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道德模范322名4位紡織業的優秀代表進入候選人名單
為在全社會推動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德行天下的濃厚氛圍,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組織評選表彰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并于7月15日起在媒體廣泛展開事跡宣傳。本屆評選表彰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為主線,聚焦奮斗“十四五”、奮進新征程,結合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事件,選出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5類全國道德模范322名,其中,4位紡織業的優秀代表進入候選人名單。
石麗平:傳承“苗繡文化”
繡出脫貧戰果
貴州省銅仁市松桃梵凈山苗族文化旅游產品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石麗平
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全國三八紅旗手”等稱號的石麗平,是貴州省銅仁市松桃梵凈山苗族文化旅游產品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她是貴州省松桃苗繡第七代傳承人,致力于傳承“苗繡文化”,并將指尖技藝轉化為扶貧產業,帶動300多個貧困戶順利脫貧。她心懷大愛,將苗繡傳承轉化為愛的傳遞,在扶貧開發、扶弱助殘、救濟賑災,以及幫助貧困學生等方面累計捐資200多萬元。
石麗平心系家鄉,將指尖技藝化為扶貧產業。2013年,她多次深入鄉村動員村民參加苗繡技能培訓,培養出2000多位苗繡能手。她積極探索農村婦女不出家門就能創業與就業的新路子,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靈活就業模式,實行“計件為主+效益+產品提成”的薪酬模式,實現了130多名貧困人口脫貧,為全縣4000余名婦女提供了在家就業和創業的平臺和機會。
2020年春,新冠肺炎疫情把人們隔離在了家里,石麗平牽掛著那些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員工,擔心員工收入減少或面臨失業的危險,最終她找到了開設家庭工坊推行居家就業的辦法。之后,多個家庭工坊陸續開設,員工月收入2000元,保證了疫情防控期間搬遷安置點員工穩定增收。此外,學員如果有需要幫助的地方,只要連上視頻,石麗平就會第一時間悉心指導。
2020年7月,一輪強降雨襲擊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多地受災,公路毀壞。石麗平聞訊后,接連幾天下鄉走訪,看望繡娘,送去生活物資,幫助受災群眾渡過難關。了解到有兩個鄉鎮的部分鄉村道路崎嶇難行,石麗平先后捐資60萬元修路,使總長度約10公里的通村公路舊貌換新顏,既方便了群眾出行,又開拓了創業門路。
劉顯富:放映“紅色經典”
點亮群眾“新生活”
黑龍江省七臺河市勃利縣毛巾廠下崗職工劉顯富
榮獲“龍江最美勞動者”稱號的劉顯富是黑龍江省七臺河市勃利縣毛巾廠下崗職工。25年來,劉顯富在家鄉勃利縣義務放映紅色電影,足跡遍及城鄉各地,成為“編外”愛國主義教育宣傳員;扶貧濟弱,本不富裕的他堅持照顧孤寡老人、烈士母親、留守兒童;抗擊疫情,在夜班崗位帶傷堅守了100余天。作為一名退役軍人,劉顯富始終保持退役不褪色,展現出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
劉顯富18歲參軍,退伍返鄉參加工作后,他踏實工作,不計個人得失,連續多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隨著原單位解體,劉顯富成了下崗工人。在做學校義務輔導員時,他發現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尤為重要。為此,并不富裕的劉顯富自籌資金6萬余元,購買了4套膠片電影放映機、100多部愛國主義教育影片和1輛三輪車開始義務放電影,這一放就是整整25年。
2017年冬天,一次放映回來,他連人帶設備滑到了深溝里,腰部嚴重扭傷。2020年8月,妻子被檢查出肺癌,需要住院治療,為了不耽誤放映,他讓女兒先去陪護。為了方便老年人看電影,他常去敬老院和老人家里,把放映機搬到老人炕頭上。每次放映電影前,他還帶著大家一起唱紅歌。如今,觀看愛國主義教育影片在勃利縣已經成為一個傳統、一種時尚。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劉顯富加入了七臺河快樂義工志愿服務總隊,成立了“紅色光影放映隊”,把電影放映推廣到全市,義務為市民放映紅色經典電影。僅在新興區北岸新城的一場,就吸引數千人觀看,成為全市黨史學習教育的一大亮點。
除了放映電影外,劉顯富還把扶貧濟困作為使命追求。多年來他義務照顧孤寡老人劉景玉、五保戶馬生智夫婦。逢年過節,他經常探望衛國英烈李厚亮的母親,堅持多年從未間斷。當得知小學生趙洪菲因家境貧寒面臨輟學時,他立即出資幫助……諸如此類的幫貧扶弱,還有很多。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劉顯富積極配合街道社區做好疫情監測、宣傳引導、卡點防控等工作。在艱苦的夜班崗位,他的手腳在零下20攝氏度的嚴寒天氣里凍傷,卻仍然帶傷堅守崗位,成為當地抗擊疫情的中堅力量。
李王花:助殘脫貧
開創美好生活
海南王花愛心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王花
榮獲“全國自強模范”稱號的海南王花愛心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王花,身殘志堅、自強不息,自主創業開辦企業,帶動和培訓上百名殘疾人掌握服裝加工技能,實實在在地給殘疾人提供自我創造價值和勞動致富的平臺,用自強自立的創業精神引導和帶動殘疾人勇敢走進社會。
3歲那年,李王花因患小兒麻痹癥左腿落下殘疾。但她沒有向命運屈服,刻苦學習紡織縫紉本領,自主創業,做起服裝批發生意。2011年,李王花和朋友合伙開了公司。2013年,李王花的兒子出生了,家庭美滿,事業有成,她實現了兒時的夢想,但心里始終還有事放不下,那就是要創辦一家企業,幫助更多的殘疾人就業,共同過上幸福生活。
2016年,李王花創辦了海南王花愛心服飾有限公司,先后帶動和培訓了上百名殘疾人掌握服裝加工生產技能,使他們在就業過程中找到尊嚴和價值。李王花從心底里關心殘疾員工,親自帶生病的殘疾員工去看病,自墊醫療費用,還免費給殘疾員工子女提供日間照料場所。2019年,李王花投資120多萬元建設扶貧車間,主要開展服裝加工生產、為農村重度殘疾人提供托養日間照料服務,解決貧困戶、貧困殘疾人及家屬就地、就近就業等難題,走出了一條農民增收、產業發展、企業壯大、多方共贏的扶貧新路子。創辦至今,員工最高工資達8000元以上,為農民提供一個自我創造價值和勞動致富的平臺。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海南各大醫院防護物資大量消耗,處于急需狀態。李王花立即召集員工返回工廠,馬不停蹄為省內多家醫院和支援武漢醫療隊伍生產6000余件價值30多萬元的醫護用品,緩解醫院燃眉之急。李王花還通過多年合作方的關系,緊急購買了口罩、防護服、酒精等價值6萬多元的防護用品,及時捐贈給抗疫醫護一線,同時捐贈防護物資給殘疾人創辦的企業助力復工復產。
陳金英:“誠信奶奶”
傳遞正能量
浙江省麗水市興華羽絨制品有限公司負責人陳金英
榮登“中國好人榜”的陳金英,是浙江省麗水市興華羽絨制品有限公司負責人。
她53歲時辦廠時,以3000元起家,艱難創業。當企業遭遇困難欠下巨款,80歲的她選擇勇敢擔當。為了盡早償還債務,老人頂著寒風擺地攤,90歲時終于還清所有債務,被人們譽為“誠信奶奶”。
上世紀80年代初,退休后的陳金英創辦了專門為老年人做羽絨服的服裝廠。2011年9月,公司因股東撤資引發資金鏈斷裂,導致公司欠下了2077萬元的巨額債務。這一年,陳金英已經80歲。有人勸她申請破產,這樣剩下的債務就不用還了。她沒有這樣選擇,而是將廠房以900萬元的低價轉手,又賣掉了名下的兩套房子,償還了1800萬元,還剩欠款277萬元。有的債主看她年事已高,提出“還不上就算了”。陳金英說:“做人要誠信,不管怎樣我都不能失信于人,錢是一定會還的。做人,背可以駝,但腰不能彎!”
81歲的陳金英租了個小廠房,帶了幾位老工人,繼續生產。可是羽絨服銷路不暢,產品積壓。到年底,她甚至無法支付12名員工的工資。陳金英橫下一條心,一有時間就到街頭擺攤賣羽絨服,好不容易湊齊了12萬元,她將錢交給員工,讓員工們過了個安心年。就這樣,她把錢存起來,一筆一筆償還債務。直到2021年春節前夕,90歲的陳金英還完了最后一筆7萬元欠款,劃掉了還款名單上最后一個名字。
(來源:中國紡織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