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形勢趨好
近年來,中國服裝行業的整體質量水平在不斷提升,總體形勢趨好。
國家服裝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天津)是我國僅有的兩家國際級服裝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中的一家,該中心副主任孟令秀表示,近年來,在中心檢測出的不合格的國內服裝品牌比例有所下降,總體趨勢向好。
“現在,主動拿面料樣品來送檢的企業不斷增多,而且企業要求檢測的項目越來越多,越來越細。以前大部分企業考慮到成本、生產周期的因素,送檢的項目比較少,多為常規項目,但是現在企業在內力和外力的綜合作用下,對標準的了解越來越多,對按照標準進行生產的意識不斷增強。”孟令秀說到。
這一點在中國消費者協會公布的消費者投訴統計情況上也有所反應。2009年,國內服裝鞋帽類商品收到的投量是62764件;到2010年這一數字下降為57620件,同比下降了8.2%。
據孟令秀介紹,目前國內檢測出的不合格服裝,問題主要集中于纖維含量上。一方面,一些服裝生產企業為了降低成本,縮短生產周期,會直接按照面料供應商提供的數值進行標注,而面料供應商也為了追求更大利潤,有可能在數值做些手腳,最后導致纖維含量被檢不合格。另一方面,企業的標準意識不是很強,只送檢了一批面料,后面的所有面料就都按照這一批的成分含量數值進行標注了,不同批次的面料感覺差不多,但其實差很多。
孟令秀還特別指出,服裝產品被檢測出不合格,有些問題不是服裝企業造成的,而是產業鏈上游企業的原因,比如說面料供應商,如果提供的面料不符合要求,就很容易造成下游生產企業產品在PH值、偶氮染料、色牢度上等出現問題。所以,不僅是服裝企業,面料企業等上游供應商也應該按照國家強制性標準要求自己。
孟令秀提醒企業,對于服裝企業來說,不僅要嚴格執行國家強制標準,還要同時執行《紡織品和服裝使用說明》。比如此次抽檢到的一些產品濕摩擦不達標,這個指標就是《紡織品和服裝使用說明》里面要求的,這個達不到標準也不是一件合格的產品。同時,還要符合明示給消費者的說明,產品如果標注的是一等品,就必須要達到一等品的所有要求和檢測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