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穩定增長折射中國經濟三大積極變化
一季度中國外貿數據12日出爐。3.7%的增速雖然低于去年同期的9.4%,但在全球貿易整體低迷,貿易摩擦仍在持續情況下,能實現這一增長已屬難得。特別是3月當月,中國出口同比大增21.3%,顯著好于市場預期。
外貿穩定增長背后,折射出中國經濟三大積極變化。
——經濟運行指標回暖
貿易是國內經濟的“晴雨表”。一季度中國外貿總體保持穩定,與國內經濟企穩直接相關。
部分指標已經回暖:3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雙雙回升,特別是制造業PMI升至50.5%,時隔三個月后重返擴張區間;同期,財新制造業PMI亦創下8個月以來新高。
前兩個月,中國挖掘機產量同比增長52.3%,增速比去年全年加快4.4個百分點,“挖掘機指數”加速攀升折射基礎設施投資回暖;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亦高于去年全年。
市場也看好中國經濟前景。招商證券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表示,從先行、同步指標的表現來看,當前中國經濟形勢“可能好于此前預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在下調2019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的同時,將中國經濟增速預期由6.2%上調至6.3%。隨著中國經濟進一步顯現積極變化,貿易發展的有利條件也將更多。
——民營經濟活力增強
2018年,民營企業對中國進出口增長的貢獻度已超過50%,成為外貿發展的一大亮點。今年一季度,民營企業對中國外貿的拉動作用越發凸顯。
據官方數據,一季度中國民營企業進出口總額達2.8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9.9%,占中國外貿總額的比重達40.6%,首次超過40%,比去年同期提升2.3個百分點。其中,民企出口額占中國出口總額的49.3%,進口額占進口總額的30.4%。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李魁文稱,民營企業已成為拉動中國進出口增長的主要力量,市場主體參與外貿發展的動力更趨強勁。
根據政府工作報告,今年中國將采取一系列措施為企業提供良好發展環境,包括大規模減稅降費;加大對中小銀行定向降準力度,緩解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進一步減少審批事項,加快清理妨礙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等。
分析人士認為,政策利好之下,今年民營企業抗壓能力料將進一步提升,有望在外貿活動有更好表現。
——高端產品競爭力提升
中國外貿乃至整個中國經濟提質增效的另一個體現,是汽車、手機等技術水平和附加值較高的產品競爭力越來越強。
目前,機電產品出口額已占中國出口總額近60%,是服裝、紡織品等勞動密集型產品的三倍有余,是出口無可爭議的主力。其中,手機、汽車、計算機等備受海外歡迎。據海關總署數據,一季度中國計算機設備、金屬加工機床、汽車出口分別增長10.5%、26.5%和15.1%。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