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中國紡織機械協會會長顧平:厚積薄發,穩步前行
中國紡織機械協會會長 顧平
厚積薄發 穩步前行
2021年以來,在世紀疫情沖擊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中國紡織業進入到高質量發展階段,疫情控制好,產業鏈生產穩定持續。在今天世界互聯的時代,經濟全球化再現其魅力。
本期特邀中國紡織機械協會會長顧平回顧紡機行業2021年的點點滴滴,并展望2022年行業走向。

2021回眸
行業運行亮點突出
2021年1~11月份,我國規模以上紡織機械總體運行狀態良好,特點突出。
首先,指標超好。2021年1-11月,規上紡機企業實現營業收入832.04億元,同比增長30.35%;利潤總額63.85億元,同比增長45.17%;
其次,長袖善舞“雙循環”。在外貿方面,2021年1-11月,規上紡機出口額43.54億美元,同比增長6.35%;進口額32.68億美元,同比增長27.30%。在內銷市場方面,圍繞存量市場的優化與調整,業界企業積極把握機會,在包括蘭溪智改升級在內的紡織集群和企業的高質轉型中,紡機行業提供了重要的裝備技術支撐。此外,國內市場新增項目方面,包括恒力集團在內的從“一滴油到一匹布”的產業鏈延伸,全套國產系列設備同樣大放光彩。

第三,智造書寫新篇章。“十三五”期間,紡織工業推進了“6+1”智能制造示范線建設,在過去的一年中,行業仍在有序推進相關工作。紡機單機智能化、軟硬件系統同步和車間、工廠整條線的數智化等應用場景得到了持續拓展。產學研用等創新新模式也為行業補短板鍛長板帶來了新的突破。
與此同時,紡機行業自身的智能化步伐也在加快,應用場景層出不窮。包括海佳機械、五洋紡機等企業改變傳統紡機制造確定性的簡單機械體系,通過智能制造解決不確定性的復雜生態系統,通過人、機、料等資源配置和效率的競爭優勢,更好地滿足了紡織行業企業在產品、服務和內容等方面提出的新需求。
發揮創新引擎作用
2021年,中國紡織機械以創新驅動行業發展為主線,通過完善行業研發體系,擴大行業新技術與新產品推廣,推進智能制造落地,以及強化行業標準建設等方面工作,有力促進行業科技水平和競爭力的提升。
1、行業“十四五”發展指導意見編制和發布。
2021年是我國“十四五”時期的開局之年,在3月份兩會期間,國家正式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對于行業的未來發展謀劃,中紡聯于6月11日四屆九次常務理事擴大會議上正式發布了《紡織行業發展指導意見(2021-2025)和2035年遠景目標》。
《紡織機械行業“十四五”發展指導性意見》于2021年9月紡織機械行業科技大會上正式發布。為推進行業“十四五” 編寫工作,協會先后開展了一系列面對企業、科研院所及相關單位的調研工作。《意見》總結了行業現狀問題,確立了“十四五”期間紡機行業發展原則與目標,通過6項重點工程、60項科技攻關項目與50項先進適用技術推廣項目引導行業高質量發展。

《意見》還特別指出了“工業織材”概念,突破思維慣性和圍墻,通過機織、針織、編織和非織等成型手段,將天然纖維、功能纖維和高性能纖維加工成功能性或結構性新型基礎纖維。實現跨領域的協作和交融,為國紡軍工、航天航空、軌道交通、汽車產業、土木建筑和健康醫衛等領域服務。
2、科技創新成果豐碩
2021年,針對行業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應用,紡機協會共收到“人工智能異纖識取機”等34項科技指導性計劃,其中紡紗機械相關18項、織造機械相關6項、針織機械相關1項、印染機械相關4項,化纖與非織造機械相關5項。

同時為促進行業新技術與新產品推廣,2021年協會通過線上與現場結合的方式,組織召開了包括常州紡興精密機械有限公司 “新型纖維素纖維噴絲板”、連云港如年實業有限公司“RN420QA燃氣燙光機”等項目在內的22項科技成果鑒定,其中達到國際領先水平1項,國際先進水平18項,國內領先水平3項。
這些創新技術成果源于產業發展需要,能為紡織企業的高質發展提供有力的裝備技術支持。
3、智能制造進園區
為進一步推動智能制造落地,加速智能制造由“點上突破”進入“線面推廣”,強化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協同。協會聯合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蘭溪市人民政府和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聯盟在浙江蘭溪舉辦“智能制造進園區”活動。協會通過跨界資源整合,邀請多領域智能制造專家進行現場診斷,并為智造供需提供對接交流機會,結合企業具體情況現場定制和匹配行業內優質解決方案,為集群的智造升級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4、強化行業標準建設。
秘書處設在協會的全國紡織機械與附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紡機標委會)上報了《紡織機械術語 碳纖維碳化生產成套裝備》(同步外文版)在內的國家標準計劃2項與行業標準計劃16項(同步外文版1項)。同時,現有在研項目33項,其中國家標準2項,行業標準31項(2項外文版),19項(2項外文版)于當年底完成審查。截止到2021年底,現行紡織機械與附件標準585項,其中國家標準134項,行業標準451項。

標準作為行業科技及產品頂層設計的重要工作,得到了企業更多重視和支持。國家項目“紡織技術與裝備創新平臺暨紡織行業智能制造標準試驗驗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項目”的實施,將形成標準研制與試驗驗證、產品性能測評、評估與認證、解決方案、新技術驗證、咨詢培訓、知識產權與成果轉化服務等綜合性公共服務能力,有力促進行業產業鏈、供應鏈的暢通和行業的轉型升級。
搭平臺為紡機創新對接市場
“2020中國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暨ITMA亞洲展覽會”受疫情影響延期至2021年6月12至16日。此次展會共啟動了6個展館,展出總面積達到16萬平米,迎來了包括中國、德國、意大利、日本、英國、比利時在內的20個國家和地區共計1200余家展商。在5天的展期共吸引了海內外專業觀眾65000人次,中國觀眾人數位列第一,其次為日本、韓國、意大利、德國。作為疫情下全球范圍內的首個紡機專業展會,2020紡機聯合展為紡機創新產品技術和成果展示,產業鏈協同,服務紡織企業升級提供了極具價值的集成信息和渠道。

“2022中國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暨ITMA亞洲展覽會”將于2022年11月20至24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展會在線報名也于2021年9月1日正式啟動。以紡織產業轉型升級需要為背景,以支撐產業高質發展為目標,2022年紡機聯合展,主辦方將繼續并肩攜手,致力于為全球紡織機械制造企業與紡織業界人士創建一個全產業鏈展示交流、共贏未來的優質行業平臺。
2022展望
融入時代 務實發展
當前,包括5G、視覺、云計算等技術在內,世界科技的發展已進入新的階段,與此同時,新冠肺炎疫情仍將極大影響和改變世界產業發展的形態及產業鏈布局,紡機行業也一樣,必須要在變化中迎接或是機遇或是挑戰的未來。
不管未來如何不確定,行業的發展路徑是明確的:科技創新、智能制造、綠色節能仍將成為行業突破短板,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中國紡織業目前已進入強國門檻,高質量發展已經為當下產業發展的主旋律,行業在解決用工、增效和提質等方面的挑戰和需求將更為迫切。而這些,必將對紡機裝備的連續化、自動化、智能化和智慧化,綠色化及大規模化的定制化等提出不同層次的需求。

與此同時,國家宏觀層面,從“雙碳”目標,到“雙循環”發展格局,也將深度影響行業的發展走向。在綠色化,節能減排方面,紡機行業肩負起自身的社會責任,同時,也要為紡織行業開辟新的發展路徑。在“雙循環”發展格局之下,國內外紡織、紡機的合作和交流將進行更多新的探索,《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簽署,將積極推動布局海外市場,打造更具影響力的中國紡機品牌。
未來,中國紡織機械協會的行業服務重點,將是貫徹和落實《紡織機械行業“十四五”發展指導性意見》,推進行業創新發展,以“2022中國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暨ITMA亞洲展覽會”為窗口,助力業界企業更高效地進行創新產品技術的市場拓展。充分發揮協會的資源優勢,推動紡機行業和企業的高質量發展。
(來源:紡織服裝周刊)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