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憑一種面料,某紡企銷售額增長30%!但跟風者已在路上:3.4米織機,說買就買!
“我們主要是做仿真絲類和家紡產品的,今年服裝類面料訂單非常稀少,截止目前只做了1000萬,但是我們家紡訂單特別火爆。出口日韓等地區的家紡訂單今年同比增幅超過30%,銷售額突破了5000萬。今年這個紡織行情下,家紡全年火爆的局面有些出乎我們意料。”一位紡織企業負責人介紹道。
當然不止這家企業,十月份就有紡織企業新增寬幅家紡織機,放棄國慶休假,搶抓時間生產家紡訂單。不僅僅我們上游紡織企業感受明顯,一些終端銷售數據也都在說明今年的家紡市場確實不錯。
美國家居用品銷售增長
根據美國商務部發布的月度零售銷售報告,美國10月份家具和家居用品零售達到10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5.2%。另外美國家具及家居用品零售額在今年8月至10月的三個月增長了5.3%,仍略高于同期美國整體零售額5.1%的增幅。同時一些具體家紡商家的表現,也能夠說明家紡市場的火熱。
9月,北美連鎖零售商Big Lots在第二財季的銷售增幅驚人。其中,家用紡織品同比增長近50%,Broyhill品牌的床品、衛浴紡織品和地毯可以說是賣瘋了,家紡商品的熱銷,使得BigLots大量購進家紡產品,以滿足市場需求。
北美一大型家紡用品零售商AtHome在第二季度中,銷售額達到5.15億美元,增長50.5%。當季凈利潤8940萬美元,達到增長760%的夸張水平,遠超出去年同期凈利潤。
由此可見,終端家紡市場確實好的有些出人意料,那為何是家紡能夠在紡織眾多產品中脫穎而出呢?
多種因素推動家紡熱銷
雖然近幾個月美國的家具用品和家具總銷售額是同比增長的,但1-10月份美國的家居用品和家具總銷售額為891億美元,仍然比2019年1 -10月下降7.2%。似乎美國的家紡市場并沒有那么火爆,但美國10月份的服裝銷售卻同比下降超過12%。兩相對比,家紡產品的銷售情況自然顯得比較突出。
今年因為歐美等地區疫情持續爆發,不少國家和地區都采取了非常手段,各種封國、封城、限制外出的措施層出不窮。也恰恰是這些限制出行的政策,導致了消費者旅游、聚會、聚餐等社交性活動減少,長時間呆在家中自然對服飾、裝扮要求不高,也就抑制了消費者的服裝消費需求。
同時家中的活動增多也會帶來毛巾、浴巾、窗簾、床上用品等家紡產品消耗,尤其是在疫情的刺激下一些醫院、賓館也會增加清洗、更換床單、被套等床上用品的頻率。
另外今年品牌服裝企業因為限制出行導致銷售額下降而關門歇業的情況很多,而服裝銷售非常依賴這些線下門店,銷量也就因為門店數量減少而同步減少。但家紡產品大多是在一些大型購物中心銷售,這些地方則不會輕易關門,反而會因為消費者大量搶購生活必需品而帶來大量流量。
這些因素帶來家紡產品銷售額增長,雖然這種整體漲幅相對往年可能并不高,但與服裝的暴跌相比要好很多。但當市場都意識到紡織品種中家紡類產品還不錯的時候,可能并不是什么好事。
跟風從眾者多,家紡恐供過于求
都知道今年紡織行情不好,尤其是常規產品基本都是今年疫情的犧牲品。急切地希望逃離“深坑”,走出少訂單、低利潤的狀態的企業不在少數。疫情之初,大量企業向防護用品蜂擁就可見一斑,如今家紡市場鶴立雞群,也一定會吸引市場的眼光。
家紡類產品的熱銷其實從去年開始就十分明顯了。據一位紡織企業負責人介紹,他們公司所在地僅僅去年就新增各類家紡類織機1000臺,一臺織機一年的利潤可達十幾萬,正因為此,他們最近有轉型做家紡類產品的計劃。
相對于不少企業還停留在轉型想法,今年在疫情之中更換機器設備,布局家紡市場的紡企業已經不在少數。據一位南通地區紡織企業負責人介紹,他們附近織廠很多,也都是做的常規品種,但今年行情很差,基本每家訂單都不足往年一半。雖然沒有訂單,資金缺乏,但看到家紡訂單的熱銷,最近期很多企業已經在更換3.4米的織機,做家紡類產品。
不管是有計劃還是已經實施的,市場上向家紡市場邁進的企業已經不在少數。而家紡市場今年之所以能夠堅挺,主要是因為它的整體需求沒有像服裝那樣大幅下降,并不是因為它的需求在增長。但在需求不變,甚至微降的情況下,大量紡織企業涌入必然會造成供大于求。
也許明年家紡市場就沒有大家預想的那么好了,甚至會陷入低價競爭的狀態,以往的大訂單、高利潤可能會再次消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