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鮮明 滲透環保理念
此次大賽的主題為“時尚與環保”,此次入圍的大多數作品圍繞這一主題作出大膽設計。在一幅主題為《魅影》的作品中,設計師把來自于江南田野的靈感運用于其中,簡潔明快的線條搭配上編結而成的羊絨條帶,使作品充滿了濃郁的田園色彩,給人清新唯美的感覺;主題為
《旋》的作品,在羊絨聯體衣的褲腿上以數個夸張的洞來表明已經千瘡百孔的地球,在給人的視覺帶來沖擊的同時,還警示人們保護環境的緊迫性和重要性;主題為《墨融》的作品,把傳統的中國墨與現代服裝的造型相結合,并通過數碼印花的形式表現水墨畫的象征意義,使時尚與科技的理念得以完美融合,別有一番含蓄之美。
作為在國內服飾界首次亮相的羊絨針織時裝設計大賽,把環保作為核心主題,別有一番深意。前不久剛剛結束的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使人們熟知了“低碳經濟”,使“低碳產品”也受到消費者關注。作為特殊的動物纖維和高級服裝原料,羊絨因受環境影響容易發生變形,在服裝設計界飽受爭議。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羊絨制品的消費總量也逐步上升。如何引導人們適度而理性地消費,實現羊絨與環境的和諧發展,成為各級政府和環保組織共同關注的話題,從這一層面來講,把環保當作大賽的主題,也成為此次大賽主辦發和承辦方共同的責任。
風格前衛 青澀中的時尚
時尚是近年來羊絨業界最熱門的話題,從吉萊斯·杜福爾簽約鄂爾多斯到越來越多羊絨時裝發布會的召開,無不預示著羊絨時裝化時代的到來。但相對于其他服飾而言,羊絨的時裝化路程明顯落后。
此次設計大賽,顯然也是要發掘羊絨時尚之美。盡管從大賽情況來看,無論是設計師的年齡還是設計作品都略顯青澀,但對時尚的理解和對流行色的把握卻可圈可點。在大多數作品中,羊絨的傳統設計模式被打破,直筒的傳統模式變成了收腰的設計;各種褶皺以及輔料的功能化運用也使我們看到了諸多時尚元素。大賽評委清河羊絨制品市場管委會副主任李鴻斌表示,此次大賽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專業院校學生居多,這些學生大多出生于上世紀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盡管他們對針織羊絨的理解還不夠專業,但其設計風格應該說反映了這一代人的審美觀念。隨著羊絨服裝消費人群的年輕化,在未來幾年,這個年齡段的人將成為羊絨服飾的主要消費對象。因此,對這些作品的關注以及捕捉這些作品中的時尚元素,是針織企業需要關注的。
發掘人才 彰顯羊絨之美
“在參加比賽之前,我并沒有接觸過羊絨,只是憑想象進行設計,通過參觀清河企業,才實實在在感受到羊絨的內在屬性。”來自天津工業大學的一位參賽選手如是說。
在對參賽選手進行調查時,很多人表示,對設計羊絨并不專業,由于缺乏相關設計經驗以及對羊絨材質的理解不深,作品主題的表現手法與實際有所差距。事實上,這一現象不只是表現在此次大賽中,在整個服飾界,羊絨時裝專業設計師缺乏的現象也很突出,無論是相關院校還是專業設計部門,都缺乏對羊絨服飾設計的專業教學內容,而各企業的羊絨時裝設計人員大多是業余選手或者是半路出家。而羊絨原料的滑糯、輕柔的特性,使之在進行時裝設計時,必須考慮其材質對作品的影響,否則將會使之與普通毛針織產品混為一體,難以體現“軟黃金”的價值。
此次針織設計大賽也充分暴露出這一問題。北京服裝學院服裝藝術設計系副主任郭瑞萍說:“大賽反映了設計師對羊絨材質的理解深度不夠,這主要由于設計師缺乏對羊絨的感性認識。”在此次設計大賽上,很多選手采用過多的層疊和褶皺來表現羊絨的質感,但實際中,經過相關的工藝處理之后,凈面布料上面同樣能夠做出這種效果。因此,很多設計師來到清河后,對最初的方案進行了修正,去掉了多余褶皺。當成衣經過最后的“縮絨”工藝處理后,羊絨的飄逸之感和輕柔之美得以體現,參賽選手的驚訝之情也溢于言表。
“作品比想象中的好多了。通過這次設計大賽,我真的愛上羊絨時裝設計了,如果有機會,在今后的職業生涯中,我愿意設計更多的羊絨產品,把羊絨的美麗和魅力發掘得更加充分。”一位參賽選手在離開清河時的一番感言成為了大多數參賽選手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