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中國紡機業的核心競爭力從這里談起
經濟衰退及購買力下降,地緣政治因素導致貿易環境較為嚴峻,供應鏈競爭更為激烈……當前紡織行業的對外貿易面臨的挑戰不容小覷。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徐迎新在7月7日召開的中國紡織機械行業科技大會暨第二十六屆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紡機器材專業委員會二次會議上指出,當前全球經濟環境不容樂觀,外需偏弱、訂單不足以及地緣政治風險等因素依然是行業外貿面臨的現實挑戰。徐迎新提到,源自全產業鏈長達四十年的持續付出與積累,我國紡織行業的全球出口領先地位依然穩固,但行業主要出口市場及出口產品結構發生了變化,東盟繼續成為行業第一大出口市場。

隨著RCEP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今年1-5月我國對部分RCEP成員國出口額增長顯著,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額亦呈增長態勢。目前RCEP已經進入全面實施階段,中國與RCEP成員國紡織服裝貿易往來密切。特別是中日首次建立自貿伙伴關系,實現了歷史性突破,相關關稅減讓等政策將有利于我國紡織業在日本市場的公平競爭。
RCEP將更加深入推動中國與東盟間的產業分工合作,帶動紡織業上下游產品雙向貿易增長?!癛CEP國家已經成為紡織行業投資的重要目的地。紡機企業要積極開拓自貿伙伴國市場,把握機遇尋找市場增量,同時要關注部分進口產品關稅下降帶來的競爭風險,在較長過渡期內做好內功,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徐迎新表示,今年以來國內經濟持續向好,盡管對外貿易有挑戰,但企業正在充分發揮活力,主動作為,積極抓訂單、拓市場,相信在“雙循環”格局下,紡機企業將大有作為。
確實,在以從容心態應對復雜經濟環境的同時,企業要想實現健康發展,還是要在“練內功”上主動作為,更好地推動紡機原創性、引領性技術的開發和創新。
“六大重點工程項目”推動行業科技進步
2023年進入了“十四五”中期節點,也是推動紡機行業科技進步非常關鍵的一年,只有清楚地掌握“十四五”執行進展,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并采取相應對策,才能更充滿信心地再出發,確保實現“十四五”各項目標任務的達成。

中國紡織機械協會副會長侯曦表示,紡機行業“十四五”發展總體進展順利,行業發展平穩。根據“十四五”發展目標,從建立先進紡織裝備聯盟、開展紡織技術裝備攻關和推廣國產紡織裝備應用三個方面,結合紡織機械行業“十四五”科技攻關項目和紡織機械行業“十四五”先進適用技術推廣項目,推動紡織綠色生產裝備、紡織智能加工裝備、高技術紡織品裝備、紡機企業智造升級、紡織機械共性技術和紡織機械標準體系等重點工程, 促進紡織裝備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
《紡織機械行業“十四五”發展指導性意見》發布以來,中國紡織機械協會主持完成了 58 項國產紡織機械科技成果鑒定,其中 54 項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4 項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紡織機械新產品獲得“紡織之光”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的項目10 項,二等獎20項;新增8個中國紡織機械行業產品研發中心;紡織機械重點企業獲得授權發明專利306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 2596項,外觀設計92 項。
侯曦對《意見》中六個專欄的主要實施情況做了介紹:
在紡織綠色生產裝備重點工程方面,滌綸機織物與針織物連續染色生產線已完成,大容量萊賽爾纖維成套裝備進展順利,正在攻關非原纖化萊賽爾纖維成套裝備和萊賽爾纖維長絲成套裝備等。
諸多紡織智能加工裝備重點工程進展順利,包括高速卷繞頭“剛柔耦合”關鍵技術與裝備,自動化、連續化短流程紡紗關鍵技術與成套設備,印染廠物料智能化輸送裝備與系統,多模頭寬幅紡粘熔噴非織造布成套設備,高速劍桿織機(650 轉/分),高速噴氣織機(1000 轉/分),全成型電腦橫機,同時超寬隔距雙針床經編成套裝備實現產業化推廣,帶動了經編織物產品在產業用領域的拓展,已經產業化推廣 500 余 臺套。
多種高技術紡織品裝備重點工程進展順利,包括大絲束高性能碳纖維成套裝備及產業化應用,高速多軸向經編機,纖維復材預成型體內環軌道三維編織機,長絲紡粘針刺非織造布成套裝備等。
紡機企業智造升級重點工程也在不斷推進,織機制造智能工廠基于新生產流程,開展數字化生產模式,研究自動化上下料物流系統、立庫系統等;開發了包括生產設備互聯互通, 生產信息在線檢測及反饋,生產過程集中管控等信息化系統,實現織造機械生產制造全流程信息化和自動化。
紡織機械共性技術重點工程方面突破明顯,紡織用高速非標軸承智能化生產及自動化裝配進展順利,解決了紡織非標專用軸承的自動化裝配技術難題;建立了單釜年產五萬噸大容量萊賽爾纖維的多尺度、多學科、多領域的薄膜蒸發模擬系統,開發基于數字孿生的薄膜刮膜蒸發溶解系系統。
此外,紡織機械標準體系重點工程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紡織裝備互聯互通與互操作第 2 部分: 紡紗》、《紡織裝備互聯互通與互操作第 3 部分:化纖》等國家標準計劃已下達,正在編制過程中。2021年中國紡織機械協會成立了紡織機械協會團體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建立了十三大類團標體系,重點是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
“十四五”前期,《意見》為行業發展指明了發展方向,接下來為進一步提高紡機核心競爭力,提高生產過程附加值和產品質量,擴 大紡織裝備應用領域, 企業后續可重點關注綠色紡織裝備,短流程、連續化、智能化高端紡織裝備,基于人工智能、數字孿生、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纖維、紗線、織物面料等在線智能檢測裝備,用數字孿生、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與行業深度融合,賦予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
智造升級加速行業高質量發展
近幾年,國內紡織機械的技術和創新水平不斷進步,而紡織產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行業智造升級,在本次科技大會上,圍繞智能制造、數字孿生、工業機器視覺系統等智能化話題進行的探討,也讓人感受到了產業鏈共同發力帶來的巨大能量。

“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需要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的深度融合。制造是本體,信息技術賦能制造本體,推進智能制造高質量發展必須在制造知識、制造載體、制造手段三方面下功夫。”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歐陽勁松在大會上對智能制造“十四五”發展進行了分析及思考。
“十四五”智能制造推進重點朝向兩個方向:第一個是生產制造智能化 ,核心目標是以國際視野發展智能制造,構建與國際標準體系兼容的數據底座,主動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提高產品和服務的國際競爭力。企業為了更好地實施智能制造,亟需夯實數據基礎,如:基于數據字典的數字底層構建,從原子分子級解決數字孿生,信息互聯互操作和共享解析重構等問題。
第二個方向是裝備智能化發展。包含裝備數字化和智能檢測裝備兩個方面。裝備數字化需要數字技術與裝備全生命周期深度融合,實現裝備智能升級和價值重塑,在重點領域發展一批標志性智能裝備,涌現智能裝備示范應用場景,農業、醫療、制造、交通、能源、建造等重點領域裝備數字化水平大幅提升。
智能檢測裝備要聚焦關鍵要素,重點圍繞工藝實施、質量管控、設備運行管理、安全環境監測等智能檢測需求,開發具有融合感知、自主分析、實時反饋等智能特征的在線、臨床、嵌入等智能檢測裝備基本滿足用戶領域制造工藝和智能制造推進的需求,核心零部件、專用軟件和整機裝備供給能力顯著提升。

如今一個新趨勢越來越明顯:制造業企業“數據資產”正在逐漸取代“固定資產”的地位,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和持續經營的關鍵。北京華盛天隆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武漢分公司總經理張秋念在科技大會上談到,近年來企業數據安全風險事件層出不窮,“十四五”時期,需要聚焦智能制造長期存在的問題,突破功能安全與信息安全的安全一體化保障技術,為了更好地實現企業數據化轉型中的數據保護,亟需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促使傳統企業向智慧企業轉型:首先,通過大數據和分析建立核心競爭優勢;其次通過云計算重新塑造企業業務模式;最后通過移動和社交技術構建互動參與體系。

(從左到右)第一排岳曉麗、吳震宇;第二排李新榮、李飛;第三排周向軍、劉峻辰
東華大學教授岳曉麗分享了針織物平幅印染典型設備設計與控制技術研究;浙江理工大學教授吳震宇介紹了織物增強復材構件設計與制造;天津工業大學教授李新榮講述了數字孿生在紡紗領域應用的探索與實踐;盎古(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飛探討了工業機器視覺系統應用;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工程公司總經理周向軍闡述了數字化解決方案在紡織行業的應用;蘇州匯川技術有限公司紡織事業部總工程師劉峻辰講述了自動化技術在紡織行業的創新應用。
會上頒發了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紡機器材專業委員會新增委員證書,并進行了紡織數字化制造創新中心推介項目簽約。

紡機“十四五”中期總結,令紡機行業更加聚焦“六大重點工程”,推進“十個細分領域”發展,形成優勢互補、區域協同的產業布局,實施紡織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相信未來紡織機械行業將在高端化、智能化方向上聚力前行,持續推動紡織機械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更好助力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建設。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