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分析:合成纖維消費不斷增長導致棉花市場進一步下降
美國農業部供需預測援引國際棉花咨詢委員會(ICAC)近期的分析報告,由于合成纖維和纖維素纖維的生產和消費大幅增長,棉花占全球纖維消費中的比重繼續下降。
2024/25年度,全球棉花消費量預計為1.152億包,接近10年平均水平,比4年前的創紀錄水平低了900多萬包。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在2023年全球纖維消費創紀錄的情況下發生的,合成纖維正在滿足全球不斷增長的需求。中國一直是人造纖維的主要供應國,同時,全球棉花生產增長停滯也給棉花消費帶來了壓力。

根據紡織交易所上月發布的一份報告,聚酯纖維是全球合成纖維產量增長的主要驅動力。2023年,產量同比增長800萬噸(相當于近3700萬包),達到7100萬噸;年產量增長約為世界棉花年消費量的三分之一。合成纖維總產量約為8400萬噸(其他纖維包括尼龍、聚丙烯、丙烯酸和彈性纖維),這表明聚酯纖維約占合成纖維產量的85%。
2023年,全球纖維素纖維產量增長50萬噸(相當于230萬包),至790萬噸,其中人造絲(也稱為粘膠)占多數,為630萬噸。根據國際棉花咨詢委員會(ICAC)最新發布的年度世界紡織品需求報告,2023年纖維素纖維的產量比5年前高出了15%以上。合成纖維和纖維素纖維的穩定生產和消費增長與棉纖維消費停滯或有時下降形成了鮮明對比。
中國一直是合成和纖維和纖維素纖維增長的主要驅動力,ICAC的報告稱,2023年中國生產了全球近70%的合成和纖維素(即MMF)。聚酯產能和供應的擴大增強了中國在全球紡織業的主導地位,特別是考慮到聚酯相對于棉花的價格較低。中國的人造纖維出口——包括纖維、紗線、織物和成品——都有實質性的增長,過去5年的總產量增長了40%以上。從2023年10月到2024年9月,中國人造纖維出口量接近2600萬噸(相當于1.18億包),超過了最近的全球棉花消費量。
全球棉花消費增長收到供應增長停滯的限制。2024/25年度,全球棉花產量預計低于2000年以來的歷史長期平均值,棉花單產也基本沒有增長。棉花種植面積同時還受到競爭作物的限制,部分原因是競爭作物價格更有優勢,例如大豆和玉米。由于棉花與人造纖維的競爭導致棉花需求弱化,給棉花價格帶來壓力,因此也限制了棉花種植面積擴大,使棉花消費難以增長。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