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的,英國的傳統文化賦予Burberry的內涵,以至于Burberry成為了英倫的標準。即使是Alexander McQueen,也是深受英國的傳統文化影響后的反傳統體現,它也給英倫注入了新的血液。所以,我認為時裝的文化根基于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 我創立Maryma這個品牌的時候,目的很簡單,就是想要擁有一個自己的品牌,穿著我認為舒適和美麗的服裝,當然,我希望Maryma的設計是能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的。但是到后來,我時常會想一件事,中國五千年的文化積淀,為什么沒有被很好的融入到現代的時裝中來。
有一次我去美國,特意去考察美國西部的牛仔服飾風格,無意間接觸到了一些印第安風格的設計。這些被當地人稱作是Navajo Print,因為Navajo是美國印第安原住民部落中最大的一個分支,后來的當地人就以這個部族的名字來命名幾乎一切與印第安有關的東西。盡管我看到的服飾都異常的精美,并且在羊毛紡織的工藝也絕對稱得上是頂級的,但是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讓我覺得這只是印第安元素的拼搭與堆積,這些衣服的靈氣是散的,懸浮在空中卻凝不到一起。或許設計師都不是印第安人,或者他們只是抓住了一些浮在表面的東西而沒有理解印第安文化的精髓。
那時我聯想到紅遍全球的中國風,彩繪,青花瓷,京劇臉譜,中國結......我不能說那些衣服有什么不好,它們都很美,運用得元素也很巧妙。但是你要知道,在眾多妝容美麗的女孩當中,往往是最有氣質和內涵的越受到人的關注。服裝也一樣,氣質,內涵,文化根基。這也是為什么郎世寧的毛筆畫只能做到神似,而達不到更高的境界。
Gianni Versace有一句話給我的印象特別深,“是意大利的奔放和優雅成就了VERSACE。”人們提到現代時裝,首先想到的就是意大利,法國。有一些關鍵詞能讓你非常自然的聯想起這些國家或城市,奔放——意大利,浪漫——法國,自由——美國,嚴謹——德國,紳士——英國。而現在,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下自我,可以問問自己,中國的關鍵詞是什么?其實長期以來,我和我的一些同行的大師們都在考慮這些問題,我們現如今的服飾中是不是很好的體現了我們文化的特質?是不是僅僅停留在神似?
我們做服裝,就是做文化。服裝是載體,設計是手段,是語言。承載的是文化,是中華文化的底蘊。找到并把握住中華文化的精髓,將中國文化國際化,這是我和Maryma一直不懈堅持的目標和動力。抓準并把握住中華文化的精髓,傳承并融合新的工藝和剪裁,為現代的國人設計出形意皆具的服裝。或許我們可以把這樣的服飾稱之為“華服”。不一定華麗,但卻一定中華。 作為一個中國的時裝設計師,我希望能把真正意義的中華文化帶到世界,讓世界上所有的人欣賞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