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行業:鍛長板 確保全球競爭優勢
2020年我國產業用紡織品纖維加工總量達到1944萬噸,占我國紡織全行業的33.7%,工業總產值超過1.6萬億元人民幣。去年我國出口口罩、防護服635億美元,占全球主要國家進口量的80%以上。
我國已經在高性能纖維、特殊成型技術、功能性整理方面積累了較強的技術、人才優勢,但是與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相比,在產業用紡織品等高端領域還具有一定的差距。全國兩會期間,紡織行業部分代表委員建議,重點突破,打造我國產業長板,確保我國紡織產業的全球競爭優勢。推動傳統制造業轉型 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發展,紡織行業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也在不斷提速,推進智能制造便是其中的關鍵一環。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陽光集團黨委書記陳麗芬表示,疫情期間,一些智能制造企業憑借自動化生產線、智能工廠、網絡運維平臺等優勢,率先實現了復工復產,效率和效益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這反映出智能制造不僅可以增強抵御突發事件的韌性,也可以為市場主體平穩運轉、產業鏈、供應鏈保持穩定發揮重要的作用。
陳麗芬認為,要進一步發展智能制造,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應從三方面開展工作:一是設立國家智能制造專項資金,支持傳統企業智能化改造升級,培育我國制造業國際競爭新優勢。二是制定智能制造推行規劃,集聚融合各類創新先進技術資源要素,推動我國傳統制造業整體提質增效。三是發揮政府引導和協會平臺作用,推動共享式制造模式,打造智能制造產業生態圈,提升智能制造國際競爭力。
“傳統制造業不是‘落后制造業’,傳統制造業永遠不會過時,只會與時俱進。”全國人大代表、新鄉化纖董事長邵長金表示,要將傳統制造業與信息化、智能化相融合,形成強化板的“中國制造”傳統優勢,這是中國經濟堅實發展的基礎所在。
“目前傳統制造業正處于向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柔性化、生態化轉型升級過程中,亟待國家有關部門出臺針對傳統制造業的激勵政策,幫助這些企業加快科技進步和轉型升級的步伐,促使傳統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邵長金說道。增強供應鏈自主可控性 當今全球紡織服裝經濟進入到供應鏈更為多元和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市場的競爭已不再簡單地介于企業之間,而是轉化為企業所處的供應鏈之爭。
全國人大代表、濱州亞光家紡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紅星表示,一個行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產業鏈上下游間的協同發展和共同提升,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整個產業鏈、供應鏈都會受到影響,正常穩定的生產和供給都難以得到保障。
推動我國產業鏈整體的高質量發展勢在必行。王紅星提出了幾點建議:一是對產業鏈上下游標準化協同發展和質量提升活動給予政策支持;二是對高于國家強制標準以及國家、行業推薦標準的企業標準加大政策激勵,鼓勵企業標準爭創優秀,爭做企業標準“領跑者”,通過高品質的標準供給,更好地推動產品、行業、產業鏈的高質量發展。 經過深入調研的陳麗芬對于打造“瀾湄”區域紡織產業鏈也有獨到的見解。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她圍繞加快構筑和提升“瀾湄”區域紡織產業鏈、供應鏈合作體系提出相關建議。
陳麗芬說,單一的工廠走出去,一定會面臨很多困難。“我建議‘瀾湄’區域,特別是東南亞地區,要建立產業鏈整體的資源整合的平臺,同時希望國家能出臺一些政策,或者是設立專項基金,把整體的一個區域的一些產業,做一個全面的規劃設計,整合產業鏈上下游的資源,幫助企業在海外,順利健康運行發展。”陳麗芬說道。
在紡織產業鏈上,棉紡企業是境外投資建設生產加工基地較多的領域,但是近年來,我國新疆棉制品受到一些品牌商的限制,影響出口型企業的生產經營,整體削弱了我國紡織服裝產業在國際供應鏈中的優勢地位。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湖北天門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沈方勇表示,鑒于形勢的緊迫性,建議盡快放開棉花進口配額,若短時間內無法放開,應提前公布發放棉花進口配額的預案,取消滑準稅;并根據市場情況提前公布儲備棉的輪入輪出預案,增強我國棉紡產業鏈參與國際競爭的信心。打造一批優勢自主品牌 當前,我國消費能力優勢凸顯,但中國紡織服裝品牌的國際競爭力卻不強,國人對自主品牌的信心與民族文化自信仍有待加強。打造一批擁有優勢的自主品牌,讓中國企業在全球競爭中擁有更多的話語權,是紡織企業發展的目標。
全國政協委員、真維斯國際(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勛表示,隨著我國人均GDP跨越一萬美元大關,中國經濟對于全球經濟的支撐作用愈加重要。在提振文化自信與中國時尚話語權方面,中國時尚需要與全球時尚更加緊密接軌,迫切要求加快以設計創意、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品牌與文化為支撐的協同創新,實現全球時尚語境下結合時代要求的中國時尚表達,應發揮時尚的民族文化價值,提升品牌的文化自信、行業的文化自信乃至國家的文化自信。
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楊勛也從提振文化自信與中國時尚話語權、加快核心時尚平臺建設等多個方面提出建議。
“新發展格局下,需要規劃中國時尚產業的發展目標與發展路徑,有效嵌入建設文化強國、培育文化內生型動力、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的系統戰略。同時,還要建立健全設計人才的培養和選拔機制,成立國家時尚產業專項基金。”楊勛說道。
加強自主品牌培育,對于擴大內需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全國人大代表、森馬服飾董事長邱光和表示,2020年受疫情影響,國內消費市場受到沖擊,居民非必需品、接觸式等消費受到嚴重抑制,成為經濟恢復的薄弱環節。面對新形勢,我國政府明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推進雙循環的過程中,品牌戰略對于促進國內大循環、提升我國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能力的意義更加重大深遠。 邱光和建議,可以有序推進品牌競爭力的提升,制定實施中國品牌培育計劃,組織開展中國品牌消費節活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