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石獅政府扶持 搭建平臺 打通產業鏈
福建石獅是一座紡織名城,集聚了8千多家紡織鞋服及配套企業,從業人員超16萬人。但近幾年,由于國內外市場需求的變化影響,石獅的很多紡織企業都不同程度面臨發展上的難題。面對嚴峻形勢,當地企業不斷創新突破,以科技和智造賦能,憑差異化“出圈”。
在福建石獅的一家服裝企業,工人們忙著趕制出口的1萬件訂單。這是專門為歐美客戶定制的一批服裝,除了款式、色彩等個性化需求外,服裝設計上還做足了細節,很多科技元素被融入制作中。
石獅市一筆成服飾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 莊小清:空調服可以通過兩個小空調調節溫度,溫度在0到25攝氏度;而智能加熱服主要是用石墨烯加熱,按客人的要求,最高溫度可達50到60攝氏度。
“裝電扇”“造空調”,這些藏在衣服里的“小玄機”,是終端市場多元化需求的表現。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在過去,傳統服裝大都需要提前一年設計款式,在第二年跨季銷售,不僅樣式落后,還容易積壓庫存。而這兩年消費市場的迅速變化,倒逼企業進行更加個性化和智能化的服裝設計。
石獅市一筆成服飾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 莊小清:我們原來傳統模式產能一年在30萬件左右,現在我們做智能服裝,每年都要達到百萬件以上,目前客人都還是一直在搶貨,公司也加大力度在生產。
正是因為在差異化和智能化上下足了功夫,近幾年,這家企業營收一直保持著60%的增長。而在另一家生產暴汗服的企業,最新產品也正在不斷加單生產。
石獅市暴汗服裝貿易有限公司生產負責人 王朝光:這款衣服穿上之后可以讓人快速出汗,所以我們把它叫做“暴汗服”。一套重量雖然只有500克左右,但是它的透氣性非常好,這都源于它的材質和設計。
王朝光告訴記者,曾經市面上一些搏擊運動員穿著的PU涂層材質的衣服,非常悶熱不透氣。企業專門建立了材料、版型的相關實驗室,不斷研發新的面料和設計。
石獅市暴汗服裝貿易有限公司生產負責人 王朝光:我們的服裝上有一個小設計,體溫上升時標識變白,體溫下降后標識變黑,可以有效地監測體溫。同時我們的面料有一個蜂窩狀的凹槽設計,可以減少面料貼膚的面積,也能夠更透氣。我們今年在國際市場上面,銷售表現還是非常好的。1到9月份,我們海外銷售額同比增長了48%。
如今,這款暴汗服已經遠銷美國、俄羅斯、加拿大等78個國家。記者在石獅調研發現,為了適應市場多元化和個性化的需求,不斷創新研發、進行智能化轉型升級,已成為企業的共識。在這里,有智能化車間近30家,新建成95條智能生產線,超過60%的規模以上企業開始了數字化轉型的進程。
數字化轉型 助力“小單快反”
記者在調研時發現,隨著傳統紡織行業轉型升級,大批量來料加工的模式銷聲匿跡,“快”與“變”成為服裝生產的關鍵詞。以往從定制下單到成衣出廠,傳統制衣企業少則半個月,多則數月時間。而現如今,通過數字化轉型實現了“小單快反”,企業給出的答案是,最快七天。
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這個直播間就賣出了100多件衣服。這些服裝涉及十幾個款式,顏色、大小都不相同,生成了一個個多批次、少批量,需要快速交貨的小訂單。
而就在離直播間不到五公里的生產車間,工人們根據訂單作出了“快速反應”。企業負責人林琳告訴我們,這是企業為了適應市場變化,推出的“小單快反”打法,忙碌時一天需要換三四個全新的款式來制作。在此之前,企業一直走大規模批量生產的路線,剛開始推行“小單快反”時,工人們很不適應。
為了應對,林琳最終組建了一個“小單組”。“小單組”由20多名具備七八年一線工作經驗的老師傅組成,專門對小批量訂單進行測試,應對“多款少量”訂單出現的各種突發狀況。
石獅市卡賓服飾制造事業部小單組組長 曹建亮:剛開始我們確實不太適應,因為短時間內款式變化得太快。但小單組成立以后,我們現在就排兵布陣,誰最擅長做什么,相互取長補短,慢慢磨合之后,整體速度就提高了。現在一件新的樣衣,我們最快一天就做出來。我們現在的工資也是計件的模式,還有崗位補貼和技能補貼,依然是多勞多得的模式。
在林琳的服裝生產企業,目前小單比例占到總量的70%,除了成立“小單組”,她又在提高設備效率上下功夫。
企業投資6000多萬、打通六層樓,改造了智能化生產車間。車間設置了多個有針對性的專業生產線,比如襯衫體恤類使用5到6人的小型流水線;褲子類使用8到10人的生產線等,并且每個衣架上面都設置了芯片,方便系統跟蹤。
福建省石獅市卡賓服飾制造事業部負責人 林琳:人機工位圖上面就可以顯示工位上目前的衣架數量有多少,如果數量出現異常或特別多的情況,我們就可以第一時間發現工序哪里有問題,會進行現場的解決跟疏通。
而在這家以生產出口運動服裝為主的企業,他們將生產線進行升級改造,同一條流水線,可以承接多款服裝的生產,從而大大提升了“小單”的效率。
石獅市鵬泰服飾負責人 趙文宏:AI數據算法把我們的小單首先是聚成大單,然后再自動派工到每一個員工,結合員工自己的特長,精準匹配到每一個員工,讓員工最終達到做小單同樣有大單的效率。目前我們做小單不但效率沒降,而且比傳統做大單效率還增長了40%以上。
政府扶持 搭建平臺 打通產業鏈
交貨速度越快,就越有競爭力。石獅的服裝企業之所以能夠響應“小單快反”的行業趨勢,是當地相關部門和企業共同努力、提早布局,進行數字化轉型升級、打造智慧工業企業服務平臺等一系列創新舉措的結果。
為了助力產業鏈上的企業數字化轉型,早在兩年前,石獅市工信部門建立了“智慧石獅工信科技平臺”。企業可以在平臺上發布各類訂單需求,實現資源和信息的快速對接,目前已經有1750多家企業在平臺上完成了建檔。
石獅市工業信息化和科技局副局長巫菲祥:平臺還匯集了工信、金融等多個部門的1萬多條數據,形成了數據資產,為政府、行業、企業在供應鏈上下游信息、供需對接、產業政策發布、金融服務、人才服務等方面構建了完整的體系。
石獅市紡織服裝產業聯盟會長 林宏楠:整個區域里面的這些企業要能夠協同起來,我們的面料、輔料、印染都得提速,不然在制造端的提速并不能解決整個產業的問題。
智慧石獅工信科技平臺搭建的產業鏈“朋友圈”,讓企業能夠快速共享數字信息,上下游產業鏈同步配合,提升服裝供應鏈的面輔料、設計師、工廠等方面的數字化協同效率。
石獅市萬航服飾有限公司市場總監 麥之林:我們在這個平臺注冊登錄后,可以點擊企業訂單智配端口,只需要輸入產品的名稱、行業所屬類別、訂單數量等相關信息,平臺就很及時地幫我們匹配相應的合作伙伴。這個時候,我們只需要去進行業務對接就可以了,基本上是可以實現零延時的。
石獅市鵬泰服飾副總經理 趙文宏:我們通過整個系統協同的方式,把所有的供應商進行管理,系統里供應商的來料情況、整個到料情況有沒有延誤、是哪一家供應商的、現在生產狀況什么情況都能夠逐一體現。
數字化改造讓產業鏈上的企業信息更加通暢,從而大大提高了效率。在這個智能工廠,通過3D掃描,5秒鐘就能呈現布料效果;從定制下單到成衣完成,只需要三天時間。
從2019年起,石獅市工信部門每年投入近千萬元資金,鼓勵企業購置數字化生產設備。去年,石獅市政府投資50多億元,打造近千畝的服裝數字化工業標準園區。今年當地還發布了助力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對數字化轉型標桿企業進行獎勵和補助。
石獅市工業信息化和科技局副局長巫菲祥:2022年我們紡織服裝行業實現產值850多億元,同比增長6.6%。下一步,我們將推動紡織服裝全產業鏈的轉型升級,線上線下協同轉型,提高企業定制化生產能力、“小單快反”能力和適應創新能力。(總臺記者 喬亞美 韓志濤 陳賀翔 鄭皓 范本輝)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