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中小企業運用數字化邁向“專精特新”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推動中小企業提升專業化優勢,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激發涌現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著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在資金、人才、孵化平臺搭建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在諸多政策扶持引導下,“十四五”時期,將是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邁進的重要階段。
發揮平臺作用
賽迪顧問投融資研究中心分析師王婧認為,搭建孵化平臺應充分發揮大型龍頭企業在研發、創新、管理、市場、供應鏈、專業服務等方面的優勢,使產業鏈相關且具備創新能力的中小企業在平臺上共享這些優質資源,支持更多中小企業向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方向發展。目前孵化平臺仍存在運營模式單一、專業化服務能力不足、開放程度和互動性不高等問題。下一步孵化平臺可通過開展投融資對接、創業輔導和培訓、知識產權交易、業務資源鏈接等方式提升專業化服務能力。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中小企業研究院副院長孫文凱認為,應發揮好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等平臺載體作用。各地應鼓勵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與大企業共建產業創新聯盟,開展共性技術研發,實現大中小企業之間的創新能力共享、成果轉化和品牌協同,形成訂單式研發、投放式創新、供應鏈互通的融通產業生態。
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局局長梁志峰表示,力爭到2025年,通過中小企業“雙創”帶動孵化100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培育10萬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00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逐步構建起“百十萬千”的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
筑牢人才基礎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副會長朱玉表示,當前,中小企業發展仍面臨人才缺乏的困境。在研發端,“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技術人才流動大、培養難,特別是從事軟件開發、信息服務的企業,面臨來自互聯網頭部企業和同行業大企業激烈的競爭;在制造端,年輕人傾向于選擇快遞、直播、網約車等自由度更高的工作,“專精特新”企業面臨一線工人嚴重老化、青黃不接的考驗,“一線工人斷供、技術工種斷代”風險正在加大。對此,建議大企業專家可以當“星期日工程師”,每周抽一天到中小企業解決技術難題;搭建產學研交流平臺,加大研發合作力度,促進科研人才雙向流動。
王婧建議,針對重點產業鏈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以股權激勵、住房補貼等政策加快人才引進力度,吸引一批頂尖創新型人才為企業所用;建立科學公正的人才評價機制,持續改善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的科研工作環境和生活質量。同時,圍繞企業自身創新發展需求,積極聯合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建立持續的人才培訓機制,推進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專家工作站、人才小高地等人才培養基地建設,不斷提高自身人才素質,創建利于人才留存的機制。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付偉建議,針對中小企業在培養人才方面資金和師資的短板,可在已有課程資源基礎上,開發標準化、體系化、規范化的精品課程,吸收各行業優質數字課程資源,建設“數字學堂”。
加快數字化轉型
隨著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數字化已成為引領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邁進的有效手段。
推動工業互聯網在中小企業落地應用是提升其創新能力和專業水平的加速器。《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辦實事清單》提出,到2022年底,組織100家以上工業互聯網平臺和數字化轉型服務商,為10萬家以上中小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服務,推動10萬家中小企業業務“上云”。
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局一級巡視員葉定達表示,應從鼓勵中小企業運用數字化手段結成跨企業協同網絡、支持傳統產業集群搭建“虛擬”產業平臺、鼓勵培育虛擬產業集群、建設中小企業數字化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組織發布數字化轉型典型經驗和案例等方面優化中小企業數字化服務,為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