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家風 織繡傳承——中國百年兒童服飾及家風物私藏展開幕
2022年1月16日,“百年家風 織繡傳承——中國百年兒童服飾及家風物私藏展”在北京銀帝藝術館開幕。
該展為國內首展,為期十天。展品多為清代、民國時期的收藏品,均來自中國收藏家協會民族藝術品收藏委員會副秘書長、清代及民國服飾藏品民間收藏家、傳統服飾文化美學踐行者譚麗女士的收藏品。
收藏家譚麗女士致辭
該展由中國收藏家協會民族藝術品收藏委員會主辦;銀帝藝術館、中數國藝國際文化有限公司承辦;北京嘉煒祺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鴻墨源品牌設計有限公司、北京沅輝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北京融壯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北京提素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協辦;金玉華裳、思本堂緙絲藝術館、北京東韻絲綢文化藝術館特別支持;特別合作媒體為世界服裝鞋帽網;造型支持為孫旭;攝像支持為朱旭。
中國收藏家協會民族藝術品收藏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張恩瑋、傳統服飾文化研究者王金華、著名學者蕭鴻鳴、中華文化促進會文化旅游產業委員會執行主任兼秘書長董玉斌、中華文化促進會養老文化產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李超、住建部人居環境研究委員會專家及極微美學創始人游浩、北京廣西文化藝術促進會常務副會長盧天友、中華女子學院中國女性文化遺產研究中心研究顧問殷麗莉、思本堂定州緙絲藝術館館長王鵬巍、銀帝藝術館館長呂建富、中數國藝國際文化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蘇漢、中控國經集團中外企業產業合作促進辦公室副主任郭麗君等嘉賓出席了開幕式。
出席嘉賓合影
最具有民族性,便最具有世界性。該展期望將中華各民族的特性、承載中華各民族對生命的理解,以一種看得見、摸得著的服飾實物為見證媒介,回眸熠熠生輝的百年中國兒童服飾,展現東方古國無限的魅力與勃勃生機;希望讓這些抽象、典雅、質樸、寓意深厚的各種造型、圖紋樣式,從人們的現實生活中挖掘出來;讓這些融匯于平民百姓、浸透了中華民族內在精神的童裝與飾品,展現于百年后的今天。
國內首展
“百年家風 織繡傳承——中國百年兒童服飾及家風物私藏展”以傳統兒童服飾為主線,回顧百余年間人們的家庭生活變遷。這次展出的展品為239件,其中200件以上是清代、民國時期的收藏品。展品展現了清代、民國時期北京、遼寧、內蒙古、山西、陜西、山東、河北、江蘇、浙江、福建、廣西、貴州、云南等地域成人、兒童的各民族民俗服飾文化。這些珍貴文物涵蓋服飾、家居、裝飾藝術等多個門類,如清代打籽百子嬰戲圖刺繡斜襟服飾、清代宮廷緙絲小龍袍、宮廷緙絲玉蘭襯衣、清代兒童五毒坎肩、嬰兒老虎圖案圍涎、清代絳紫地盤金繡“麻姑獻壽郭子儀祝壽”壽幛、紅緞地福祿壽人物紋壽幛等等。通過文物的視角,解讀中國傳統家庭的文明發展歷程,并以此為窗口,透視古代勞動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愿景和希望。這一件件飽經滄桑的文物,不僅記錄了一段段直抵人心的故事、一個個引人深思的歷史瞬間,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家風傳承的最好見證。
譚麗女士向嘉賓、觀眾介紹展品
中華民族是一個兼容并包、內斂、含蓄,努力實現精神追求,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民族。“中國百年兒童服飾及家庭風物私藏展”立足于透過這些母子連心,活生生的實物展示讓這些獨具特色的圖紋樣式,來展現中國精神、講中國故事;用這個民族最為真摯、溫馨、柔軟、淳樸的兒童服飾,來展現母愛與赤子。針線與飾品、靈巧之手與砰然而動的心靈之間緊緊相連在一起的各種服飾藝術品實物,讓這一出自母愛之手、這個民族最初始的創造精神,透過這個展覽,讓世界用眼睛、用心靈來體悟這個民族的善良、堅韌與成功,感受這個民族對美好世界自由、和平、友愛的向往、祈盼與追求。
譚麗女士接受媒體記者采訪
思本堂緙絲傳承人王鵬巍接受媒體記者采訪
文化傳承
因虎年將至,譚麗女士特意挑選了繡有喜迎虎年新春的藏品進行展出,其中包括含有生肖虎、麒麟、獅子等神獸元素的百余件清代、民國、近代傳統服飾及家居裝飾藝術絲織刺繡品。
嬰兒老虎圖案圍涎
在中華民族傳統的兒童服飾中,我們不僅看到的是中華傳統服飾的精湛技藝,更是天下千千萬萬母親的勤勞智慧。許多兒童服飾中反映出母親希望孩子成材成器的美好愿望,琴棋書畫、科考元素荷包,教育孩子要好好學習,寓意長大之后能功成名就;反映忠孝題材的拜壽、二十四孝、代表多子多福的“百子圖”等等,這些都是沒有文字構成的教科書,通過圖紋傳遞著文化信息,伴隨著孩子們的成長。這些織物與繡品所蘊涵的美學價值和精神價值,或許比那些虛構的戲曲故事更真實感人,因為它們可視、可觸、可感、可知,更具有特別的美和吸引力。
展品中的緙絲收藏品十分珍貴。緙絲這一百年的際遇,其實與很多非遺工藝差不多。任何一項非遺走到今天,都是一個集大成的產物,歷史給了它豐富的藝術積累。讓人們了解緙絲的過往和技藝里的特點,這樣才能更加明白緙絲的通經回緯所不能被機器替代的意義所在。
清代宮廷緙絲小龍袍
在山西、陜西還有很多地區有專為兒童制作的“五毒”坎肩、肚兜等,這種民間風俗在北方最為突出,這在展品中也有所體現。其以五顏六色的緞料為底色面料,上面繡有蝎子、壁虎、蜘蛛、蜈蚣、蟾蜍五種動物紋樣。因為從古至今民間傳說有“以毒攻毒”的作用,人們讓兒童或少年在端午節時將“五毒”坎肩穿在身上,祈盼他們能健康成長。
清代兒童五毒坎肩
清代絳紫地盤金繡“麻姑獻壽郭子儀祝壽”壽幛
非遺文創
《周禮》記載,人們在很早的時候就將猛虎畫在大門上,期望它在站崗放哨的同時抵擋災害,帶來吉祥。老虎擁有震懾災邪的能力,還被人們將老虎列入十二生肖第三位。辛丑“牛年”即將過去,壬寅“虎年”即將到來。為此,該展覽主辦方特意從服飾收藏品中摘選有老虎的圖紋,設計以老虎為題材的系列文創產品,以“虎”形象、“虎”故事來迎接虎年的到來。
虎的造型數千年來一直伴隨著中華民族發展壯大,虎的藝術造型多姿多彩,民間各種虎的藝術造型是中華民族的財富。頭上戴著虎頭帽,頸上圍著虎圍涎,肚上系著虎肚兜,腳下穿著虎頭鞋,睡覺時枕著虎頭枕,人們用以虎為造型制作的服飾把孩子整個武裝了起來。這不僅反映了延續在兒童身上的虎崇拜,更反映了虎文化在民俗中的重要位置。
全體嘉賓合影
私人收藏家·譚麗
譚麗,1972年生,漢族,廣西陸川客家人,中國收藏家協會民族藝術品收藏委員會副秘書長、清代及民國服飾藏品民間收藏家、傳統服飾文化美學踐行者、中華文化促進會會員、北京嘉煒祺科技有限公司法人兼總經理。
她從小在絢麗多彩、眾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活,少數民族中保留的傳統習俗、禮儀,以及豐富的服飾文化和遺存下來的民族工藝,使其耳濡目染,成為了其生命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2016年—2019年期間,她深入學習了解清代、民國的服飾收藏品的傳統服飾文化,并到全國各地走訪織造、印染業的非遺傳承人老師,了解古今的非遺技藝。
從此,她一直堅持秉承優秀的東方服飾精華,以民族傳統服飾為源泉,融匯來自當代的設計理念,創作出屬于自己獨特風格的系列服飾,并將這些具有強烈民族文化元素的服裝、飾品,帶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為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以及豐富人們對傳統文化的向往與追求,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
2017年—2021年,譚麗著重傳播與推廣中國清代、民國時期的傳統服飾美學、圖紋寓意解碼等活動;
2017年起,攜原創服飾品牌“蕓裳晶彩”、“一布帛一琳瑯”開展了一系列的服飾、文化活動;
2018年—2019年,著重傳播與推廣中國傳統服飾與非遺技藝,參加近30余場線上、線下以古琴、茶藝、傳統文化與禮儀為主題的活動,并組織傳統服飾文化美學主題雅集活動,將傳統服飾藏品中的織造染、刺繡等非遺技藝展現于廣大民眾生活中;
2019年5月18日,參加河北省石家莊市的非遺服飾走秀活動;同年12月12日,攜自主設計、縫制的“蕓裳晶彩”系列民族服飾與清代服飾藏品,參加河北張家口崇禮滑雪世界杯接待晚宴活動中的“中國傳統服飾走秀”節目,在來自世界各國的滑雪運動員及裁判員們面前,展示了中國傳統服飾的魅力,獲得了嘉賓們一致的高度好評;
2020年1月,她攜自主品牌“錦玉華裳”創作的民族服裝、飾品,參加了海南衛視“國潮秀場”;同年4月、5月分別在“騰訊直播”進行三次線上直播,主題分別是“傳統服飾美學”、“旗袍的前世今生”、“傳統銀飾”,得到了參與者們的一致贊揚;7月,參加央視3頻道的“向幸福出發”等節目錄制,參與節目主持人、小演員的服裝設計;
2021年,她受北京通州區文化和旅游局之邀,舉辦 “愛滿京城 相約幸福”七夕節定情信物(荷包)展,分享個人收藏的清代、民國時期刺繡荷包、老銀飾品等收藏品,鑒賞民間的女紅工藝,推廣中國傳統文化,這是通州區文化和旅游局創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系列活動之一;同年9月,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邀請錄制臺海之聲“兩岸好生活”節目,并與兩位臺灣青年博主一起錄制主題為“傳統服飾文化”的視頻節目,在央廣總臺的視頻平臺播出;10月,參加央視2頻道“一槌定音”節目錄制。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