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滿全球“織”于濱州:濱州紡織產業高質量發展全面啟航
7月22日,濱州高效生態紡織產業招商北京推介會在北京廣西大廈舉辦。會議圍繞濱州市情概況、紡織產業優勢、合作投資方向、產業政策保障等方面,對濱州高效生態紡織產業進行了路演推介。
對于發展高效生態紡織產業,濱州具備怎樣的產業基礎和優勢?有哪些布局、發展重點和投資方向?有哪些項目落地平臺?對到濱州投資興業的客商又有哪些優惠政策?濱州日報/濱州網記者現將“濱州高效生態紡織產業招商北京推介會”中的路演推介資料整理發布,對上述問題予以一一解答,以期對廣大紡織產業客商到濱州投資興業起到幫助作用。
濱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濱州市高效生態紡織產業招商領導小組組長孫文利作濱州市高效生態紡織產業招商路演推介:
“布”滿全球“織”于濱州
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真誠地感謝各位來賓在炎炎夏日、冒著酷暑參加我們濱州高效生態紡織產業招商推介會,也真誠地邀請大家到濱州投資興業。
山東省濱州市版圖面積9600平方公里,人口391萬,轄一個縣級市兩區四縣和三個市屬開發區,是山東的北大門和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橋頭堡”,是山東省“兩區兩圈”發展戰略的疊加地帶。
濱州紡織產業是全市的傳統優勢產業和重要的民生產業。乾隆二十四年《武定府志》、嘉慶六年《鄒平縣志》和咸豐十年《濱州志》均有植棉和織布的記載。濱州是山東省主要產棉區之一,周恩來總理命名的著名棉區一面紅旗——楊柳雪就坐落在濱城區。2018年,全市共有紡織企業近500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04家,從業人員30余萬人,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62億元。濱州享有“中國棉紡織之都”的美譽,先后被中紡聯授予“全國紡織產業基地市”、“全國超千億產值紡織產業集群地區”、“紡織行業創新示范集群”、“共建世界級家用紡織產業集群先行區”等稱號。
借此機會,我們就把魅力濱州呈現給各位朋友,帶領大家概覽濱州市情,感受高效生態紡織產業特色,尋求合作發展機遇。
一、濱州市情概況
——濱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濱州是黃河文化和齊文化發祥地之一,是享譽世界的古代著名軍事家孫子的故里,漢孝子董永、宋代政治家范仲淹、清代帝師杜受田等名人先賢,在這里創立思想、孝行典范,傳承著濱州厚重的文化底蘊。
——濱州,潛力巨大、活力充盈。高端鋁、新型化工、家紡紡織、糧食加工和畜牧水產“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群不斷壯大,現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醫養健康、現代服務業五大新興產業加快培育,魏橋創業、西王集團、京博集團等一批龍頭企業馳名中外。
——濱州,追求夢想、激昂奮進。濱州人民秉承渤海革命老區優良傳統,不懼困難,勇于追夢。十年“林水會戰”,濱州從“苦海沿邊”變成了“生態綠洲”;幾十年拼搏奮戰,崛起的濱州港打開了走向世界的“海上通道”。
——濱州,和諧溫馨、生態宜居。“渤海之濱、黃河之州”的濱州市,海岸線126公里,黃河流經94公里,濱州人用心裝扮四環五海、生態濱州,用情塑造糧豐林茂、北國江南,用力擦亮全國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金字招牌,彰顯著厚德齊魯、文化山東的獨特魅力。
二、紡織產業優勢
濱州是一片創新創業、飽含深情的沃土,濱州紡織產業發展具有不可比擬的發展優勢,參與濱州紡織產業建設處處蘊含商機。
——產業集群發展迅猛。濱州紡織產業規模不斷擴大,逐步形成了棉紡、染整、巾被、家紡、毯類、服裝、化纖、產業用紡織品等門類較為齊全的紡織產業體系。近年來,主要紡織產品生產能力持續增長,年加工原棉150萬噸、紡紗1100萬紗錠(占全省1/3)、布30億米(占全省1/4),服裝2000萬件,產業用紡織品50萬噸。
——龍頭企業強力帶動。濱州現有上市紡織企業2家;魏橋創業集團連續7年入選世界500強,2018年躍居第185位;華紡股份連續九年被中國印染行業協會評為印染行業“十佳企業”;亞光家紡是國內重要的家用紡織品生產和出口基地,綜合指標在國內同行業名列前兩位;愉悅家紡位居2017-2018年度中國紡織服裝企業競爭力排名第25位,中國家紡行業十強第3位;山東雅美科技是全國重要的再生纖維素生產企業,產能位居全國前四位。
——產業隊伍保障有力。濱州現有2所本科院校、5所職業院校,均設有紡織專業和與紡織有關的計算機、機電一體化、服裝設計等專業,每年可為濱州紡織行業培養1000-2000名專業技術人員和高素質的技術工人。
——技術研發能力雄厚。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個(亞光、華紡),“‘國家認可實驗室’認定(CNAS)”5所(華紡、亞光、愉悅、東方地毯、市纖檢所),國家生態紡織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1個,國家家用紡織品檢測中心1個(華紡),山東省生態紡織技術創新中心1個(愉悅)。有8家企業主導或參與了棉紗、印染、家紡、毯類、巾被、小帆布、繩網和循環經濟等行業的國家標準制定工作。
——交通快捷便利。8條建成和在建高速互聯互通,A1類大型通用機場日趨完善,濟青高鐵鄒平站建成啟用,濟濱高鐵、京滬高鐵二通道加快推進,將形成1小時到北京、3小時到上海、25分鐘到濟南機場的高鐵交通圈。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濱州港正式通航,是濟南省會城市群經濟圈最近的出海通道。
三、合作投資方向
濱州紡織產業已經形成了相對完整的產業鏈條,下一步將突出高效生態特色,圍繞紡織新材料、產業用新產品、高水平印染進行延鏈;圍繞品牌服裝、創意設計、專業市場進行補鏈;圍繞高端家紡、工裝生產、智能制造進行強鏈,使紡織產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
(一)紡織產業延鏈方面
一是重點發展棉型細旦粘膠短纖維、高強力棉型粘膠短纖維、高白度粘膠短纖維、抗菌性竹纖維、阻燃纖維等功能性纖維;重點發展生物基長效抗菌新材料、納米碳素遠紅外纖維新材料等家紡新型健康材料。
二是重點發展防護用網、交通運輸用網、醫療衛生用網等高端產品,致力于阻燃、抗老化安全網的新結構、新材料、新工藝的研發。
三是重點開發高品質印染產品的設計、制造技術,開發功能性紡織品染整技術、多組份紡織品染整技術、高色牢度紡織品染整技術、新型纖維染整技術,推進印染行業向中高端邁進。
(二)紡織產業補鏈方面
一是重點圍繞國內外知名服裝品牌,引進服裝生產企業。
二是重點引進國內外紡織服裝創意設計機構,以設計為起點,利用其豐富的行業資源,將互聯網與原創設計+面料結合起來,提升我市紡織產業創意設計的整體水平。
三是積極承接國內外優質商戶入駐,以床品、巾被、布藝、地毯和家紡為主要經營品類,以電子商務、產品展示、物流運輸和展會發布為主要功能,形成規模適中、產品種類豐富、品牌效應顯著、差異化明顯的家紡專業市場。
(三)紡織產業強鏈方面
一是圍繞世界級家用紡織品產業集群先行區建設,積極引進國內外高端家紡品牌企業。
二是推動全市紡織產業從制造走向智造,從產品設計智能化、關鍵工序智能化、供應鏈優化管控等方面,加快智能制造單元、智能生產線、智能車間和智能工廠建設。
四、產業政策保障
2019年,市委“六問謀篇”、“八策布局”明確了濱州發展路徑,并把招商引資作為推進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號工程”,制定了一系列招商引資優惠政策。
在紡織工業園區建設方面,2019年每個縣(市、區)建成標準化廠房10萬平方米,3年內都要建成不少于50萬平方米,為企業提供“拎包入住”式服務。
在對投資企業獎勵方面,市政府出臺了《濱州市招商引資激勵辦法》,對投資5000萬元人民幣及以上的招商引資項目,境內市外項目自開工之日起3年內,按照項目實際到位外來投資額的5‰給予企業獎勵;外資項目按照其當年實際到賬外資金額的5‰給予企業獎勵。
在人才引進及培訓方面,濱州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下發了《關于開展“萬名大學生進濱州、百名碩博士進事業單位工作的實施意見》,對來濱州市企業就業和首次到濱州市自主創辦企業、取得學歷和學位的全日制博士、碩士研究生、大學本科生,每月分別給予5000元、2000元、1000元生活、租房補助。新招聘的大學生參加崗前技能培訓,按照初級工1000元/人、中級工1100元/人、高級工1200元/人的標準,給予企業技能培訓補貼。
在支持企業“品牌高端化”方面,對獲得中國質量獎、省長質量獎的紡織企業,市財政按不少于省級獎勵標準的50%予以獎勵。對獲得中國質量獎提名獎、省長質量獎提名獎的紡織企業,市財政分別給予200萬元、50萬元獎勵。
在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方面,搭建銀企對接平臺,推動銀行等金融機構增加對紡織企業的信貸供給,鼓勵符合條件的紡織企業通過股權融資、債券融資、資產證券化等手段進行融資。幫助紡織企業申報“山東省直接債務融資引導獎勵資金”,并研究出臺我市支持債券融資的政策。
在支持紡織企業智能化升級改造方面,將紡織企業的生產數據、產品數據、經營數據等相整合,實現精準化營銷、精益化客戶服務和柔性化生產。支持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核心基礎關鍵技術,向紡織行業滲透、融合,著力培育紡織行業新業態、新模式,形成若干新的產業鏈。
在優化營商環境服務方面。我市不斷強化“專業化+店小二”服務理念,開展“送政策上門精準對接”活動,全力服務企業發展。實行審批事項“一廳通辦”,市縣兩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到80%以上。推行“拿地即開工”審批和“標準地”“標準廠房”供應模式,1小時完成企業注冊,3個工作日完成企業開辦,40個工作日完成項目審批,實現審批事項“最多跑一次”。加快全程電子化注冊登記便利化步伐,打造創新創業服務環境,真正讓“政府負責陽光雨露、企業負責茁壯成長”。
濱州市高效生態紡織產業“雙招雙引”專班聯系方式:0543—8109171 8103723。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黃河五路317號。給濱州一次機會,還大家一個奇跡。各位嘉賓、各位朋友,濱州紡織產業高質量發展已全面啟航,我們誠邀大家選擇濱州、投資濱州、建設濱州,一起分享發展機遇,共同開啟“富強濱州”發展新征程!
濱州市濱城區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馬書花作濱城區家紡紡織產業招商推介: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下面,我就濱城區家紡紡織產業招商情況作簡要介紹。
濱城區是濱州市委、市政府駐地區,全區版圖面積697平方公里,轄1個省級工業園區、1個東部高科技園區、10個鄉鎮街道辦事處,共52萬人口。
濱城交通便利,是國家級公路運輸主樞紐城市。濟濱城際高鐵、京滬二線都在濱城區設站,高鐵站距離濱州工業園區1公里,距離東部高科技園區6公里。
下面為大家介紹濱城家紡紡織產業情況
濱城區是山東省重要的家紡紡織產業集聚地,現有紡織類企業223家,2018年26家規模以上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0億元。
濱城區產業的集聚發展形成了四大優勢:
一是產業配套優勢。具備了從原材料、紡織、染整、后處理、成衣制造、倉儲、貨運、展銷、零售于一體的紡織產業鏈。濱城區產業的集聚發展形成了四大優勢:
二是科技研發優勢。擁有2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認可實驗室”(CNAS),國家生態紡織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以及國家家用紡織品檢測中心,另外,濱城區還積極吸引高層次人才,與東華大學聯合共建了山東省院士工作站及山東省短流程印染新技術重點實驗室。
三是產業工人優勢,濱城區既擁有大量的紡織產業工人,又有濱州學院、濱州職業學院、濱州技術學院培養的紡織、機電等專業技術人才。
四是集群規模優勢,初步形成了以家紡紡織產業為中心的產業集群,大型龍頭企業占比大,引領作用強。
濱城區的明星企業----亞光集團是一家集產品研發設計、生產銷售一體化的大型家用紡織品生產企業。旗下亞光牌毛巾及LOFTEX系列產品遠銷歐美日韓等國家,年產值28億元,是目前中國綜合規模最大的中高檔巾被系列產品生產廠商之一。
明星企業----華紡股份是中國紡織印染行業的龍頭骨干企業,產業領域涉及紡織、印染、家紡成品、服裝,旗下現有“藍鉑”和“宵霓”兩大品牌,躋身中國紡織印染行業競爭力前10強。
今天我們的亞光集團和華紡股份的總經理也來得了推介現場。會后,大家可以進行深入交流洽談。
此外,濱城區還集聚了華潤紡織、三元紡織等一大批家紡紡織明星企業。
下面為大家介紹濱城區的家紡紡織招引方向:
基于產業發展優勢,我們制定了家紡紡織產業發展目標:力爭5年內打造百億級家紡紡織產業集群,創建集產品研發、服裝設計、生產銷售一體化的家紡紡織產業聚集區。
1.產品研發、創意設計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確定了4個重點的招引方向:
主要招引家紡紡織產業功能性新產品研發、服裝服飾設計類企業。
2.新型紡織面料
主要招引高性能化工纖維研發及生產,特種天然纖維產品加工,生態紡織面料生產加工類企業。
3.高端家紡服裝
主要招引高端商務服飾、運動針織、服裝服飾產品設計及生產,品牌家紡制品類企業。
4.家紡服裝輔料
主要招引家紡服裝輔料的配套生產加工及研究開發類企業。
前面,孫文利先生已經詳細的介紹了濱州的營商環境、配套政策,這里我就不再重復介紹,下面,我為大家重點介紹濱城區項目落地平臺。
濱城區規劃的紡織產業落地平臺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濱州工業園區,一個是位于東部高科技園區的紡織小微產業園。
目前園區符合規劃未開發的建設用地規模1.9平方公里,其中可利用工業用地1000余畝,可承接大型紡紗、織造、印染、服裝加工、輔料生產等企業入駐。首先介紹一下濱州工業園區。園區規劃面積24平方公里,建成區17平方公里,現有人口10萬人。園區交通條件便利,位于濱州市高鐵片區。基礎設施完善,教育醫療商業住宅配套齊全。水電資源充足,產業功能集聚,以亞光毛巾為代表的家紡紡織企業坐落于此,形成了家紡紡織產業生產研發銷售一體化輕紡產業園,獲批為山東省首批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特色產業園區。投資環境和諧,有專門服務團隊為項目提供全方位服務。
第二個落地平臺是紡織小微產業園。濱城區紡織小微產業園位于濱州市東部城區,產業工人聚集,商業優勢明顯。基礎設施完善,水電氣暖、教育醫療配套齊全。華紡股份、鑫輝毛紡、濱印集團等40余家紡織企業集聚于此,城區內80%以上物流企業均位于產業園周邊,為企業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我們誠摯期盼和歡迎紡織界企業家朋友們到濱城區考察洽談、投資創業,讓我們攜手共創美好未來。紡織小微產業園規劃占地150畝,建筑面積22萬平方米,分研發設計、生產加工、成品展示、商務辦公四個功能區。研發設計區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可容納大型研究開發、檢驗檢測項目,主要開展技術開發、技術咨詢等功能型服務;生產加工區共規劃10棟標準廠房,層高5米——8米,可滿足高端服裝、家紡以及輔料生產加工企業入駐;產品展示區主要用于開展品牌發布,服裝服飾家紡新產品、新款式展示及銷售;商務辦公區可提供多功能辦公、企業員工食宿、商務會議室、商業網點、生活超市、城市書吧等配套設施。
最后,衷心祝愿各位來賓、各位朋友身體健康、事業發達、萬事如意!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