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國國際面料設計大賽評審會近日在紹興縣柯橋圓滿結束,共有18件面料設計作品和15件花樣設計作品榮獲大獎。據了解,為了進一步推動創意設計與產業資源之間的無縫對接,推廣“設計聯系產業、概念結合成衣”的設計理念,更好實現面料設計與終端市場之間的價值互補,2010中國國際面料設計大賽選擇再次與紹興柯橋中國輕紡城強強聯手,在大賽的內容與形式方面進行創新。
在評審會結束后,記者采訪了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主任李斌紅,就此次大賽的亮點、產品與市場的結合及產業大環境下的研發方向,她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創意與市場的貼合度提升
走過11個年頭的中國國際面料設計大賽,不斷為中國紡織產業探索先進的發展理念和成長動力,逐步走向成熟和規范。李斌紅談到:“通過大賽讓全行業都認識到中國紡織行業今后要以創新和創意為基礎,中國紡織品牌應該為服裝品牌提供流行趨勢,這是本次大賽的目的和意義之一。”而選擇繼續與紹興縣政府合作共推設計大賽,在她看來,紹興是一個很有中國特色的產業聚集地,因此,其未來的發展不但要在規模上占優勢,還要在設計和創意方面走在前頭。評審會不單是從設計作品中評選出符合流行趨勢、市場需求的面料設計,更希望通過大賽的平臺為中國紡織產業提供豐富的信息,把紹興紡織產業的優勢和紡織面料的發展變化傳遞出去。
李斌紅指出,與往屆賽事相比本屆大賽的作品質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學生作品不再單純強調表現技巧而更注重應用。首先色彩、風格與市場流行貼合更加緊密,其次更加方便實現印染加工,這是本次大賽的可貴之處,也是賽前對院校學生輔導工作所取得的明顯成效,對于工藝性和流行性的重視是面料大賽的亮點之一。
在把握創意方面,色彩應用是中國紡織整體比較薄弱的環節。李斌紅分析到,一方面企業的大部分研發人員受專業限制,系統的色彩培訓比較少,應當加強體系化的色彩理論學習;另一方面企業長期以訂單加工為主,缺少鍛煉和培養色彩的感覺,在加工訂單的過程中色彩素質得不到提升,導致產品設計中能力的欠缺。
中國的技術創新可以很有勇氣去應對整個市場,但在設計創意上則顯得相當被動,特別是外貿型企業。“真正的創意應是把不同的工藝非常巧妙地結合在一起,而不是把昂貴的材料、復雜的技術結合在一起。”李斌紅談到,“天竹纖維應用獎”是本次大賽的特別獎項,目的是通過大賽倡導天然、環保、健康的面料設計與消費理念,主要思路就是把天竹纖維用在毛紡、絲綢之中,用天竹去替代真絲和羊毛這些昂貴的材料。例如此次大賽的一件面料作品,通過組織結構設計巧妙地規避了纖維材料的弱點,在市場的檢驗中得到了肯定,專家也給出了很高的評價。還可以看到,本次大賽涌現出很多運用新材料和新技術的產品,超細旦化纖長絲體現得最為明顯,另外,棉滌混紡的印花產品做到了與棉絲混紡相近的手感,這也依賴于原料自身的細旦化。
適應大眾快速消費的趨勢
李斌紅指出,從全球消費市場的未來發展趨勢看,必定是大眾快速消費為主導,而中國恰恰是滿足大眾快速消費最好的市場供應者。對于中國紡織產品如何贏取更強的市場競爭力,她認為應該具備三個要素:首先是價格,當價格不能滿足大眾快速消費時尚品牌的需求時,一切都無從談起;第二是流行性,要很好地把握流行趨勢,讓設計出來的產品具有新意;第三就是品質與交貨期,短時間內能夠又快又好地把產品提供給客戶。在此大前提下,大賽評選的標準傾向于作品的色彩構成相對簡單,染整的新技術與設計能夠結合在一起。
目前,中國紡織企業的常規產品價格被壓得很低,只能保證產能,這在行業內已經形成共識。因此,企業對于創新的態度是積極的,對于流行趨勢的態度是歡迎的,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但是企業缺乏為研發人員提供創新空間的意識。李斌紅呼吁紡織企業要為產品研發人員創造更多了解市場、了解生活方式、了解服裝品牌的環境,提供更多培訓的機會。她指出,在此次評選中不乏在這些方面做得很好的企業,這些企業的參賽作品整體水平很高,獲獎的幾率也很高,可以看出他們非常注重整體創新能力的培養。
另外,大賽還涌現出了一批勇于創新的小企業。回顧此前的大賽可以看到,如意、達利這樣的大企業連續幾屆獲獎,而今年的大賽一批小企業脫穎而出,究其原因還是在于其擁有創新意識。李斌紅談到:“從長遠來看,兩類企業會保有競爭優勢,一類是規模優勢企業,技術裝備先進,大批量、品質好,比如魯泰、陽光、如意等;另一類就是小企業,注重資源整合,創新能力強,產品利潤率高,如鼎天紡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