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服服裝文化與設計創新研究中心婚服復原展示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比A夏衣冠,跨越千年。在3月17日中央電視臺《中國詩詞大會》節目舞臺上,北京服裝學院服裝藝術與工程學院服裝文化與設計創新研究中心梁燕教授帶領團隊帶來穿越時空的古代婚禮服飾復原展示,豐富的傳統文化元素呈現出一場視覺盛宴。
《中國詩詞大會》宣傳海報
節目現場
本期《中國詩詞大會》節目展現了漢、盛唐、宋、明四個極具代表性朝代的婚禮場景,呈現手執婚書、團扇掩面、共系同心結和執桿掀蓋四個場景。中華傳統婚服體現了中國婚禮服飾的獨特文化魅力與深厚文化底蘊,作為承擔此次服裝復原任務的梁燕教授團隊,共11人分為4個執行小組,歷時兩月余,參考全國40余所博物館館藏的110余件文物、200余冊古籍及文獻資料、300余張書畫及壁畫圖片,從服裝與禮制的關系,到服裝型制、用色、紋樣復原、面料選用、模特妝容打造等,力求達到最大限度的專業性、真實性、準確性。最終完成秦漢10件服裝、8件配飾,唐代12件服裝、8件配飾,宋代11件服裝、7件配飾,明代13件服裝、9件配飾,共計8套婚服、46件服裝的婚禮服飾研究與復原。
秦漢婚服
玄衣纁袡,執手盟誓
秦漢婚禮遵循周禮,研究團隊查閱《儀禮·士昏禮》等文獻,確定復原的秦漢男子婚禮服形制為爵弁、玄端、下裳、蔽膝,女子婚禮服形制為寬袖繞襟、曲裾深衣,女子以曲裾深衣為主要型制,衣緣邊飾的圖案參考馬山楚墓出土的織物——雙人對舞鳥獸紋,取“成雙成對、吉祥美滿”之意,配以玉簪、組佩、翹頭履為飾,共同構成秦漢婚服莊重大氣的特點。玄衣纁袡、執手盟誓,秦漢婚服為中國傳統婚服型制與禮儀的傳承與發展奠定基礎。
秦漢婚服配伍
紋樣復原效果
婚服制作過程
白坯試裝及試妝過程
秦漢女子婚服復原形象
盛唐婚服
青襦襕衫,同牢合巹
唐代文化開放、經濟繁榮,服裝樣式更加豐富艷麗。研究團隊發現,雖《大唐開元禮》中有關于婚服的信息,如“花釵、大袖連裳,青質,素紗中單,蔽膝,大帶,以青革帶,韈履……六品已下九品已上妻及九品已上女嫁則服之……”等文字記錄,但在盛唐敦煌壁畫《婚嫁圖》中也出現新娘襦裙制、新郎圓領袍服制形式,可見民間流行的樣式也會出現于婚禮中。在信息繁雜甚至圖文矛盾的情況下,研究團隊查閱《唐六典》《舊唐書》《大唐開元禮》等古籍,并參考敦煌盛唐時期中原地區和敦煌地區婚禮主題壁畫,以及新疆阿斯塔那出土文物、日本正倉院館藏品、中國絲綢博物館館藏文物等圖像資料,結合當時社會背景,設定復原人物身份為盛唐時期庶民階層。色取“紅男青女”,新娘“花釵禮衣”裝扮為上襦、下裙、外著半臂搭配帔子,頭上戴花釵、角梳;男子婚服為圓領襕袍,內著半臂、頭戴幞頭、腳踩烏皮六合靴,發飾使用較為華麗的花釵、發梳,并飾以琉璃制鈿釵進行裝飾。
盛唐庶民婚服配伍
婚服色彩試樣過程
白坯及試妝過程
盛唐女子婚服復原形象
宋代婚服
紅衫羅裙,牽巾同心
宋代婚禮服飾制度既傳承了漢唐的傳統,也呈現出新的發展。研究團隊根據《宋史·輿服志》《夢梁錄》和朱熹《家禮》等古籍中對婚禮儀式穿著規范的描寫,并參考福建福州南宋黃昇墓、南京高淳花山墓、宋趙伯澐墓等出土文物,設定復原婚服為宋五品穿著,男子服緋色,女子從之。男子婚禮服為圓領袍、長腳幞頭、革帶、交領紗袍、褲、報腹;女子婚禮服為大袖衫、褙子、上襦、抹胸、百褶裙、宋褲,并佩戴鳳簪花團冠,以三白妝和珍珠妝飾面。
宋代五品婚服配伍
宋代婚服制作過程
白坯修改及試妝過程
宋代女子婚服復原形象
明代婚服
鳳冠霞帔,解纓結發
明代是中國傳統婚服發展的高峰時期,在唐宋婚服形制的基礎上,形成沉穩端莊的服飾風格,為此后數百年女性大紅吉服、上衣下裳、鳳冠霞帔等傳統婚服形制奠定基礎。研究團隊根據《明會典》《續通典》《明史·志·卷四十三》等古籍資料,以及江西高安胡鎮墓出土文物、北京藝術博物館館藏品、明寧靖王夫人吳氏墓出土文物、孔府舊藏明代藏品、京定陵出土文物等,根據明代普遍存在的“僭越”現象,如行親迎之禮時的——“庶人婚嫁,但得假用九品服。婦服花釵大袖,所謂鳳冠霞帔”,設定復原婚服為三品文官。新郎婚服為圓領袍、貼里、簪花烏紗帽、革帶、披紅、皂靴;新娘婚服為大袖衫、霞帔、鞠衣、直裰、馬面裙、五翟冠、紅蓋頭、繡花鞋,圓領袍和鞠衣胸背補子選用三品文官所對應的孔雀補。
明代三品文官婚服配伍
明代紋樣復原(部分)
白坯制作、試裝及試妝過程
明代三品文官婚服復原形象
《中國詩詞大會》婚服復原展示是我校服飾文化與設計創新研究中心科研平臺成立以來承擔的又一個經典文化研究科研項目,也是該中心承擔學校“服裝學”交叉學科平臺建設中的“服飾文化理論”子攻關方向中關于“傳統服飾文化工程”的系統性研究推進。研究團隊也指出,中國傳統婚禮服飾在現有文獻記錄中,信息多有缺失,或出現圖文記錄相矛盾情況,大眾傳播領域或出現多種信息干擾。因此,更需要運用多重證據法力求做到現有文獻之下的最大可能準確性和正確性,隨著項目推進,后續該領域的相關研究也將持續完善。
項目推進過程中,研究團隊在學校黨委高度重視和指導下,依托二級學院研究平臺建設優勢,以“構建新時代中華服裝服飾文化傳承和創新的核心陣地”為目標,系統實施策劃、文獻梳理、復原實施等工作,最終與時尚傳播學院服裝表演專業團隊,一起將研究成果呈現于大眾面前。
研究團隊與《中國詩詞大會》欄目組專題討論
在梁燕教授帶領下,參與本次復原項目的團隊成員均為服裝藝術與工程學院2020級、2021級、2022級、2023級服裝設計與創新及服裝設計管理方向的碩士研究生,參與演出的團隊均為時尚傳播學院的表演專業師生們。該項目是學校堅持“黨旗紅引領時尚紅”特色黨建育人模式,發揮設計力、科技力、組織力、傳播力優勢,以傳統文化研究為根基、以科研項目為抓手,以培養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綜合創新人才為目標的典型實例。研究團隊圍繞在學科建設和研究生人才培養過程中提出的“實題實作”主題組織教學與科研,在實踐中全面培養學生的學術研究和設計創新能力。
立足新時代,彰顯中國美。學校將持續通過一系列科研項目的實施,推進中國傳統文化課題的相關研究,不斷推動協同育人走深走實,以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參與項目的研究生團隊與模特
服裝藝術與工程學院梁燕婚服復原研究團隊與時尚傳播學院表演團隊
?。▉碓矗罕本┓b學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