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穎而出
他毅然選擇“裁縫專業”
生于北京長于洛陽的劉洋,父親是退伍軍人,母親是畫家的女兒,美麗而高雅。從小,母親就“縱容”劉洋對美“不擇手段”地追求,使得他從小就對美的創造萌發了極大的興趣。
近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劉洋說自己小時候就喜歡倒騰,經常用破布“設計”出衣服,把小貓、小狗裹起來。7歲時發生的一件事對他以后的服裝設計師之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趁母親走親戚的時候,把母親結婚時的紅頭巾偷出來,裁成一條小短褲,又用口罩上的白繩子做裝飾線。媽媽發現后非但沒有責怪他,反而給了他5分錢,那時候5分錢可以買很多東西。劉洋從此以后就更加“膽大妄為”。
1983年,廣州美術學院在河南招兩名學生,上千人報名,劉洋脫穎而出。因為當時他畫得一手好畫,家人想讓他繼續學畫畫,可是他卻堅持考取了服裝設計專業。父親說:“怎么考了個裁縫專業啊?”后來劉洋闖出了名堂,父親常驕傲地對別人說:“我兒子是服裝設計師!”對劉洋而言,這分被親人認可的喜悅不言而喻。
選擇服裝設計這個當時很新潮的專業,劉洋有自己的想法:“當時母親很希望我去北京讀書,而我從小就喜歡看香港電影,里面多樣的服飾、絢麗的色彩,讓我羨慕不已。我覺得離香港很近的廣州的時裝代表著時尚,就決意要考到廣州。直到現在,廣州始終走在服裝流行的前沿。”
迅速躥紅
光環背后充滿艱辛
劉洋進入大學之后,染黃頭發,穿紅褲子,一面“享受”四面八方投來的驚愕目光,一面接過“全國52名藝術院校品學兼優的大學生”稱號,被稱為“最前衛、最富爭議、最有個性的大學生”。
“改革開放為我們這些人提供了廣闊的舞臺,成就了很多人的夢想。但在改革開放初期,穿得個性一點兒會被有些人認為是思想意識不好,甚至還會被當作小流氓。”劉洋就是在這種氣氛里,達到了事業的第一個高峰期。
大學畢業后,劉洋被分到某國有企業,月薪125元。為了不斷提高自己的服裝設計水平,他每天完成生產任務后,就在自己租的小房子里埋頭創作。6年的磨礪,終于使他一鳴驚人:在首屆中國青年服裝設計大賽上獨拿4項大獎!
上世紀90年代初,劉洋在廣州舉辦首場個人時裝發布會,臺灣媒體驚呼:大陸也有這樣大膽的設計!劉洋成為時尚的焦點人物,被媒體稱為“填補了中國裁縫與明星之間空白的人”。可是耀眼光環的背后,卻是不為人知的艱辛。很少有人知道,舉辦這場發布會的8萬元費用,是劉洋四處奔波湊來的。為了使發布會更加完美,每個細節都是劉洋自己動手張羅,累得他有一次騎著自行車直打瞌睡,結果重重地摔在地上。
1994年,為設計、趕制一場大型男裝發布會的200多套服裝,劉洋每一個細節都親歷親為,22天沒有挨過床,有一次下樓買東西竟暈倒在路邊。母親知道后,哭著對他說:“孩子,咱不做名人好嗎?”當發布會結束時,觀眾報以經久不息的掌聲,模特們紛紛向劉洋表示祝賀,而劉洋卻和助手們抱成一團,淚流滿面。
“如果是在改革開放前,我是絕對不敢想象能夠成為服裝設計師的。”回想過去,劉洋不無感慨地說,自己事業的成功,雖然離不開個人的努力,但若沒有改革開放,中國就沒有服裝設計師這個職業,漂亮、前衛的時裝也不可能走進中國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