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有些服裝實體店沒有生意卻還在堅持?
線下服裝實體店最輝煌的時期過去了!從2013年到2015年,達到峰值后,2016年開始,在逐步下滑,2020年算是徹底跌入谷底。最大的感觸,逛商場,賣服裝的店員比顧客多,沒有看到過服裝店里熙熙攘攘的,只看到賣奶茶的門口排隊的。
愛福海達HARRY老師認為,生意不好不要怪用戶,就像樹葉的離開,到底是風的追求,還是樹的不挽留,想想到底什么原因?
1. 基本沒生意
商圈中能開得起獨立鋪面實體店的,多半也不是為了賺錢,而是品牌讓用戶體驗或者搞形象的。沒有生意是通病,但打破魔咒的太少了。能堅持下來的,小部分是小牌子、雜牌子、外貿甩單、積壓的庫存,承擔不起高房租、高人工,只能轉戰小店鋪,加上網購的沖擊,提供不出又便宜又好看的產品,沒流量、沒轉化,當然基本沒生意。
2. 渠道優勢成了短板
服裝零售已經從渠道為中心到以商品為中心,到現在的以用戶為中心,而原來的品牌實體連鎖、中間商跟不上用戶的訴求變化,產品和知名度層面被沖擊,在產品端,更加關注更高性價比的產品組合,外觀設計更漂亮,體驗更好。傳統的經營模式和廣告模式已經不再適應新生代用戶群體,門店老化、經營老化,優勢渠道變成了短板,用戶的需求并未減少,只是發生了轉移和轉變。
3. 門檻低的長尾后果
原先的服裝實體店門檻低,甚至可以說沒有,相當長時間都停留在別家賣什么,我也去找什么來賣,回來低價拉客拆臺。相當一段時間,滿大街都是服裝店,甚至服裝一條街,而跟風、追風,降低了顧客對服裝個性化、時尚化的期望。有人說,我就是在實體店買衣服,貨真價實,到網上買的都是假貨,實體店越來越少,問題不在此處,而再“便宜”、再“真貨”,花樣少、選擇面窄、更新速度慢,現在的用戶有耐心嗎? 有品牌忠誠度嗎?沒有深受,哪里來的感同,沒有達理,怎么可能與用戶共情?
4. 快時尚的崛起
現在能看到的服裝實體店優衣庫、ZARA和HM,快時尚崛起的服裝,雖然號稱“緊跟時尚、歐美風十足、款式多、上新快、價格低”,7天內生產完畢配送到門店,但也擺脫不了“垃圾質量”的詬病。
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一代,對大牌的敏感度越來越低,在服裝上,出現了追求“個性化”、“基本款”兩個極端,但快時尚也暴露出,探尋用戶需求方式的效率低、試錯成本高的特點,如何能夠將產品生產流程、迭代周期做到符合市場規律,是一個難解的題,也是多數線下實體店共同的挑戰。
5. 增量市場的爭奪
應該說大多數線下服裝實體店的前途是渺茫的,行情好,賺錢的人就多,寒冬來了,也不是一個賺錢的都沒有,只是賺錢的不是你。
中國服裝市場不斷趨于成熟,任何品牌要想爭奪線下服裝實體店,競爭壓力在不斷加大。只是抱怨房租高、人員貴,根本不能解決服裝門店虧損的問題,如何更進一步精細化管理,做到對銷量、庫存數據的快速響應,對市場反饋的持續跟蹤,真正實現線上和線下的融合,才是出路!對此你有什么看法,歡迎下方留言評論。一起討論更多熱點話題,請點擊關注。進到愛福海達的多點營銷孵化器圈子中,讓創業不踩坑!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