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產業鏈赴滬考察︱現代輕紡產業如何做大市場?
輕工紡織是山東萬億級支柱產業和重要民生產業,尤其去年被列入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享受同等政策后,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綠色化轉型帶動發展質效穩步提升,這一古老產業正煥發新活力。
不過,從整個產業鏈看,山東輕工紡織產業在“微笑曲線”兩端仍顯不足,從原創技術儲備到渠道建設、品牌發展等存在短板;作為非剛需消費品領域,也正處在以轉型升級適應消費新趨勢的關鍵階段。5月22日至26日,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組織來自全省輕工紡織行業的百余家重點企業及優勢產業集群走進中國近代輕紡工業發祥地上海,在對標當地優秀企業的過程中探索將這一產業做出大市場、大文章的山東路徑。
時尚不僅是“換層皮”這么簡單
后臺可同時容納300名模特、工作人員化妝候場,規模居亞洲之最;世界五大“時尚之都”代表機構來此進駐,每年承辦國內外文化、時尚活動近百場……說起上海楊浦區時尚地標,上海國際時尚中心總會最先被人提及,但你可能不知道,這的前身是上海第十七棉紡織總廠,而這種轉變可不是“換層皮”那么簡單。
紡織服裝業往往從勞動密集型的低端制造業起步,時尚則是最具代表性的高端產業,如何能在兩者之間建立好聯系,就能為促進紡織服裝消費提供重要支點。“原先的衣物研發室地下打樁加固并加高加寬后就成了現在大家看到的秀場,觀察得更仔細些,還能發現許多紅磚上有編號,這是改建時一塊塊清洗修復后重新裝回去以確保修舊如舊。”聽上海時尚中心公關部工作人員吳悅介紹,上海紡織集團在對廢棄廠房調研后,將土地重新定位為與國際時尚業互動對接的載體并采取了以保留為主的改造原則,老工業氣息與時尚品味交融,最終成就了這一北外灘新地標。
保留紅磚,但打破“紅磚墻”——“老味道沒丟,但對接新需求、增加新功能,對山東不少輕紡企業來說這是重要課題。”煙臺旗源服飾有限公司是一家有100多年歷史的企業,董事長陳燕琴告訴記者,新冠后時尚經濟正重歸秩序,“老字號”在積極考慮如何在這個市場爭奪話語權。“旗源今年在考慮從上海出發,在英國、法國、韓國等地進行旗袍博物館巡展。”陳燕琴表示,一方面是想借助這種新穎方式拉近傳統與時尚的距離,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宣傳運動休閑旗袍等消費者還不熟悉的新品類。
今年1月本土品牌bosie完成1億元B2輪融資,這一五年前誕生的服裝品牌以“去性別化”穿衣風格受到資本青睞,如今更是上海淮海路上很紅的打卡地。其品牌創始人,其實是一位來自山東的95后。
“紡織服裝產業目前還主要做存量市場,若能有引領性的新趨勢,就能收獲新一波紅利期。”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輕工紡織產業處處長管曉艷表示,山東已啟動“新輕紡拓市場”活動,組織優秀企業抱團拓市、宣傳的同時,重點更是要推動新產品多渠道、多形式亮相,由此引導更多企業以供給升級開辟新市場。
凸顯軟實力離不開硬實力“托舉”
以米菲、航海王等國內知名IP賦能文具產品,走出了一條“從文具到文創生活”創新發展之路的上海晨光股份有限公司不僅設計風格鮮明,更有著“一米寬挖到一萬米深”的鉆研態度:企業每年投入超1億人民幣用于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專利超過800項并參與多項國家及行業標準制定。
“傳統行業想跟緊市場趨勢,離不開新技術的助力。”德州恒豐集團副理事長蔡金南由此想到企業在自主研發功能性紗線方面的探索:珍珠纖維、牛奶纖維、亞微米纖維、海藻纖維……也是因為有了這些功能化、差異化的棉紡織產品,在新冠后較疲弱的棉紡織市場中,企業表現仍能相對堅挺。據了解,以德州恒豐與東華大學聯合研發的抗菌棉為例,目前已用于國內知名運動服裝品牌以及抗菌內衣產品的生產。
2013年開始,晨光先后成立了晨光生活館與九木雜物社,將與消費者的距離又拉近了一步。“夏津目前也在探索這個方向。”夏津縣工信局局長馬秀敏提到,夏津以前是在無錫、柯橋等地設立辦事處銷售紗線,而當地許多企業家現在都意識到,要想更好地發展就得盡可能地與終端品牌需求無縫銜接。這推動了當地數字化“補課”的拉開:通過給企業加裝傳感器、掃碼槍、顯示屏等,解決設備、物料“聾、啞、盲”的問題,再通過MES(制造企業生產信息化管理系統)和ERP(企業資源計劃管理系統)兩個軟件系統,幫助企業實現生產、采購、銷售數據互聯互通。
“輕工紡織產業中小企業占比高,目前很多企業面臨的是老的組織‘課程’沒補完,精益化等新的組織課程又迫在眉睫。”上海市經信委授聘專家宋屹東表示,這個過程中企業家首先要抓緊完成角色轉變,尤其是用好信息技術理念去指導生產經營理念革新。
以人才“煥新”支撐品牌“煥新”
不僅是上海,山東很多輕工紡織企業都在積極“走出去”考察學習。
山東福王家具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文君今年初在日本考察了許多小而美且知名的家具企業。“對照自身,一方面感覺缺少能把紅木等古典家具做出復古氣質的人才,另一方面,也缺少能把品牌高度向上‘拔’的人才。”她分享了自己的困惑。
“我們的研發設計團隊達到3000人,分布在國內幾個重點城市及英國、西班牙、日本等全球主要紡織品國家。”迪尚集團副總經理吳利平表示,這種多點布局能保證設計從最前端就指引生產,目前迪尚ODM(自主研發設計制造)業務已占到出口額的95%,但在內銷市場重要性日漸凸顯的情況下,消費客群的變化也對企業品牌構建提出新挑戰。
“一個最需要關注的市場變化就是市場板塊已移動:隨著90后、00后成為市場主力消費者,對其消費需求的把握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供參考,這是對企業真正的挑戰。”上海交通大學連鎖品牌戰略研究所所長許煥章表示,這要求企業尤其是歷史較長的企業能打破慣性,“比如,現在的消費者不大愿意聽品牌自己說什么,更在意有人情味的推薦,企業品牌營銷時是否考慮到了這一點就會很關鍵。”
“企業發展最大的紅利還是來自人才,當前,整個產業處在從‘要素驅動’向‘人才引領’轉變的關鍵階段。”省工信廳副廳長王曉表示,作為輕紡產業入“十強”后開設的首次省級考察培訓,本次“取經”上海在于激發企業破解深層次問題的能力,而其中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多渠道招才引智,激活發展的“一池春水”。據介紹,從今年起,山東也在創新開展人才引領型企業培育,圍繞人才引領型企業建設構建完善政策支持和保障體系,加快打造一批人才意識強、管理水平高的標桿企業。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