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天吃飯”的紡織市場,又將迎來漲價潮?
干紡織行業的都明白“面料怎么做,服裝說了算”,因此絕大多數情況下面料都是要迎合終端服裝客戶的需求來開發生產。也就是說服裝變化趨勢,關系著紡織面料的發展未來。
而服裝的特點除了要各種時尚、現代、前衛……之外,還有著它最原始的功能——保暖,我們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了一種服裝開發模式,就是春夏服裝負責“美”,秋冬服裝則負責“暖”。于是各種印花、色彩以及設計元素在春夏服裝上“百花齊發”,但秋冬服裝則天然的與美絕緣一般,可以說它的唯一功能就是保暖。
因為秋冬服裝的作用有限,影響它的因素也很單一,就是天氣變化、氣溫高低。因此秋冬服裝的銷量情況,可以說是完全看天吃飯,而與之相關的秋冬面料也沒能逃脫天氣的影響。
11月17日至19日,中東部大范圍強雨雪來襲,超7成國土都將出現雨雪,這也將是北方入冬以來最強雨雪過程,局地日降水量或將突破歷史同期極值。同時還將伴隨著氣溫的“斷崖式”下跌,東北到江南多地累計降溫將超10℃,偏暖格局將被徹底扭轉。
1、雨雪覆蓋超7成國土,北方將遭入冬以來最強雨雪
這次雨雪過程具有范圍廣、強度強、局地日降水量可能突破歷史同期極值的特點。中國天氣網氣象分析師高菲介紹,雨雪將覆蓋我國超7成國土,其中內蒙古中東部和東北地區北部局地有暴雪或大暴雪,東北地區南部、黃淮東部等局地日降水量還可能突破歷史同期極值,特別是在遼寧東南部,從目前預報來看可能出現大暴雨,而當地歷史同期極值為60毫米至70毫米暴雨量級。
中央氣象臺預計,17日至19日,陜西南部、四川盆地北部、江漢、黃淮、江淮、江南北部及華北南部、東北地區中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大雨或暴雨,遼寧東南部局地有大暴雨;內蒙古中東部和東北地區北部等地有中到大雪或雨夾雪,局地有暴雪或大暴雪。
2、東北江南多地氣溫“斷崖式”下跌,局地“滿30減15”
中東部大范圍雨雪出現的同時,還將伴隨著明顯降溫,預計17日至19日,長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大部分地區氣溫下降4~6℃,華北、東北地區中南部等地降溫幅度有8~10℃,局地可達10℃以上;上述地區并伴有4~6級風,陣風7~8級,東北地區、黃海、渤海陣風可達9級以上。
在北方,降溫猶如高臺“跳水”,西北、東北、黃淮累積降溫幅度普遍能超過10℃,局地甚至在15℃以上。大部地區過程最低氣溫將出現在20日早晨,氣溫0℃線位于華北北部至陜西北部一帶。降溫最為明顯的是在東北,降溫前后的冷暖差異大,大城市里,像沈陽今明兩天最高氣溫15℃左右,但20日將降到只有3℃;長春明天最高氣溫13℃,20日將降至-1℃。
在南方,部分地區降溫也十分明顯,像江淮、江南等地累積降溫幅度也會超過10℃,甚至“滿30減15”,仿佛有換季的感覺。像合肥18日最高氣溫28℃,但22日最高氣溫將只有12℃;長沙18日最高氣溫30℃,22日將降到13℃。
囤貨不產,坐等漲價?看天吃飯,瘋狂下單?
對紡織服裝市場來說,溫度的變化必然是影響紡織行情的一個重要因素。歷史上,冷冬天氣對國內秋冬服飾零售提振明顯。我們以北京、上海、廣州三地為代表,梳理發現11年冬季后半段、12年以及17年出現了較明顯的低溫天氣,與此相應11年和12年秋冬服裝零售額增速分別為27.06%和20.20%,高于相應年份2.86和2.20個百分點。
但據行業人士了解,在羽絨服的細分領域也有一定的體現,但因為中國羽絨服產業帶的南北分布以及主攻的市場不同,不同區域還是會有不同的表現。
羽絨服在中國的產業帶,可以分成南北兩派。像主要出口俄羅斯地區的外貿訂單,供應鏈工廠主要集中在河北、山東、天津等北方幾個地區。而南方的產業帶則是,以常熟及其周邊地區為主,廣州、深圳、杭州地區也有廣泛的分布,主要針對的是國內市場的羽絨服供應。
消費者在購買服裝的過程中,除挑選能夠彰顯潮流與個性的服裝款式外,更基本的則是根據天氣變化選擇合適產品以滿足防寒保暖/清涼速干等基本需要。考慮到傳統的供應鏈模式更多的是基于歷史銷售數據、需求預測所做的產品企劃,從下單到產品上架至少有3個月的先導期。品牌企業一旦對天氣變化預判失誤,則容易出現產品滯銷或備貨不足的情況。而服裝行業相對較長且復雜的供應鏈環節也限制了品牌企業根據彼時需求變化進行補單生產的能力,從而導致錯失銷售機會。因此,盡管冷冬天氣確實有利于消化冬季貨品、促進Q4及來年Q1的銷售增長,但對天氣變化的及時反應則對品牌企劃以及供應鏈反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據一位專營棉服、羽絨服的服裝生產廠商了解到,因為今年預測國內會是一個冷冬,對于羽絨服的需求會比較大,所以大家比較看好今年的國內市場。很多內貿的羽絨服工廠,在十月份都開始大量的囤積做羽絨服所需的面服料和羽絨,原材料上漲,加工費也水漲船高,甚至很多工廠都囤著原材料,不再生產了,基本坐等漲價。
行情好不好與看天吃飯的市場規則有關,在紡織市場而言,膽布作為羽絨服、棉服等秋冬服裝面料的配合面料,主要以春亞紡、滌塔夫、尼絲紡等常規面料為主,每年全國的銷售量高達百億米,是秋冬紡織市場的一個重點。第四季度是膽布的主場,天越冷,市場走量越大,典型的“看天吃飯”型產品。按照往年傳統,膽布熱賣的行情就是在10月至11月這段時間。然而今年由于疫情的特殊原因,行情似乎出現了脫離傳統的軌道,后續的行情讓人捉摸不透,不免產生擔憂情緒。
對于接下來膽布等服裝面料的走勢,絕大多數的紡織人都持有這樣的態度。靠天吃飯的產品,最怕的便是天氣不如人意。如今冷空氣終于來了,一夜之間氣溫下降超過10℃,或許又能夠帶動冬季服裝面料的一波行情。
![關注微信獲取最新資訊](http://static.sjfzxm.com/images/blank.jpg)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