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安徽宿州市委書記李宏鳴
以“轉移與轉型,機遇與挑戰”為主題的2012中國制鞋產業轉移與轉型高層論壇前不久在安徽宿州市閉幕,這是宿州市歷史上舉辦的首個國家級論壇。制鞋產業在宿州曾經是一片空白,之所以能在短短兩年多時間內有一個良好的開端,既是宿州市主觀選擇和不懈努力的結果,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制鞋業轉移和轉型的一個趨勢。而宿州制鞋產業作為一個范例,可能會對中國制鞋產業今后的發展具有借鑒意義。日前,記者就宿州市打造現代制鞋產業相關問題專訪了安徽宿州市委書記李宏鳴。
選擇制鞋產業符合天時地利人和
我們知道,一個地方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支柱產業的支撐。宿州為何選擇制鞋產業呢?李宏鳴書記認為,客觀來說,任何事情的成功既有偶然,也有必然,往往需要具備天時地利人和。對于宿州來說,選擇制鞋產業恰恰也是天時地利人和共同作用、密切契合的結果。
講“天時”,是基于對制鞋產業發展現狀的認識以及未來發展趨勢的把握。當前我國制鞋產業的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我們有兩點基本判斷:首先,制鞋產業雖是傳統產業,但不是夕陽產業,而是常青產業。無論是從消費角度還是從供給角度來看,制鞋產業都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同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結構的變化,對鞋產品的質量、數量以及品質、時尚的需求都將不斷增加。從供給看,目前中國制鞋產品已占到世界的70%以上,制鞋工業大國的地位不可替代。因此,中國制鞋產業無論是在當前還是在未來,都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其次,中國制鞋產業布局調整,加工制造中心轉移已成必然。東部沿海地區隨著資源環境約束加劇和綜合成本的不斷提高,已經不能適應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業的發展,必須加快轉移與轉型的步伐,這也是中國制鞋產業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正是基于制鞋產業需要大發展、制鞋產業需要快遷移這兩點基本判斷,我們認為這輪產業轉移為我們加快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天時”。
李宏鳴說,宿州發展制鞋產業還有“地利”、“人和”方面的綜合優勢和條件。宿州地處中部后發地區,通過近年來招商引資的具體實踐,我們感到,這一輪產業轉移呈現出了勞動密集型產業向勞動力輸出地轉移、資源加工型產業向資源富集地區轉移、市場依托型產業向人口聚集區轉移三個明顯趨勢。制鞋產業同樣也具備這種產業轉移的趨勢,宿州也恰恰具備承接這類產業轉移的綜合優勢。我們既是一個人口密集的農業地區,也是一個制鞋原料的富集地區,更是一個交通區位優越的地區,完全具備發展制鞋產業的基礎和條件。
{page_break}
產業轉型升級圍繞“高大全”做文章
當記者問到宿州要打造什么樣的制鞋產業時,李宏鳴書記指出,宿州要想在短時間內實現產業集聚,同時又避免東部產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就必須汲取過去發展的經驗教訓,避免簡單的搬遷復制,堅持在新的技術、新的平臺上實現新的跨越,走轉移與轉型結合、擴張與提升共進的新型產業發展之路。基于此,我們提出了建設中國現代制鞋產業城,把宿州打造成為中國現代制鞋產業加工制造新中心、轉型升級新標桿的目標。實踐中,我們將始終圍繞“高、大、全”三字文章。
一是全力爭“高”。圍繞在承接中創新、在創新中提升的發展思路,搶占承接產業轉移的制高點,鼓勵制鞋企業加強技術引進及技術改造,注重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推廣應用,不斷提升制鞋產業的技術含量,實現傳統制造業在新技術平臺上的創新發展;二是著力做“大”。充分發揮現有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逐步形成以龍頭企業為骨干,相關企業為配套,專業化分工協作的制鞋產業集群,提升產業規模效應。大力實施品牌帶動戰略,更加注重產品外觀、產品功能、消費需求的研發,不斷提高宿州制鞋作為區域品牌在國際、國內的影響力。緊盯重點區域,細分消費市場,不斷提升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全面參與國際國內市場競爭;三是竭力求“全”。圍繞加工制造、商貿物流、研發創意、教育培訓、會展旅游五位一體的發展戰略,努力做到產業全配套服務全功能。不斷完善產業發展配套政策,強化產業創新技術平臺建設,加快產業物流體系建設,加強鞋業人才隊伍培養,推進鞋業信息化建設,不斷提升服務制鞋產業發展的能力,使宿州市制鞋產業在激烈的區域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打造現代制鞋產業城重點抓住三環節
在談到打造現代制鞋產業過程中,宿州如何具體實施時,李宏鳴書記說,宿州打造現代制鞋產業城,既有資源、區位等優勢,也有工業基礎薄弱、配套能力不強、財政實力弱等不足。在建設現代制鞋產業城過程中,重點抓了三個環節。
一是突出龍頭帶動。在某種程度上,龍頭企業引領產業發展方向,決定產業發展高度,影響產業發展規模。在整體承接產業轉移的過程中,通過引進龍頭企業,有助于提升產業的發展水平,增強產業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從而迅速聚集產業發展規模。在制鞋產業的發展中,始終堅持優先引進實力強、牽動力強的大項目、大企業、大品牌入駐,實現了引進一個龍頭、帶動一批企業、集聚一個產業的良好效應。
二是強化集群發展。一方面推進縱向一體化發展,堅持加工制造、商貿物流、研發創意、教育培訓、會展旅游五位一體發展,在加快鞋業加工制造中心建設的同時,不斷促進各種要素向制鞋產業聚集。另一方面,不斷強化橫向多元化發展,逐步形成大、中、小企業并舉,高、中端產品兼備,品牌、代工兼有,內銷、外銷市場并重的發展格局。
三是堅持產城一體。加快現代制鞋產業城建設,感覺到最重要的是,如何能夠培養一支素質較高、相對穩定的產業工人隊伍。實現這一目標,關鍵在于把工人招得來、留得住、過得好,實現安居樂業。所謂安居,就是要完善保障體系,融入城市生活。要完善住房保障,多層次建設公共租賃房等各類保障性住房,滿足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的產業工人住房需求,實現“在園區打工、在城市安家”的夢想。要完善社會保障,積極推進城鄉一體化的戶籍、醫療、養老、就業、教育等配套政策,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真正把現代制鞋產業城打造成為產業新區、人居新城。所謂樂業,就是要提升能力素質,暢通發展通道。職業發展空間以及與之相對應的薪酬待遇,是決定新生代產業工人能否長期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為此,要進一步加大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鼓勵產業工人通過學歷和技能提升,提高收入,改變生活,融入城市。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建立健全產業工人技能評價體系和職業技能鑒定標準,為制鞋產業發展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撐。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