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過后,紡織行業何去何從?來看看人大代表們的建議
今天是全國兩會的第七天,在這一屆”特殊“的兩會中,大家看到了有史以來最短的政府工作報告。
2019年回顧
國內生產總值99.1萬億元,增長6.1%
城鎮新增就業1352萬人,調查失業率5.3%以下
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9%
減稅降費2.36萬億元
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109萬,貧困發生率降至0.6%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3萬元
2020年目標
沒有提出全年經濟增長具體目標
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調查失業率6%左右
居民消費價格上漲3.5%左右
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現行標準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
重大金融風險有效防控
單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
今年是紡織行業面臨大考的一年,外貿企業受到國外市場需求大幅度萎縮導致產能過剩和效益降低。面臨種種不利因素,紡織行業的代表們在會議中積極發聲,內容涉及中小微企業、產業用紡織品、外貿競爭和服裝文化自信,來看看哪個代表說出了你的心聲??
話題一:中小微企業如何生存?
中小微企業是指從業人員1000人以下或營業收入4億以下的企業。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的數量已超過4200萬戶,個體工商戶數量超過7000萬戶,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8%,貢獻了全國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和80%以上的勞動力就業。
紡織行業中的中小微企業眾多。據聯合調查,受疫情影響,85.01% 的企業現金無法維持 3 個月以上,近 30% 的企業2020 年營業收入預計下降幅度超過 50%。其中,創造了80%以上就業崗位的中小企業受到的沖擊最大,穩就業壓力大增。
因此,代表陳麗芬(全國人大代表,江蘇陽光集團黨委書記/江蘇陽光集團股份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提出“關于進一步支持中小微企業創新發展的建議”。
一、建立從中央到省、市、鎮(街道)統一高效的中小微企業協調管理機構和功能強大的中小微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二、加快推進中小微企業融資創新,加大定向支持和監督評估力度,建立專門的定向政策性金融機構和擔保體系
三、全面優化創新發展環境,加強引導中小微企業創新發展,加快培育新興產業,打造中小微企業集群
話題二 產業用紡織品或成新的增長極?
我國產業用紡織品纖維加工總量在紡織行業中占比從2010年的20%增長到了2019年的30%左右,位居紡織行業三大終端應用(服裝、產業用、家用)的第二位。
產業用紡織品是新材料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廣泛應用于民生產業,而且在國家戰略安全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已經成為醫療衛生、安全防護、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新能源、航空航天、國防軍工等行業的戰略支撐力量。
因此,代表高嶺(全國人大代表,西安工程大學校長)提出“加大對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發展引導與支持的建議”
一、調整產業用紡織品在國民經濟統計分類體系中的級別,提升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戰略地位
二、成立全國產業用紡織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實現產業用紡織品標準化全面統籌管理
三、完善口罩、醫用防護服國家應急儲備機制,提高應急狀態下的供應保障能力
話題三,后疫情時代如何提升外貿競爭優勢
國際疫情持續蔓延,對世界經濟和貿易帶來嚴重沖擊,不確定不穩定因素顯著增多。疫情對外貿的影響從以供給側為主轉向需求側為主轉變。外需下降是外貿企業面臨的最主要困難,企業普遍反映在手訂單取消或延期、新接訂單困難。
因此,代表王偉(全國人大代表,東方國際集團上海紡織裝飾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提出“在后疫情時代,需要加強國家級國際營銷服務公共平臺建設,積極應對全球產業鏈、價值鏈重構挑戰”
一、建議保險降費和增加融資產品支持
二、建議試點適度放寬轉口貿易的審批和監管
三、充分發揮現有平臺離岸、屬地經營等優勢,通過政策支持、資源支撐等措施為平臺賦能,強壯其服務對外貿易的等級
話題四 文化自信,國潮進行時
文化自信,服飾先行。從流行西式服裝,到“漢服熱”的蓬勃興起,這種向傳統文化的回歸趨勢,表明當前中國人特別是年輕人文化自信的增強。
然而,具有符號意義的中國時尚象征“大師、大事和大牌”在主流時尚話語權體系中呈現缺席狀態,具有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品牌和設計師寥寥無幾,離建立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目標要求依然有差距。
因此,代表楊勛(全國政協委員,真維斯國際(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提出“推動體現中國時尚話語權平臺搭建推廣體現中國現代風貌禮儀服裝”
一、加強流行趨勢研究平臺建設
二、加強時尚發布平臺建設。不斷提升相關時裝周和展會的影響力,推動北京、上海等的世界時尚中心建設
三、充分發揮知名品牌與設計師的時尚引領作用
四、推廣基于中華文化的當代禮儀著裝
后期,我們將為大家報道國潮熱中的漢服市場情況,期待大家的持續關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