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抵制新疆棉花的“幕后推手”:為推廣自己的棉花而惡意中傷?
有些國外品牌一邊造謠抵制新疆棉花,一邊卻又惦記著在中國賺錢?如此不堪的事情,還真有公司做得出來。
近日,H&M集團(海恩斯莫里斯服飾)在其官網發布的一份聲明引發關注,這家國外快消品牌學起一些西方媒體和政客的拙劣表演,以所謂“強迫勞動”的謠言為借口,聲稱將“抵制新疆棉花和紡工廠”。
有消費者在自己購買的H&M品牌服飾標簽中,看到了如下圖所示的“BCI”標簽。上述H&M官網聲明中也提到的“BCI計劃”,“BCI計劃”是什么呢?
BCI是瑞士良好棉花發展協會,英文名為Better Cotton Initiative,總部位于瑞士日內瓦,是一家非營利的國際性會員組織機構。
BCI官網簡介稱,該組織與廣泛的利益相關者展開合作,根據BCI制定的棉花生產原則,在全球范圍內推廣良好棉花(Better Cotton)種植項目,并促進良好棉花在整個供應鏈中的流通。
BCI最終目標是通過發展良好棉花項目,在全球范圍內轉變棉花的生產方式,使良好棉花成為一種主流的大宗商品。
BCI稱,出于對良好棉花生產的要求,該組織提出“七大生產原則”:
將對作物保護措施有害的影響降至最低、高效用水與保護水資源、重視土壤健康、保護自然棲息地、關心和保護纖維品質、提倡體面勞動、運行有效的管理系統。
出于“提倡體面勞動”的原則,BCI國際官網在2020年10月21日發布聲明:BCI將停止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所有現場活動。
該公告聲稱:在“Better Cotton”生產區內,任何形式的強迫勞動都是不可接受的,如果該情況被發現,則被認定為違反BCI標準,可立即取消或剝奪生產許可證。
關于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持續存在的強迫勞動和其他侵犯人權行為的指控,以及農場一級強迫勞動風險的增加,導致了無法維持的經營環境,因此BCI做出了決定立即停止該區域的所有實地活動,包括能力建設以及數據監測和報告。2020年3月,BCI暫停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許可和保證活動,因此,該地區沒有新的許可的“Better Cotton”。
網頁顯示,該聲明于2021年3月重新編輯。
值得注意的是,一個名叫“BCI良好棉花”、認證為“瑞士良好棉花發展協會上海代表處”的微信公眾號于2021年3月1日發表了一則“關于新疆問題的重要申明”。
聲明稱:近期BCI上海代表處收到之前部分新疆執行合作伙伴的問詢函,在此鄭重申明,BCI中國項目團隊嚴格遵照BCI的審核原則,從2012年開始對新疆項目點所執行的歷年第二方可信度審核和第三方驗證,從未發現一例有關強迫勞動的事件。
BCI上海代表處將與新疆執行合作伙伴繼續保持溝通,共同維護供應鏈可持續發展。
所謂“強迫勞動”“歧視少數民族”等謊言 外交部已反復澄清事實和真相事實上,這已經不是西方國家第一次以我國新疆地區強迫勞動為由,對中國進行惡意中傷。
2020年12月,美國曾以“強迫勞動問題”,宣布禁止從中國新疆棉花產品,通過施壓、制裁等手段限制打壓新疆企業。
德國學者鄭國恩也曾在其《洗腦、洗心:來自中國政府文件的證據,關于新疆法外拘留的性質和范圍》報告中稱:“我認為自2017年春季以來,已有90萬人至180萬人在新疆被系統拘留。”
此前,BBC的報道也引述鄭國恩的所謂“研究”稱,“新的證據表明,每年有超過50萬少數民族工人被調派參與季節性采棉工作,他們的工作環境可能存在很高的強制性。”
BBC的報道還稱,2018年,阿克蘇及和田地區“通過勞動力轉移派出21萬名工人”,為“中國準軍事組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采摘棉花,“有很多跡象表明,這種參與并非完全自愿”。
2021年3月18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所謂新疆存在“強迫勞動”“強制絕育”等“侵犯人權行為”是個別別有用心的所謂學者和機構蓄意編造和散布彌天大謊,違背公理良知,中國人民強烈憤慨。法國作家維瓦斯在其著作《維吾爾族假新聞的終結》中也明確揭露了這些從未去過新疆的人在制造假新聞的陰謀。建議有關人士好好讀一讀這本書,認真了解什么是事實。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