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溫拓思:中國“3060”承諾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重大進展
在近日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1年會上,渣打集團行政總裁溫拓思在“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分論壇上發言。
溫拓思表示中國“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的承諾標志著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一個重大進展。他對中國人民銀行和政府有關部門構建的綠色金融政策框架體系也表示高度認同,他認為綠色金融標準、環境信息披露、政策激勵機制、產品創新體系和國際合作為該體系的五個重點支柱,對引導、激勵和獎勵公司向低碳經濟過渡至關重要。
“我們將支持綠色‘一帶一路’倡議作為工作重點。2020年,我們參與了120多個‘一帶一路’項目,所有項目的總價值超過200億美元,其中超過36%的項目符合聯合國設定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如清潔/可再生能源、垃圾處理和水資源項目。”溫拓思表示。
溫拓思目前還擔任國際金融協會擴大自愿碳市場工作組主席以及B20可持續發展與全球緊急情況行動委員會聯合主席。他說:“該工作組也包括來自中國的幾個機構,其目的是建立和擴展私營部門自愿碳市場,來幫助企業向凈零排放過渡。我們非常期待為中國碳排放交易市場的發展做出貢獻。”
非常榮幸出席此次會議,并就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綠色轉型這一非常重要的主題分享我們的觀點。
中國“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的承諾標志著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一個重大進展。據中國綠金委的估計,中國每年需約人民幣4萬億用于清潔技術、節能、綠色交通等方面的投資,其中85%至95%的資金需要來自私營部門。渣打去年發布的《2030機遇》研究發現,在包括中國在內的15個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市場中,和三個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相關的私營部門投資機會為近10萬億美元,其中中國的投資機會和需求最大,達2.829萬億美元。去年,我們也對全球300家最大的投資公司進行了一項調研。我們發現53%投資于新興市場的機構將中國列為重點投資市場。根據我們近期的《可持續投資評估》,目前高達90%的高凈值投資者對可持續投資感興趣,其中42%的人考慮在未來三年內將其15%的資金用于可持續投資。
當前,為了動員私營部門進行投資和支持資本的配置,我們需要一個可以整合可持續成果和管理ESG風險的政策和監管框架、更高質量的數據、統一的定義和全面準確的披露。我們對中國人民銀行和政府有關部門構建的綠色金融政策框架體系表示高度認同,綠色金融標準、環境信息披露、政策激勵機制、產品創新體系和國際合作為該體系的五個重點支柱,對引導、激勵和獎勵公司向低碳經濟過渡至關重要。
在渣打,我們采用“三管齊下”的做法,包括推進可持續金融、管理氣候變化帶來的金融和非金融性風險,以及減少我們自身運營和我們融資活動引發的碳排放。
近年來我們在這些領域采取了積極的行動。2017年,我們承諾在全球范圍內停止為新的燃煤發電廠提供資金,并正與客戶合作協助其在未來10年內做好燃煤轉型過渡。我們還承諾到2024年底前提供750億美元的資金,其中400億美元項目融資用于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350億美元用于清潔技術融資。我們也致力于到2030年實現我們自身運營的凈零碳排放,到2050年實現我們融資活動的凈零碳排放。
我們將支持綠色“一帶一路”倡議作為工作重點。我們是最早簽署“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GIP)銀行之一,并于去年獲得GIP指導委員會頒發的“最佳實踐獎”。2020年,我們參與了120多個“一帶一路”項目,所有項目的總價值超過200億美元,其中超過36%的項目符合聯合國設定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如清潔/可再生能源、垃圾處理和水資源項目。此外,渣打作為GIP秘書處下綠色產品工作組的聯席主席,與業界同行緊密合作,推廣與轉型過渡相關的金融產品—債券、貸款、基金和保險,使市場參與者能更好地參與碳排放凈零轉型,并從中獲益。
我也很高興得知,2021年1月1日,中國碳市場開始了第一個“履約周期”,標志著全球最大的碳排放交易權市場正式啟動。我目前擔任由200多個全球領先市場參與者組成的私營部門“擴大自愿碳市場工作組”主席。該工作組也包括來自中國的幾個機構,其目的是建立和擴展私營部門自愿碳市場,來幫助企業向凈零排放過渡。我們非常期待為中國碳排放交易市場的發展做出貢獻。
現在也是呼吁志同道合的金融機構采取聯合行動的時候。首先,我們必須一致支持客戶向凈零碳排放過渡,為上述改變提供融資支持,并為轉型困難的行業創造機會。第二,我們必須把資金調動到能夠創造最大變化的區域,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我們都需要給自身更大壓力,確保在金融決策時充分考慮氣候因素;可持續性和著眼于長遠應該成為企業戰略和文化的一部分。第三,我們必須支持可持續金融指標與產品標準化方面的努力。最后,我們需要讓可持續金融具有普惠性。我們需要與客戶和投資者合作,讓他們了解可持續金融能夠產生的積極影響,特別是在需求最迫切的新興市場。
渣打銀行已經在中國植根163年。我們致力于全力支持中國在國內和國外,包括“一帶一路”沿線項目中,推進的綠色轉型。我們遍布亞洲、非洲和中東的網絡,以及雄厚的專業能力,也使得我們在上述轉型中有機會做出應有的貢獻。我們期待著與客戶、合作伙伴、投資者、智庫、非政府組織和監管機構密切合作,共同努力,推進這一具有重大意義的舉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