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國際市場需求低迷,國內生產要素成本持續上升,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是,上半年歐日等貨幣大幅貶值的背景下,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比較長時間的升值,導致中國貿易條件惡化,對出口造成一定影響。
尋找新亮點
在進出口總體不容樂觀的背景下,一些新亮點的出現,為外貿未來發展提供了新思路,全年外貿實現正增長并非不可能。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介紹,2015上半年,我國服務進出口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累計實現服務進出口總額(不含政府服務)3188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3%。服務進出口增速連續兩個季度運行在10%以上,此前并不常見。這導致服務進出口總額占對外貿易(貨物和服務進出口之和)的比重為14.5%,較上年同期提升0.6個百分點。
第二個亮點則是“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呈現增長趨勢,1-7月,雖然對歐盟、日本、中國香港等傳統市場出口分別下降4.3%、11.0%、10.1%,對俄羅斯、巴西等新興市場出口分別下降36.1%和9.6%。但是對“一帶一路”沿線印度、泰國、越南等國出口分別增長9.8%、16.3%和12.5%,對東盟出口增長8.0%。
對外投資方面,前7個月,我國企業共對“一帶一路”沿線的48個國家進行了直接投資,投資額合計85.9億美元,同比增長29.5%,投資主要流向新加坡、印尼、老撾、俄羅斯、哈薩克斯坦、泰國等。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多是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總人口約44億,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分別約占全球的63%和29%。
“沿線國家之間的外貿進出口僅占到世界總額的1/4左右,相對人口所占比例有著很大的差距,也就意味著巨大的增長前景。”白明認為,對于這一區域的貿易增長,中國企業應該有長遠意識,不應將一時一地的增長看得太重。“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投資,尤其是在能源合作、高鐵、核電等基礎設施領域,需要長時間的大規模投資,短期內很難看到效果,最好不用簡單的短時間內效應來考量問題。”
事實上,雖然從整個上半年考量,外貿出口不容樂觀,但在6月單月,中國出口情況一度出現好轉,同比增速實現了4個月來的首次轉正。
在傳統貿易伙伴上,前七個月我國與歐盟、日本雙邊貿易分別下降6.8%和10.6%。外商投資企業、國有企業進出口分別下降4.8%和14%。“盡管如此,我們預計2015全年出口仍然有希望實現正增長。中國出口占國際市場份額將穩中有升,進口的降幅將繼續收窄,外貿質量和效益還將進一步提升。”沈丹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