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中國紡織非遺大會將于11月在海寧許村舉辦
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文化優則行業優。9月10日上午,第八屆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召開。發布會上,主辦方正式宣布,本屆紡織非遺大會將于2024年11月14-16日在浙江省海寧市許村鎮召開。
大會將以“非遺傳承 國風潮涌”為主題,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主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非遺辦、海寧中國家紡城股份有限公司承辦,浙江理工大學、海寧市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協辦。發布會由中國紡織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華珊主持。
(圖說: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端小平,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原副會長、中國紡織非遺大會總策劃孫淮濱,海寧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馬哲峰,海寧市許村鎮黨委書記許新峰,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特邀副會長、宏達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沈國甫,海寧中國家紡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殷曉紅共同啟動第八屆中國紡織非遺大會。)
紡織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瑰寶,承載著世代人民的智慧和情感。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這為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賦予了新的時代使命和深刻內涵。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作為業內品牌大會,為行業非遺的傳承發展作出了大量的有益嘗試和積極貢獻。
對于即將迎來第八屆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端小平在發布會致辭中指出,本次大會將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一次具體行動,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豐富的內容、更加務實的舉措,推動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工作邁上新的臺階。希望大會能夠在以下幾個方面持續發揮作用:一是搭建交流平臺,實現資源共享;二是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行業文化軟實力;三是挖掘文化內涵,成就非遺品牌;四是助力人才培養,增強產業創新力。
海寧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馬哲峰在致辭中表示,海寧有展現時尚魅力的皮革、盡現指尖錦繡的織錦、傳遞質樸文化的棉麻、雕花精細色彩斑斕的拷花布、傳承韻雅群舞翩翩的作裙等多種紡織非遺文化,見證著海寧人民世世代代的智慧與勤勞。海寧市立足家紡產業發展,秉持“時尚+”理念,40年賡續努力,持續探索并實踐符合自身特色與需求的發展新路徑,力求在傳承中創新、在保護中發展。
在對許村鎮產業進行介紹時,海寧市許村鎮黨委書記許新峰提到,許村紡織業有深厚的歷史、集群的規模和強大的支撐。近年來,借著“國風潮”的興起之勢,全鎮200余家企業進入“國風服裝面料”賽道,他們充分發揮“家紡+服裝”兩業融合的優勢,讓傳統產業煥發出新的生機。服裝作為許村新近成長起來的優勢產業,經過短短5、6年時間的發展,已呈現品牌服裝企業“生產扎根許村、總部遷移許村”的趨勢。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原副會長、中國紡織非遺大會總策劃孫淮濱代表主辦方對大會內容進行了發布。他談到,非遺傳承要串聯起過去、現在和將來,本次是中國紡織非遺大會首次走進沿海地區產業集群,希望海寧許村發揮產業的力量,把非遺事業與自身發展相結合,成為推動紡織非遺文化潮、時尚潮和消費潮持續涌動的中堅力量。
據介紹,本屆大會豐富內容、形式多樣,大會開幕式將集合四大名錦精彩亮相,開展聘用2024年紡織行業非遺推廣大使、新青年工作,舉行主題大會、2024·中紡非遺海寧論壇、紡織非遺工作交流會、系列展覽、非遺之旅、簽約儀式、報告發布等活動。
目前,大會的一切籌備工作都在有條不紊進行。海寧中國家紡城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殷曉紅代表承辦方介紹大會籌備情況時表示,海寧有底氣、有信心辦好這次盛會,這里有堅實的產業基礎,璀璨的文化傳承,完備的硬件設施,便捷的區位交通,豐富的辦展經驗,更有堅強的組織保障。已正式開館的家紡城杭海面輔料中心將作為大會系列展覽主場館;正在改造升級中的時尚發布中心場館將用于大會開幕式及系列論壇、會議活動。期待與業界相聚海寧中國家紡城,共襄盛會!
據悉,中國紡織非遺大會自2017年起,已經成功舉辦七屆,分別在浙江、北京、河北、云南、遼寧、貴州、北京召開。第八屆中國紡織非遺大會將集結紡織非遺領域專業資源,國家工信部、文旅部,各省市區工信、文旅主管部門等機構;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及其成員單位、各地方紡織服裝協會等行業組織;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中國紡織非遺新青年、紡織類非遺項目傳承人、知名服裝設計師、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優秀紡織企業、知名文創企業、各大電商平臺、有關商業實體專業人士及重點媒體將蒞臨現場;屆時,數百位紡織業領域的精英將共同參與本屆紡織非遺大會的各項活動與研討。屆時,國風國潮必將涌動海寧許村,以文化賦能紡織新質生產力,助推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答記者問
(來源:中國紡聯非遺辦)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