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亞洲化纖循環經濟及公平競爭路徑
5月24日,第14屆亞洲化纖會議繼續進行,泰國、中國臺灣、巴基斯坦、馬來西亞、日本、印度、中國大陸、印度尼西亞、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化纖行業代表分別作專題報告,聚焦循環經濟、減碳目標規劃、可持續紡織品相關政策、環保型材料及先進材料、綠色發展方向、自由貿易與公平競爭等進行了深入探討和交流。
▲新鄉化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邵長金
新鄉化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邵長金代表中國化纖協會代表團介紹了行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現狀及努力方向。近年來,通過綠色發展實踐,行業綠色制造體系不斷完善、核心技術指標持續優化、能源結構低碳化、碳排放強度逐漸下降。未來,行業將在節能減碳技術的推廣應用、提升綠色纖維供給能力、發展循環經濟減污降碳、提升能效及能源低碳化、建立綠色產業鏈供應鏈等方面開展切實有效的行動。
▲印度合纖協會會長R D Udeshi
印度合纖協會會長R D Udeshi指出,亞洲紡織品在西方經濟體中的貿易份額一直在下降,而其他地區的份額則在上升,并且亞洲還面臨著不斷演變的規則挑戰。但亞洲消費者階層的優勢將大幅增長,這將帶來新的機遇;同時亞洲在紡織品價值鏈中也具備優勢,要加以組織利用,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本地需求。
▲北京中麗制機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薛學向印度化纖協會代表提問
▲泰國人纖工業協會秘書長Settawut Thaiprasert
泰國人纖工業協會秘書長Settawut Thaiprasert表示,泰國已將BCG(即B-生物經濟、C-循環經濟、G-綠色經濟)作為推動國家增長的關鍵經濟模式,并大力推廣環保型材料:如加強對消費者的宣傳;以折扣或補貼方式鼓勵購買;增加環保型材料的供應;執行有利于使用和生產可持續材料的政策。
▲臺灣區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鄭凱方
臺灣區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鄭凱方認為,減碳是機會而非成本,邁向凈零,要進行能源轉型、材料轉型、制程轉型。在材料轉型方面,鄭凱方主要介紹了再生聚酯、尼龍的發展,如擴大化學法再生聚酯的生產能力;回收的尼龍漁網制成自行車輪胎簾布;通過收集工業廢氣制備聚酯纖維等。
▲巴基斯坦聚酯短纖制造商集團主席Rizwan Afzal Chaudhry
巴基斯坦聚酯短纖制造商集團主席Rizwan Afzal Chaudhry從可持續物料采購、監管與合規、可追溯供應鏈、水管理和回收利用等方面介紹了可持續紡織品市場的相關政策及進展,并提出幾點建議:制定可持續回收利用解決方案、聯合組建可持續發展工作小組、由亞洲化纖聯盟組織起草可持續紡織品相關法規并發表意見等。
▲馬來西亞紡織制造商協會副會長Regina Leong
馬來西亞紡織制造商協會副會長Regina Leong介紹了自由貿易和公平競爭的策略,如通過基礎設施投資、人才技能提升、創新生態系統、加強標準制定等提高生產率,升級價值鏈,來進行公平競爭;通過行業協會積極營造一個有利于行業自由和公平開展跨境競爭的環境。
▲日本化纖協會會長Ohya Mitsuo
日本化纖協會會長Ohya Mitsuo指出,日本通過開發技術和促進可持續發展來實現“循環經濟”愿景,如回收紡織產品高效分選技術的開發和混紡紡織品的前處理技術、利用超臨界二氧化碳的染色技術的開發等。同時,在標準化工作方面,日本也開展了相關工作,如環保型纖維的JIS、日版數字產品護照、紡織產品生態設計等。
▲印尼纖維及長絲制造商協會主席V. Ravi Shankar
印尼纖維及長絲制造商協會主席V. Ravi Shankar作“實現亞洲化纖工業可持續發展的共同倡議”專題報告,并指出,未來紡織化纖產業鏈的價值體現在:產品的可持續創新、品牌的可持續設計、利益相關方間的可持續解決方案及可持續政策等。
▲韓國紡織開發研究院部門主任Jaehun Jung
韓國紡織開發研究院部門主任Jaehun Jung介紹了幾種先進材料的研發趨勢,如UHMWPE防彈預浸料、對位芳綸防刺砍材料及碳纖維防爆織物的研究,聚苯硫醚非織造布電池隔膜的開發等。Jaehun Jung認為,下一階段高性能纖維的發展方向包括靜電紡絲技術制備的納米纖維和用于增強界面粘合的紡織品整理技術。
▲《纖維年鑒》總裁Andreas Engelhardt
《纖維年鑒》總裁Andreas Engelhardt作“歐洲及北美紡織業的現況及未來展望”專題報告,并指出,歐洲及北美化纖供應占全球的比例有所下降,而需求則面臨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及不穩定、經濟增長緩慢、消費者購買力下降、產業鏈庫存水平等影響。2024年歐洲及北美紡織業仍將面臨諸多挑戰,但其發展活力因領域而異。
▲中國化纖協會代表團團長、中國化纖協會會長陳新偉
大會最后階段,各代表團團長發表總結和點評。中國化纖協會代表團團長、中國化纖協會會長陳新偉表示,此次會議亞洲各國和地區化纖協會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討,達到了相互學習與借鑒,促進合作與發展的目的,希望充分借助亞洲化纖會議的機會,進一步加強與亞洲各國和地區的化纖業界開展更多的交流與合作,共同促進亞洲化纖產業可持續發展。
▲亞洲化纖聯盟主席、韓國化纖協會會長Haesang Jeon作總結發言
▲馬來西亞紡織制造商協會主席Sri Tan Thian Poh致辭
▲亞洲化纖聯盟主席及代表出席記者會
會后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大會認為,在“亞洲化纖行業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合作”的主題下,亞洲各國和地區化纖協會代表團為亞洲化纖行業進一步的交流與合作提出建設性意見。同時,歐洲及北美紡織業發展和歐盟可持續法規的分享也為亞洲化纖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借鑒。大家一致認為,亞洲化纖產業要把握發展機遇,進一步提升可持續發展水平,如支持循環經濟;實施認證及監管;加強宣傳及激勵措施;進行智能化轉型;開發差異化、高附加值、高性能、高科技材料;開展公平競爭等。
第15屆亞洲化纖會議將于2026年第二季度在馬來西亞檳城舉辦。
花絮
(來源: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