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簡介
大連民族學院是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直屬的普通高等學校,是國家唯一設在東北和沿海開放地區的民族高等學校,也是全國唯一以工科和應用學科為主的民族高等學校。學校1984年立項籌建,1997年正式建校,2006年4月實現國家民委、遼寧省政府和大連市政府三方聯合共建大連民族學院。學校占地72萬平方米,校園總建筑面積30萬平方米,設有經濟管理學院、機電信息工程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外國語言文化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設計學院、土木建筑工程學院、文法學院、理學院等9個二級學院和37個本科專業,涵蓋工、經、管、文、理、法六大學科門類。學校面向包括港澳臺地區在內的全國所有省區市招生,現有在校生11300人,學生中有56個民族成份,少數民族學生占60%以上。現有教職工為860余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雙聘院士1名,全國優秀教師3人,全國高校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3人,國家民委突出貢獻專家2人,遼寧省教學名師2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占50%左右,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25%以上,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占84.5%,實現了“骨干教師博士化,青年教師碩士化”,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教師隊伍。
學校在發展過程中,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關懷。李長春、楊靜仁、司馬義•艾買提、烏云其木格、李兆焯、布赫、費孝通、阿沛•阿旺晉美、賽福鼎•艾則孜等領導對學校的發展建設都給予了悉心的關懷和指導。
學校以建設特色鮮明的現代化民族大學為目標,堅持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服務的辦學宗旨,全面實施“質量立校、科技興校、人才強校”三大戰略,特別是近三年來,學校搶抓機遇、科學發展,在教學科研、學科建設、師資隊伍、人才培養等方面實現了新的飛躍,形成了“立足沿海、服務民族,應用為主、教育創新,質量立校、因材施教,團結和諧、全面發展”的辦學特色,比較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條在沿海開放地區發展高質量民族高等教育的創新之路。2006年被教育部評為全國31所大學英語改革示范項目院校之一,成為委屬院校唯一一所入選學校。2005年學校獲得2項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位于全國民族院校第一位,遼寧省75所普通高校中并列第二位,2006年學校獲得1項全國教育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三等獎,并被確定為遼寧省生物技術緊缺人才培養與培訓基地。目前學校已建有國家民委、教育部共建重點實驗室1個,省部級重點學科4個,遼寧省重點培育學科兩個,國家民委重點實驗室1個,遼寧省高校重點實驗室1個。2004年以來,我校共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5項,位居全國民族院校第一位。2007年我校獲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4項,教育部基金項目4項,省高校科研計劃項目17項,均取得歷史最好成績。建立了大連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個,大連開發區食品安全評價與檢測中心也落戶我校。
學校把提高各民族學生的培養質量作為辦學的根本任務,把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開放意識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作為人才培養的基本定位,針對各民族學生的實際,堅持因材施教,實施分層次教學,不斷強化各民族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培養。僅2007年我校學生獲得省級以上獎勵1021人,有425人獲得省級以上學科競賽獎,134人獲得國家級學科競賽獎。在2006年遼寧省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中我校學生獲團體總分第一名,捧得遼寧省“挑戰杯”。在第八屆遼寧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獲得金獎4項、銀獎10項、銅獎18項、優秀獎7項。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連續四年獲得全國大中專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學校連續7年本科畢業生初次就業率超過90%,位居全國民族院校第一位和遼寧省內高校前列。
學校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目前已與美國、英國、韓國日本、新西蘭等30多所國(境)外大學、科研院所和企業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開展2+2,4+1等多種形式的互派留學生活動,積極開展學術交流、教師培訓和科研合作。
今后一個時期學校黨委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學校工作全局,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和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服務的辦學宗旨,堅持“搶抓機遇、科學發展、內涵為主、積極拓展”的“二次創業”發展思路,在鞏固十幾年辦學成果的基礎上,深化改革、發揮優勢、凝煉特色、勤儉辦學、艱苦奮斗,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辦學水平和辦學層次,增強綜合辦學實力與核心競爭能力,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