紅色主題香水。
這款香水一經面世,就風靡全球,刮起了“Shocking pink”風潮。
瓶子由 Leonor Fini設計,靈感來自演員 Mae West 的曲線。
女性曼妙的曲線盡顯,其實,這只是伊爾莎將女性與時裝相結合作品的冰山一角。 看過愛馬仕橙、蒂凡尼藍,你是否聽說過Schiaparelli粉? 這種源自 Bérard 的亮粉色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橫空而出,一度打破了當時蕭條頹廢的大氛圍。 伊爾莎對這種顏色的描述是:
“有自己的生命,就像世界上所有的光、鳥和魚放在一起一樣,是中國和秘魯的顏色,而不是西方的顏色。” 穿上伊爾莎設計粉色禮服的女人,一定是人群中最耀眼的那一個。 電影紅磨坊中,Zsa Gabor穿上了Schiaparelli粉色禮服,讓人一度挪不開眼。
這種大膽彰顯女性魅力的設計,在那個年代可是單單獨一份兒。 如今重新振作起來的品牌Schiaparelli新設計師Daniel,也遵循了伊爾莎的超現實主義風格,設計了一系列亮粉的高調女裝,比如下面名噪一時的“肌肉甲胄”。
然而伊爾莎時裝設計的要素豐富多樣,這種漂亮的女性粉紅只是她其中的一個代表作。 1938年2月,伊爾莎推出了“馬戲團”系列,包括上面提到的“眼淚裙”,她大膽發揮,將衣服上的刺繡大象做的栩栩如生。
為了這個系列,伊爾莎還專門研究了一系列個性化的紐扣、特殊的刺繡和印花,還從法國珠寶商Jean Schlumberger那里訂購了許多個性化的吊墜和胸針(Jean以在蒂芙尼公司的工作而聞名)。
一切富有生命力的元素都在伊爾莎的手下呈現,昆蟲元素在她的作品中也極為常見。
看到這里是不是想到了Gucci的標志logo。
但創造“奇異”單品的天才伊爾莎,時裝設計師之路也并非一帆風順。
“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小學時讀過的一篇課文:《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
在作者很小的時候,父親帶她到教堂塔頂,教導她“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生活也是這樣”。
而她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時裝設計師。在看到朋友穿著精心編織的毛衣后,她有了靈感—— “突然,我的眼睛一亮,一個大膽的念頭在腦海閃現:我為什么不從毛衣入手,自己設計、制作和出售時裝呢?”
以黑白蝴蝶花紋的毛衣設計入手,在克服重重困難、不斷“另辟蹊徑”后,她終于成功舉辦了自己的大型時裝展,并廣受好評。
這篇課文的作者正是天才設計師香奈兒的競爭對手、20世紀意大利著 名時裝設計師——伊爾莎·斯奇培爾莉(Elsa Schiaparelli)。
小學課文里出現的“黑白蝴蝶花紋毛衣”是伊爾莎的第一件標志性作品,也是這件視覺錯位毛衣,幫助她開啟了服裝設計師之路。
美國百貨公司的斯特勞斯(Strauss)一次性訂購了40件,讓伊爾莎成功打進好萊塢,轉眼間,凱瑟琳·赫本、瓊·克勞馥、葛麗泰·嘉寶都成為了她的顧客。
但在此之前,伊爾莎的設計師之路并不順利。
1890年9月10日,伊爾莎在羅馬的一個標準高知貴族家庭出生。爸爸Celestino Schiaparelli是意大利學術界知名人物,媽媽Maria Luisa是意大利的貴族,其他親戚也在各個領域占領一席之地。電影《火星救援》中的“Schiaparelli環形山”,就是伊爾莎的叔叔發現的。
可十指不沾陽春水的乖乖大小姐生活,并不能圈住內心極有想法的她。
長大后,她去羅馬大學學習哲學專業,偶爾在空閑時候寫寫詩。
然而,在伊爾莎父母拜讀了女兒的大作后,立即決定將她送去女修道院“改過自新”——他們眼里,那些詩太出格了,不該出自一位大家閨秀之手。
伊爾莎并不是逆來順受的孩子,她在修道院絕食抗議,迫于無奈,家里人不得不重新帶她回家。
22歲時,伊爾莎聽說家里人給她安排了相親對象。這一行為讓她徹底不干了,干脆孤身跑去了倫敦,還找了份當保姆的工作。
在那里,伊爾莎花了大量空余時間去參觀各類博物館、去聽講座。也正是一次聽講座的契機,她認識了后來的丈夫:威廉·德·溫特·德·凱勒伯爵。
在父母的強烈反對下,伊爾莎毅然決然地和這位愛好神秘學的丈夫閃婚了。
她萬萬沒想到,這位表面上博學多才、彬彬有禮的男人,竟然會辜負她的一片癡情。
婚后,二人完全靠著伊爾莎的積蓄過日子。威廉提出要開“玄學咨詢所”,卻因非法詐騙,連帶著伊爾莎一同被趕出了英國。
不知所措的伊爾莎只好跟著騙子丈夫坐船前往紐約。
福禍相依,在去紐約的船上,伊爾莎遇到了一生中第一個貴人,蓋比。
兩個年齡相仿的姑娘一見如故,聊得投緣極了。蓋比還把自己的丈夫介紹給了伊爾莎認識。
蓋比的丈夫Francis Picabia 是當時達達派畫家,這也讓伊爾莎第一次真正靠近了超現實主義的世界。
來到紐約,伊爾莎與丈夫的生活并沒有產生任何好轉,相反,生下女兒后他們的日子越過越難。就在這個困境中,那位曾在講座上侃侃而談的威廉竟然丟下了伊爾莎母女獨自走了。
她決定帶著女兒一起去巴黎闖闖。
1922年,伊爾莎回到了巴黎,幫助Man Ray制作他的達達雜志Société Anonyme。也正是這個工作機會,伊爾莎遇到了自己的第二個重要的貴人:女裝設計師和現代時尚之父之一Paul Poiret。
最初,Paul 邀請伊爾莎去她的店里做服裝模特。
當時的巴黎正處于一戰過后的激進時期,各種藝術交匯碰撞。在發現伊爾莎的才華后,Paul提議讓她自己來設計時裝。
在Paul的鼓勵下,伊爾莎開始經營自己的設計與生意。可沒多久,從小衣食無 憂的她就經歷了經濟困難,無奈之下,只好關閉了工作室。
經歷過第一次失敗,打不倒的伊爾莎開始重新規劃自己的設計師之路。1927年,她推出了一個新的針織品系列,使用特殊的雙層針腳和帶有超現實主義錯視圖像的毛衣。同年,她還出現在《Vogue》雜志上。也是這個時候,文首出現的蝴蝶結毛衣開始面世。法版《vogue》稱其為“年度最 佳毛線衫”。
而接下來,她更是做了一系列先河設計:
在高級時裝中使用可見拉鏈,方便女性穿衣;
開發裹身連衣裙,描繪女性身材(后來由美國設計師 Diane von Fürstenberg 在 20 世紀 70 年代重新審視并完善);
在泳衣里設置胸墊;
在女裝上使用墊肩,利用肩部的夸張來襯托出女性更曼妙的身材;
她還設計出褲裙,這也催發了女性短褲的誕生。1931年,女球員 Lilí álvarez 穿上了它,此舉在網球界引起了轟動。
更妙的是,在伊爾莎設計晚禮服系列時運用了夾克元素。在美國禁酒令期間,夾克為小酒瓶提供了一個隱藏的口袋,讓愛酒的女士們狂喜。
1935年,當伊爾莎訪問阿姆斯特丹時,她注意到當地婦女用報紙疊成帽子。靈感出現,她又設計出了世界上第一個報紙印花時裝。
隨著伊爾莎的一步步成功,最初專注于運動服裝的Schiap在20世紀30年代成為了一個新興時尚品牌。
因為她的設計在世界范圍內廣受歡迎,1934年,《時代》雜志為她專門設計了一個封面,將她描述為高級時裝的領航人之一。
伊爾莎也是第一位登上《時代》封面的女性時裝設計師。
由此,她的時裝設計師之路也已走上了正軌。
伊爾莎的作品除了包含生命力以外,也常常利用超現實主義來為那個時代的女性發聲。
1938年,女性的地位極低,也并不怎么受尊敬,處處受著限制與制約。
伊爾莎設計了一款裝有鏡子的女士西裝,來象征著女性的反抗。
任何一個對女性指指點點的男性,都會從穿著這件西裝外套的女性身上看到自己不尊重他人的“丑惡嘴臉”。
伊爾莎用自己的方式讓當時的女性感到了振奮和感動。
女性的美麗也被她發揮到了***,在看到畢加索的作品后,她又有了新的靈感。
Picasso 以手繪雙手為主題的創作
伊爾莎設計了帶有“指甲”的手套。在黑色絨面革上,點綴紅色的蛇皮指甲。
還有野獸形象的爪子手套。
這類有意識模糊人的身體和服裝的女性設計,是屬于伊爾莎的浪漫。
后來出現的一位超現實主義藝術家梅雷特·奧本海創作了很多相似作品,靈感皆來源于伊爾莎。
而這樣大膽前衛、吸引眾人眼球的伊爾莎,怎么可能會不成為香奈兒的威脅?
1927年,伊爾莎位于旺多姆廣場21號的店鋪“Schiap Shop”正式開業。
當時的巴黎正處在 Chanel 獨領風騷的階段,而伊爾莎的店鋪就開在香奈兒隔壁。
Schiaparelli的流行,讓兩位時尚界大佬設計師開啟了長達半個世紀的競爭。
香奈兒推崇簡潔、優雅,而Schiaparelli則走獨特、夸張風格。兩人的生意場競爭愈加激烈,在劍拔弩張時,香奈兒曾嘲諷伊爾莎,不過就是個“會做衣服的畫家”,而伊爾莎也怒懟香奈兒為“做帽子的商人”。
然而,沒過多久,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伊爾莎和香奈兒紛紛關店,離開避難。
等到戰后回到巴黎,那里早已不再是她們的天下。崛起的新品牌Christian Dior,Balenciaga等等已經迅速占領市場。
香奈兒靠著花呢套裝,再現了CHANEL的輝煌。
可伊爾莎卻不那么幸運。她盛極一時,卻因二戰后人們對簡潔優雅的追求,慢慢隕落了。
1954年,伊爾莎關閉了自己創立了27年的品牌Schiaparelli,并寫下了名為《Shocking Life》的自傳。
直到直到2019年,Schiaparelli換了新設計總監Daniel Roseberry,這才讓這個曾經的王 者再次回到大家視線。
Daniel的第一場大秀,就用上了伊爾莎的招牌顏色Shocking Pink。
之后,Schiaparelli也東山再起,活躍在了各大名人身上。
Lady Gaga在美國總統拜登就職儀式上,就穿著胸前有金色和平鴿的Schiaparelli獻唱。
在歐美圈叱咤風云的金·卡戴珊也穿上了Schiaparelli的“金剛芭比”服。
毫無疑問,Schiaparelli再次登頂了時裝舞臺。
但伊爾莎已經無緣再見她的親手創辦的品牌在今日的輝煌。1973年11月13日,83歲的伊爾莎在巴黎逝世。
可她奇異、追求自由的風格卻被人們記住。
這位離經叛道又天賦異稟的超現實主義女設計師,用作品彰顯著她獨特的詼諧幽默和對自由的不懈追求。
就像她自己說所的:
“最完 美且永遠不會過時的禮服只有一個,那就是充滿自由的禮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