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速目標定為6%-6.5% 今年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如何推進?
3月5日上午9時,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李克強指出,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6.5%;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國際收支基本平衡,進出口穩中提質;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金融財政風險有效防控;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000萬以上,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
“上述主要預期目標,體現了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求,符合我國發展實際,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銜接,是積極穩妥的。實現這些目標,需要付出艱苦努力。”李克強說。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顯示,去年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6%,總量突破90萬億元。
“去年成績的取得十分不容易,看似尋常,實則頗不尋常。” 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成員、國務院研究室信息研究司副司長馬志剛介紹,去年年初的時候,開局還算不錯,但進入四五月份,國際經貿環境開始發生較大變化,保護主義抬頭,金融市場大幅震蕩,尤其是中美經貿摩擦,給我國一些企業的生產經營,特別是市場預期,還是帶來了一些不利的影響。國內新舊矛盾交織,消費、投資增長出現了多年未有的雙放緩,我國經濟出現了新的下行壓力,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確實是很不容易的。
今年年初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8年中國經濟成績單中,我國紡織工業憑借多年的積累與沉淀頂住壓力,在“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成為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的中堅力量。從2018年1~11月我國紡織行業經濟運行情況來看,我國紡織品服裝內外市場表現良好,全國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增速低位增長,全行業運行質效持續改善,全行業投資增速持續回升,主要指標呈現平穩運行態勢。
展望2019年,世界經濟仍將處于復蘇軌道,但美元加息引起流動性收縮、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加劇等風險因素對于全球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將逐步顯現。IMF10月發布的最新報告將2019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測值從此前3.9%下調至3.7%,各經濟體增長率也普遍調低,國際市場需求增長趨緩動向較為明顯。受外部環境變化影響,我國宏觀經濟運行壓力也將有所增加,中美貿易摩擦關注度持續提升。同時,要素成本上漲、環保壓力加大、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仍將長期影響行業運行;棉花供給短缺情況凸顯,進口配額政策也將對全產業鏈平穩運行產生重要影響。總體上看,2019年我國紡織行業面臨的國內外市場環境穩中有變,各種風險因素也有所增加,運行壓力將較2018年有所加大。
我國紡織行業的未來發展,首要任務仍是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圍繞紡織工業運行中的供給側結構性矛盾,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個字上下功夫,促協同,優化配置,服務走向縱深推動紡織工業的高質量發展。
全球紡織網從出口、國內消費、企業經營等多個層面,來一同探討如何推進今年紡織行業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出口
2019年,對于中國紡織服裝外貿型企業來說也許是一個分水嶺,面臨國際市場貿易保護主義勢力抬頭,年初以來人民幣匯率提升,人工等生產成本不降反增,國家對環保要求越來越嚴格等實際問題,外貿出口企業需要從根本上改變生存狀態。在高質量上尋求突破才是企業立足國內國際市場的法寶。
去年,中美貿易摩擦諸多不確定性深刻影響了紡企對國際市場的出口業務。我國擁有全世界規模最大、最具活力的紡織品服裝消費市場,是紡織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支撐。有專家認為,未來10年中國可能會從出口大國變成進口大國,而且中國正從一個制造大國向消費大國轉換。可見,擴大進口是消費升級的必然需求。例如,去年我國首屆進口博覽會的成功舉辦就極大地提振了消費市場信心。另外,從2019年1月1日起,中國對從事進口商品貿易的跨境電商,擴大了稅收優惠政策,且跨境進口優惠政策適用范圍擴大至37個城市,單次交易免稅限額提高到5000元。這反映出我國跨境電商這一外貿新業態蓬勃發展的大趨勢。2019年,我國紡織服裝外貿型企業要牢牢抓住這些新機遇,在出口轉內銷上有所突破。
目前,福建、廣東、浙江、江蘇等地區的出口型紡織服裝企業正在通過建設完善的終端網絡、打造專業市場等方式,實現對內銷市場的布局和滲透。有的企業開始通過電子商務擴展銷售渠道,觸網之后,不僅產品銷路打開,經營的思路也有更新。另外一些企業則在細化服務方面做文章,比如開展服裝訂制服務,并將目光投向防爆服、醫用防護服等功能性服裝領域。在大膽嘗新的同時,很多外向型企業開始積極參與國內相關展會,借助展會平臺擴大品牌和產品影響力。
需求
近年來,內需對經濟的拉動不斷上升。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2019年要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首先,國內市場是紡織行業實現持續、平穩、健康發展的首要支撐。其次,強大國內市場是建成紡織強國的根本動力。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是2019年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這是紡織行業面臨的新市場機遇,也是新責任使命。
2018年紡織行業內銷增長情況好于前兩年,一方面是基于汽車、通訊類別等消費支出有所減少,消費結構出現階段性調整,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紡織行業供給結構優化調整取得積極成效。在國內市場增長提速的同時,國際市場也有所回暖,帶動紡織行業出口回升。
有專家指出,中國消費正呈現多樣化,當下市場經濟環境發展從數量發展模式轉向高質量,并出現從滿足人們的物資需求到滿足美好生活的需求轉變,低端商品嚴重供大于求,高端市場被國際知名品牌占領。近年國內紡織服裝業需求增速弱勢反彈,零售情況穩中向好,預計2019年行業需求保持低速增長。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兼秘書長高勇在“強大國內市場促進消費升級”為主題的論壇中提出,面對新的國內市場形勢,紡織行業必須要進一步明確國內市場的首要支撐和重要根基性作用,以國內市場為行業發展的根本立足點。一是以科技為支撐、綠色為導向,提升產出與供給質量;二是強化文化內涵與消費引導,提升自主品牌的市場適應性;最后是加強跨產業鏈、跨部門、跨界資源融合,激發國內市場潛力。
就業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期發布的新版《社會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在對當前2018年和2019年中國社會形勢進行分析和預測時,重點對就業形勢的趨勢變化進行了解讀和分析。書中指出,2018年我國國民經濟總體平穩運行,全國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
在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環境下, 紡織服裝、皮革制品等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就業壓力較大,但據相關負責人表示,2018年紡織行業保持平穩運行基調,就業形勢整體穩定。
藍皮書指出,從宏觀層面來看,未來就業總量壓力持續、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的基本特征不會改變,同時也將面臨一些新的挑戰和問題,而人口結構調整、新業態和新技術變革對就業產生的影響已經在紡織行業顯現出來。
隨著人工成本日益提升,紡織企業在人才需求方面,要求更加多元化,中小型企業需積極轉型調整,形成招才引智柔性機制,不僅可以打通高端人才與制造業企業合作渠道,更能推動形成紡織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藍皮書同時指出,技術革新對就業的影響具有兩面性,既有“替代效應”,也有“創造效應”。目前,兩種效應正在我國人力資源市場上疊加顯現。不少紡織企業逐步把企業的發展模式從“人口紅利”向“技術紅利”轉變。通過加強紡織數字化、智能化裝備開發,推進智能化車間建設,培育發展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推動制造模式和商業模式創新,形成紡織經濟發展新動力。
環保
“服裝紡織業是僅次于石油業的污染最嚴重的產業。”英國《時裝商業評論》雜志寫道,“每生產1公斤棉線需要兩萬升水,而這些棉線只夠生產1件T恤和1條牛仔褲。同時,包括染色、洗滌、裝飾在內的各項服裝制造工藝會涉及8000種化學物質。”
自2017年環保政策全面爆發,2018年各類環保政策法規密集落地,2019年環保高壓持續,各類環保政策規則相繼實施,新一輪中央環保督查全面啟動,環保常態化成為必然趨勢。2019年1月1日,我國首部土壤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實施。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在2019年不會放松,環保問題依然是重點,同時,對紡織行業的影響仍在逐步加碼。各地落后產能的清退工作不斷深入,部分企業已經主動或被動退出,紡織企業也有部分正進行搬遷、重組、技改升級,這使得傳統產業陣痛持續加重,傳統經濟動能也在持續減弱。
面對這些嚴峻的考驗,紡織行業實現綠色制造與可持續發展迫在眉睫。在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階段,可持續發展作為制造業的核心要素,是企業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突破口。
“改革開放之初,中國開始承接世界紡織產業轉移,有很多疑問的聲音:中國將如何發展紡織工業經濟?時間充分證明,可持續發展是中國建設紡織工業的決心和方案。”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表示,經過幾十年發展,科技、時尚和綠色已成為我國紡織工業的嶄新標識。他還提到創新驅動的科技產業、責任導向的綠色產業和文化引領的時尚產業,這是新時代下中國紡織工業的新定位。行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就要緊緊圍繞行業定位,不斷深化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總結
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出發點是實現行業由大而強的轉變,關鍵點是實現新舊動能的轉換,落腳點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坎坷的2018年已經過去,展望2019年,盡管荊棘叢生,但只要堅定信心,立格局、辨大勢,積極把握戰略機遇,將我國紡織行業的做大做強,扎扎實實推進行業高質量發展,相信紡織行業的希望永遠不會落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