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分布在青海省的互助、民和和甘肅省的天祝、永登等地。
土族聚居地區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全境分山區、淺山區和川水區三種地形。北部山區森林密茂,有廣袤的草山牧場。南部淺山,河川交錯,氣候溫暖,遍布良田園林,盛產蔬菜瓜果。
土族是本民族的自稱。因地區不同,還有“蒙古爾”、“察罕蒙古”、“土昆”、“土戶家”等多種他稱。土族的遠祖,可追溯到南北朝時期的“吐谷渾”,唐宋時期的“吐渾”、“退渾”,元代的“土人”等。新中國成立后,土族成了他們統稱。
土族男女都穿立領繡花上衣,花紋精美,色彩鮮艷和諧。不僅女子服飾配色杏黃、姜黃、翠綠、深綠、天藍、普藍以及黑、白、紅、粉并用,色彩濃重跳躍,男子服裝也是五顏六色共于一衣之上,用色大膽熱烈。
土族婦女一般都穿立領斜襟長袍,長袍領口用各色絲線繡著精巧的圖案,兩袖由5 種不同顏色的布鑲接組成。色彩以黑、紅為主調,配飾其它多種顏色。下穿褲腿很寬的褲子,褲子用兩種顏色的布做成,膝上一種顏色,膝下另一種顏色。顏色的不同可區別結婚與否。一般未婚少女褲子膝下部鑲的是紅色“貼彎”(褲筒),已婚婦女鑲黑色或藍色“貼彎”,外套百褶裙。裙長及踝、寬大多褶,前后開口。裙子的顏色因年齡不同而異,少女、年輕女子多穿緋紅色鑲白邊或彩色的百褶裙,中年穿藍色的,老年穿棕色的。老年婦女通常穿小領、斜襟長袍,外套黑色坎肩,戴黑色卷邊圓頂絨氈帽。
土族婦女在長袍外通常套上黑色、藍色或紫色鑲花邊的大襟坎肩,并系上又寬又長的彩色繡花腰帶。腰間懸掛花錢袋、荷包、小銅鈴、絲穗等裝飾物。土族婦女喜戴一種尖頂上翹大翻檐氈帽,翻檐上部比下部寬大,呈喇叭形,四周飾以色澤亮麗的織錦。喜戴長大的耳墜,造型復雜,做工精良,以珠穗垂至胸前,多戴銀制的項鏈和手鐲。已婚婦女梳雙辮,末梢相連,垂于背后,并綴珊瑚、松石、海螺片等飾物。未婚姑娘也十分講究頭飾(土語稱為“扭達”),近年土族姑娘多梳一條發辮,末梢系一塊海螺片,扎彩色頭繩,外蓋繡花頭巾。
土族青年男子早期多穿小領、斜襟的白色短褂。領、袖頭、襟邊鑲黑邊,外套黑色或紫紅色坎肩,圍繡花圍肚,系繡花腰帶,兩端垂吊在前。下穿藍色或黑色大襠褲,小腿扎上黑下白的綁帶,足穿花云紋鞋,頭戴黑色翻邊氈帽或“四片瓦”帽,部分地區戴翻檐尖頂帽,頂端鑲嵌一撮紅絲穗。近年,男子春、夏、秋三季多穿自織自制的白色羊毛褐衫或用藍布縫制的高領長袍,外套黑色或紫色大襟坎肩,圍繡花圍肚,系繡花腰帶,兩端垂吊在前,俗稱“前褡子”。穿長褲,足蹬雙檀繡花云紋布鞋,戴鑲織錦絳帶氈帽,冬季穿白板羊皮襖,戴皮帽,穿長布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