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996年,位于大朗鎮中心區的巷頭村,全村總戶數1109戶,個體私營毛織企業就有200多家,村里建起了毛織工業城,成為有名的“毛織村”,成為大朗鎮重要的毛衣生產基地。那一年,巷頭村一條長約3公里的道路,兩邊豎起數百家毛織廠招牌。2012年,大朗工業總產值超過400億元,其中毛衫行業工業產值就達160億元。根據海關提供的數據,大朗毛衫產品出口總額已約占全國毛衫產品出口的30%,位居全國鎮區級首位。
18個產業集群坐擁萬余家企業
像虎門和大朗一樣,東莞其他街鎮也遵循著同樣的黃金發展路徑,紛紛從作坊小廠起家,規模不斷擴大。這種以鎮級經濟為單元的新型經濟形態,成為鎮域經濟的重要支柱。
目前東莞市共有石龍電子信息、大朗毛織、虎門服裝、長安五金模具、大嶺山家具、厚街鞋業、常平光電、中堂再生紙品、石碣電子、清溪光電通訊和道滘食品等11個省級產業集群升級示范區及厚街家具創意、虎門信息傳輸線纜、莞城文化創意、寮步汽車、樟木頭塑膠化工、橫瀝模具、茶山食品等7個市級產業集群,省級產業集群數量名列廣東省第二位。
權威數據表明,東莞突出產業集聚優勢,申報認定了11個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和22個專業鎮,組建了12個專業鎮技術創新平臺。2012年,這18個產業集群共有特色產業生產企業1.1萬多家,特色產業工業總產值達到2500多億元。
東莞市也對專業鎮的發展進行因勢利導,專門出臺了《東莞市技術創新體系建設規劃綱要》,各級部門根據規定落實科研經費配套。政府還引導各專業鎮創建專業鎮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出臺一系列鼓勵企業創名牌的優惠政策。目前全市18個產業集群共有115家企業獲得國家重點扶持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占全市國家重點扶持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的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