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輕紡城:因水而生 “布”滿全球
中國輕紡城,因運河而生,因運河繁榮。小烏篷船劃出的一條“河邊布街”,如今已長成了一座現代化“國際紡都”。從上世紀80年代起,紡城布商走遍千山外水、想盡千方百計、說盡千言萬語、吃盡千辛萬苦,終在運河邊闖下一片廣闊天地,帶著柯橋面料漂洋過海賣向世界各地?!翱聵虻母皇枯p紡市場,沒有這個市場,我們就沒有今天的好日子。”對此,紡城第一代布商吳張友感慨萬千。悠悠運河水,傳承逾千年,滋養了輕紡城,托起了“金柯橋”。
小烏篷船劃出一條“河邊布街”
今年72歲的吳張友是紹興怡浩紡織品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劃烏篷船出身的他,見證了輕紡城市場的一系列變遷。國慶前夕,他帶著記者重走市場,聽著市場內的熟人親切地喊他“老吳”,勾起了他不少回憶。
上世紀80年代初期,柯橋古鎮區域自發形成了一條數百米長的“河邊布街”,有人撐船將客商送往布廠,也有人在船上推銷樣品與客商交易。漸漸地,一批頭腦活絡的人還在附近河邊的街上、104國道兩旁擺攤賣布。
吳張友回憶,當時他就是靠著400元買來的一條烏篷船載著客商到柯橋各地買布,“烏篷船劃得多了,買布賣布的手段也就學會了。”1988年,浙江省最大的輕紡產品交易市場——紹興輕紡市場開業,一批像吳張友這樣的“小船戶頭”放下船槳,改做了“老板”。
“市場剛起步時,都是靠船運。當時每個染廠都有兩三條帶掛槳機的船,上午送兩趟,下午送兩趟,送到市場后,再通過小板車拉到門市部?!眳菑堄颜f。
如今,中國輕紡城各大市場基本沿著運河兩岸分布,一座輕紡大橋聯通了南北兩大片區,五湖四海的客商齊聚這里,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訂單。
篳路藍縷闖下一片廣闊天地
從“小船戶頭”到第一代布商,吳張友抓住了市場的機遇。最初,吳張友租了一個1.5平方米的攤位,靠著東拼西湊的啟動資金,輾轉多地進貨。
冬天的早上5點,天還黑著,吳張友便動身前往江蘇常熟、吳江等地織造廠購買坯布,先從104國道搭車到杭州,再由杭州坐車到江蘇,將布拉回柯橋已是第二天凌晨1點多,然后一早又繼續出發,“那時候雖然辛苦,但只要有貨,每天都能賣完?!?/p>
由于當時都是現金交易,為了安全,吳張友想盡了辦法?!岸嗟臅r候出門要帶20萬元現金,身上纏著,包里裝著,足有三四十斤重?!彼f,放在包里的現金要進行“三道保障”,先將現金裝進蛇皮袋,然后在外面套上雙層里布,再用破衣服包裹。正是靠著這股不怕辛苦、膽大心細的闖勁兒,第二年他就買了一間門市部。
吳張友的飛速“淘金”正是輕紡城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1992年,東市場建成開業,北市場籌建并招商,輕紡大橋動工建設……這一年,“紹興輕紡市場”更名為“浙江紹興中國輕紡城”(簡稱中國輕紡城),成為全國首家以“中國”命名的專業市場,為輕紡城之后的集聚發展奠定了基礎。
傳承創新崛起一座“國際紡都”
如今,走進輕紡城,運河兩岸高樓林立,門市云集,接駁車往返穿行;輕紡大橋從四車道變為六車道,車水馬龍,繁華無限;市場內建起時尚發布廳,天天有新品,月月有活動……紡城內外煥然一新。
眼下,中國輕紡城已形成“東西南北中”五大市場格局,市場交易的紡織品種類5萬余種,全球每年有四分之一的面料在此成交,產品遠銷192個國家和地區。去年,中國輕紡城“線上線下”兩個市場成交額突破3600億元。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F在,吳張友的兩個女兒接手了他的門市,一個做現貨,一個做電商,她們用新思路、新模式接力父親前行。
今年,輕紡城內不僅建立了首個紡織新材料中心,首個全球成衣選品中心也正式開業,實現了從一根絲到一塊布、再到一件衣的全產業鏈布局。數字化、時尚化、國際化,正不斷為輕紡城注入新的生命力。接下來,柯橋將全力打造現代紡織“五大中心”,再創現代化“國際紡都”新輝煌。
(來源:柯橋日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