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市“巨無霸”廣州中大布匹市場即將搬遷至清遠,商戶們是期待還是不安?
中大布匹市場是廣州城市發展過程中的一個亮點,也是廣州專業市場轉型升級過程中的一個老大難問題。
改革開放初期,珠三角的工業化最早起步于紡織服裝工業。憑借“三來一補,前店后廠”模式,以東莞、順德、南海、中山為代表的“四小虎”獲得了港澳的服裝訂單。隨著訂單量的激增,這些服裝廠在原輔材料采購上面臨難題。
此時,中大布匹市場應運而生。早期的中大布匹市場只是擺地攤的集聚地,但憑借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迅速發展壯大,解決了珠三角地區服裝企業的原材料之困,并逐漸成長成全國最大的紡織服裝輔料市場。
公開資料顯示, 中大布匹市場商圈范圍約5平方公里,橫跨新港西路、瑞康路、逸景路以及東曉南路四大市政道路,拓展到逾50個分市場,目前擁有商戶2萬余戶,直接從業人員超過10萬人,主要經營各種面料、輔料、家居裝飾用品等商品,品類超過10萬種。同時,以市場為中心,形成了3萬多家大大小小的制衣廠、作坊、店鋪在內的紡織服裝產業集聚區,從業人員超過30萬人,年交易額超過2000億元。
中大布匹市場發展至今已經有三十多年歷史,形成了強大的資源聚集能力和市場要素配置能力,影響著服飾、鞋類、皮革、玩具等70多個上下游市場和產業,是珠三角地區紡織服裝廠的供應鏈樞紐,成為廣州聚集力、影響力最大的服裝商圈,也是廣州國際商貿中心的城市符號之一。
但這個傳統市場也出現不少問題,如今,它正站在轉型升級的檔口!
早前在政協組織的座談會上,有專家建議中大布匹市場“加速商貿與物流分離,重構貿易供應鏈”,今年2月廣州市政府回復稱根據廣州市委、市政府“關于推動中心城區優化升級,有序疏解非中心城區功能”的要求,結合“廣清一體化”的戰略部署,密切加強與清遠市的對接和聯系,研究引導中大布匹市場物流、倉儲、加工等產業逐步向清遠市相關園區疏解。
這也就意味著這個有著三十多年歷史的全國最大布匹紡織品集散地將面臨轉型升級和搬遷。
要進行這個“大手術”規劃,意味著市場現有的利益群體的利益格局要進行重新分配,甚至有的群體要放棄現有的物業租賃利益,而其中需要動用的政府資源將更加復雜。
中大布匹市場將搬遷往清遠(確切的說是商貿與倉儲與物流功能分離,后二者往清遠疏解)的新聞后,反對與支持搬遷的聲音大約各占一半。
搬遷背后的疑慮
俗話說“牽一發動全身”,在廣州國際輕紡城做生意超過10年的李姨表示,之前就有聽人說道升級改造的事,但她估計此事牽扯人員太多,雖然近兩年生意不好做,但是因為與物業已經簽了較長時間的租賃合同,短期內應該不會搬遷。
在布匹市場從事約20年物流行業的張先生,對于升級改造他表示擔憂:物流不是獨立的,而是跟著這個產業走的,如果這里的倉庫都搬了,不知道將來他們怎么辦。
多數老板都表示,不希望搬遷,只是希望市場內物流車輛的問題能夠改善,不至于交通亂并且要給他們商戶提供更便利的條件。
有專業人士分析道,搬遷一個超大型批發市場,比搬遷一家工廠要困難得多。批發市場看似就是門面+倉庫+物流,但背后的產業鏈和產業生態系統遠比表面能看到的復雜。這也是為什么搬遷新聞出來以后,不少業界人士持反對態度的原因。有意見認為,由于行業的特殊性,商貿與倉儲物流完全分開也是很難辦到的,對于市場可以整改,也可以就近搬遷,但是搬往清遠就存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
從理論上來說,不同商家的倉儲與物流并不需要特別的聚集在一起,他們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成本選擇合適的地方。對于稍大型的交易,倉儲物流分離在所難免。但是對于小型的商家和買家,店面與倉庫相距不遠,有一定的必要性。假設一個做流行快消紡織品的買家,需要短時間購買一批材料,在店面就能夠湊齊并檢查清楚,然后放在車尾拉回加工廠。而由商家遙控倉庫發貨,有可能遇到延遲發貨,貨不對板,次品率高等 問題,再退回又補貨,時效性就大打折扣了。
小商家無法負擔起店面與倉儲物流分離的人力成本。小商家需要對庫存產品實行靈活的售賣方式。小商家各個店子不同資源的相互整合等......這些都決定了其前店后倉的經營模式極難變更。
有關搬遷的詳細藍圖,政府還沒有公布,按照現在的說法,原中大地段的市場不會完全消失。清遠在倉儲和物流外,又肯定會帶出一個或大或小商貿市場。在廣州其它紡織和制衣廠聚集地,也可能會“自發”形成新的綜合市場。總之,市場的需求不會消失,但效率卻會降低。長遠難免會令人擔心影響到整個產業環境。
而對于中大布匹市場將來要搬來清遠的消息,清遠的商戶們也是持不同意見。
歐女士在這里經營布行商鋪已經有十多年了,她告訴記者,十多年前布行生意還是不錯的,不過這兩年的生意是比較差,她甚至想過轉行。她認為需要有更多外在因素來刺激布行市場,不過對于中大布匹市場搬遷到清遠的影響來說,她表示觀望的態度。有鋪主則表示,比較期待中大布匹市場能夠搬遷到清遠,從而帶動整個行業的發展。
中大布匹市場目前擁有商戶2萬余戶,直接從業人員超過10萬人。同時,以市場為中心,形成了3萬多家大大小小的制衣廠、作坊、店鋪在內的紡織服裝產業集聚區,從業人員超過30萬人。由于前期缺乏統一規劃和管理,發展20多年來,中大布匹市場存在著交通、消防、治安等管理難題,并且一直在謀求升級改造、尋找新路。
市社科聯主席劉國華表示,清遠要早做規劃,早作布局。在布局上要更合理,充分體現規劃的適度超前。他表示新的布匹市場規劃到具體哪一個點,哪一個園區,跟廣州的間距一定要把握好。原來布匹市場在海珠區肯定是不科學的,越長久越不科學,現在我們要更科學。劉國華同時還提到,規劃新的布匹市場要在人流、物流和相關社會綜合治理的預測上要更準確,相關綜合管理機制要更完善、更有效。此外,在跟廣州的相關貿易的鏈接上不能斷開,不是說搬過來了跟廣州無關。不能斷開,還有商流、其他很多千絲萬縷的聯系。
中大布匹市場交通擁堵 產業擬向清遠疏解
近年來,市民對于中大布匹市場的印象往往是交通擁堵,“五類車”橫行等;去年,中大紡織商圈及周邊區域還被廣東省政府列為2018年度全省第十批火災隱患重點地區。中大布匹市場長期無序的擴張狀態和一直沿用的“三現”交易的方式也引起了交通擁堵、消防隱患、商住混亂等一系列問題。
對此,中大布匹市場閩北松溪商會會長王家亮接受采訪時表示,老實說,目前中大布匹市場過于混亂,造成這種情況的因素有很多,首先一點是現在52個分場經營過于分散,各類產品的經營不夠規范。其次,商戶和管理方不擁有分場產權,長期處于租賃地位,造成很多分場的老板不愿意增加投入。他認為,中大布匹市場轉型升級中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產權不明晰。由于產權不明晰,商戶和市場管理方永遠是租賃商鋪經營,這就導致他們沒有改造的動力,大家都有一個想法,做好做壞都是6年時間,做得差我就走人。
轉型的關鍵在于讓利益合理分配
擁有52個分場、2.3萬個檔口的中大布匹市場像是一個商業上自我滿足的內生循環體系。
這個內生循環體系已經極為成熟,全國最大的10家針織企業就在中大布匹市場內,盡管市場內交易的布料最大供應點來自于浙江,但是這并不影響中大布匹市場成為全國最大的交易市場。由于中大布匹市場交易的是半成品布料,它更難于杜絕久被詬病的“三現交易”,由“三現交易”所引發的倉儲消防、交通梗塞、業態低端、交易滯脹讓市場越來越陷入無序競爭。
當下,中大布匹市場分場數量達到飽和狀態,而倉儲壓力與日俱增,這意味著構成市場的兩大主體出現了對接困難,這種困難最為直觀的表現是,現有的村社物業無法滿足現代化經營的需要。現有的布匹市場內對“小散亂”經營和無序倉儲進行改造勢在必行。
升級改造所涉及的物業、商戶等各方利益龐大,而且存在著村社土地規劃、報建等政策的桎梏。
被觸動的利益方有可能成為改造的阻礙,這需要政府做出利益的調整,并且尊重市場的決定。中大布匹市場最引以為豪的制勝法寶是市場在發揮主導作用,因此必須尊重市場主體以主人翁身份進行格局改造,也就是說,政府要給予市場主體參與投資和改造的制度保障,這才可能讓改造的阻力減到最小,并且形成雙贏局面。
結語
中大布匹市場是廣州城市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奇跡,也是廣州專業市場轉型升級過程中的一個老大難問題。一方面,它在沒有任何政府扶持和資本投入的情況下,短期二十余年間,居然發展成為總面積超過1000多萬平方米的超級市場集群,成為全球最大的紡織服裝輔料市場;另一方面,自它在20世紀80年代末發育成長之初開始,就一直被整治和壓抑,但它卻頑強地生長著,體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擴張能力。對于今后的“新變化”,不管是期盼還是擔憂,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圖文來源網絡,全球紡織網綜合整理,轉載請注明出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