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年瘋狂擴產,如今庫存越累越高!
自從2017年全國掀起環保整治運動,紡織產業轉移成為企業實現轉型升級、尋求突破發展的理性選擇。在環保高壓下,成本低廉、資源豐富的中西部地區涌進了大量的織機,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前兩年瘋狂擴產的老板,如今過得如何了呢?
外圍紅利開始消退,成本其實并沒有多低
這兩年,將織機轉移出去的老板開始有了一個共識:其實轉移出去,成本并沒有低多少!下面是一些轉移到蘇北、安徽、河南等地的布老板對成本方面的看法。
“房租便宜點,其他其實和本地差不多,但是算上運費,也沒有多便宜。”——轉移到江蘇鹽城地區
“和本地辦廠的成本差不多了,房租是便宜點,人工也要8000以上了,環保也很嚴格。”——轉移到南通地區
“跟本地比,其實貴在人工,其他房租、水電、都還好,環保今年由于疫情所以比之前好一點了。”——轉移到安徽郎溪
“房租便宜,在120元/平,人工跟本地差不多,甚至更貴,因為我們是安排本地的管理工人過去指導生產的,水電費、稅收現在基本全國統一了。”——轉移到河南
如此看來,特別是人工方面,外圍有些地區甚至已經超過了本地,雖然房租相對來說更便宜,但總體而言,成本優勢并不明顯,而轉移出去的老板也是因為本地的指標嚴格,而中西部地區基本沒有指標要求,因此,前兩年一些規模較大的企業都是成百上千的上機器,這就為接下來幾年坯布產能的井噴埋下了一顆雷。
百萬米庫存成常態,外圍地區多數企業機器僅開一半
“今年情況真的不樂觀,我們出口訂單減少了很多,需求少了,機器開著也是在織庫存,我們庫存已經有5-600萬米,再加上最近原料漲了,布價卻沒漲,等于用高價原料生產低價坯布,算下來其實是虧的,這種情況下,我們選擇將安徽郎溪的300臺織機停掉一半,只開50%。周邊的廠家開機率基本上也都在50%左右,好一點的在7-8成。”轉移到安徽郎溪的一位布老板說道。
無獨有偶,一位將織機轉移到河南地區的布老板也透露道:“我們庫存很多,有7、800萬米,現在外地織機只開50%,坯布基本都是虧本賣的,還有一些高價原料生產的坯布都放著不賣,賣的話就得虧0.3-0.4元/米。”
除了安徽、河南,蘇北、湖北、江西等地區也承接了大部分的織機,轉移到外地的多數是噴水織機,織的也是最低端的布,像滌塔夫、春亞紡、尼絲紡等。這類坯布一臺織機一天的產能就能達到200多米,而據不完全統計,蘇北、江西、安徽、湖北等幾個地方新增的織機相加,已經突破了20萬臺!可想而知外地的坯布產能有多大。
而從2019年上半年開始,滌塔夫、春亞紡這類坯布就一直處于產能過剩的狀態,到了今年4月份的時候,雖然傳出滌塔夫、春亞紡可替代無紡布做防護服,滌塔夫、春亞紡的需求回升,但也消化不了這么多的庫存。因此,目前外地的坯布仍舊處于嚴重的供需失衡狀態。
價格低、產量大的外地坯布對本地市場造成沖擊
“外圍織機的坯布價格更低,像蘇北地區他們的210T滌塔夫可以做到1元以下,而我們自己生產按照現在的原料價格則要在1.2-1.3元/米左右。但是這些坯布品質不如本地的,一般生產滌塔夫、春亞紡這些低端產品,最終這些坯布很大部分也是流入本地市場,對本地市場造成了極大的沖擊!”擁有300多臺織機的崔總說道。
外圍坯布大量流入本地市場,雖然品質不如本地的,但是這些坯布屬于市場貨,客戶對品質要求并不高,再加上低價的誘惑,面料沒什么大問題的前提下,肯定是會優先選擇價格低的,受此影響,本地很多企業被迫加入價格戰,深陷虧本深淵,越生產就越虧,可是機器停了,房租、機器折舊費、還有工人基本的生活費等等都是支出,布老板面臨兩難的選擇。
上熱下冷的環境下,接下去將會迎來二次減產、放假措施
如今原料跟月初相比已經有了一定的漲幅,但是布價卻依舊不動,再加上外貿恢復不明顯,內貿漸入淡季,導致訂單缺失,連之前火熱的滌塔夫、春亞紡、導電布等防疫訂單都開始進入尾聲了,面對這種情況,外圍地區的布老板稱,綜合考量下來,接下去可能會再次減產,甚至全部停掉!
“如果原料跌,我們就買點繼續生產,如果不跌,我們就可能會在月底放假。”上述那位開機率50%的布老板表示。“現在這情況,只能賤賣坯布回籠資金,但是我們也不愿意一直虧本,接下去可能還要減機器,300多臺直接減到100多。”轉移到河南地區的王總說道。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只有努力熬過這段日子,才有可能接到疫情之后的訂單。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