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熱度不斷攀升 行業標準逐步成型
身著廣袖長裙打卡熱門景點,逛街、上班、上學都不在話下……古色古韻的漢服成為近年來國人的穿搭新寵。
傳統服飾蘊含著大眾對于中華傳統文化和審美的認同,國人身著漢服的場景已從傳統的旅游拍照、特定日期,逐漸轉變為日常的逛街通勤。
漢服熱度不斷攀升 行業標準逐步成型
近年來,隨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度的提升,以及中國華服日等文化節日、文旅活動的日益流行,漢服的熱度不斷攀升。特別是某國際品牌涉嫌抄襲馬面裙事件的爆發,進一步推動了漢服文化的普及和認知。京東服飾發布的《2024漢服趨勢白皮書》顯示,漢服市場規模在2023年達到137億元人民幣,并預計到2028年將增長至334億元人民幣。當前漢服行業的消費市場規模快速提升,品牌、商品供給迅速補充并豐富。其中,明制漢服馬面裙最受歡迎。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頭部品牌的加入和技術創新,漢服行業標準逐步成型,為漢服帶來了新的機遇。一些品牌通過跨界聯名和現代工藝的應用,推動了漢服的破圈。以品牌織造司為例,品牌通過融合非遺工藝與現代紡織技術,在降低制衣成本的同時,實現95%以上的傳統工藝還原。此外,品牌與開封博物館、網易陰陽師等開展跨界聯合,讓更多現代化漢服融入消費者的日常生活。
“漢服熱”向更廣泛人群傳播 三大“派系”各有偏好
穿著漢服的人群不再局限于特定的群體,性別、年齡、城市線級的多元化發展,使得漢服文化得以在更廣泛的人群中傳播。從一線城市到文旅城市,漢服消費的主陣地正在向多個城市擴展。
據統計,當前漢服圈的主力消費人群為年輕女性用戶;從地域特點上來看,一線城市及文旅城市為漢服消費主陣地且增速較高。值得一提的是,用戶偏好的漢服形制與文旅城市文化背景高度契合,如西安的用戶更偏好唐制漢服;南京、北京的用戶則更偏好宋制漢服和明制漢服。
從漢服愛好者的偏好來看,可以分為顏值派、沉浸派、專業派三大群體。愛美、愛旅行、愛嘗鮮的漢服入門用戶形成了“顏值派群體”,核心追求“顏值即是正義”;“沉浸派群體”則注重妝造等全套搭配,對形制有一定要求;對形制、外觀、質量均有高要求的是“專業派群體”,她們以年輕、高購買力學生為主。
“改良款”漢服多樣化嘗試 穿著場景轉向日常通勤
漢服的穿著場景正在從傳統的旅游拍照、特定日期,逐漸轉變為日常的逛街通勤。
節日慶典、文化活動等特定場合,漢服成為連接傳統與現代的紐帶。從春節、中秋等傳統節日到漢服主題活動,漢服的穿著不僅增添了節日氛圍,也促進了文化的傳承與交流。
回到日常穿著,改良款漢服在面料上進行了多樣化嘗試,如棉麻、雪紡等,提升了穿著的舒適度和透氣性,同時也適應了不同季節的穿著需求。顏色上,改良款漢服趨向于低飽和度的色系,圖案設計更加簡約清新,易于與現代服飾搭配,滿足日常穿著的審美需求。
數據顯示,漢服在逛街通勤場景中的穿著比例顯著提升。現代設計的漢服,結合了傳統美學與現代剪裁,不僅滿足了年輕消費者的審美需求,也適應了日常活動的便利性。
馬面裙熱度最高? 改良方向呈四大趨勢
更符合現代穿著習慣和審美的馬面裙是多數人的第一件漢服。數據顯示,馬面裙成為漢服中瀏覽量同比增長最高的細分品類,成交額同比增長超8倍。
在產品細節方面,馬面裙的顏值是消費者的第一關注點,緊隨其后的則是舒適度、透氣性、版型款式。此外,隨著馬面裙的穿著場景更加日常化,人們越發關注腰部調節方式、防走光設計、長度等實用性需求。
貼合人們的核心穿搭訴求,帶動馬面裙向“裙長細分化”“圖案現代化”“面料多樣化”“穿著實用化”四大新興趨勢和風格演進。
數據顯示,改良裙長的馬面裙目前占比八成,成交額同比增長超12倍;在面料的選擇上,馬面裙材質逐漸轉向棉麻、雪紡等柔軟親膚的面料,進一步提升了舒適度和合身度。從馬面裙的顏值、款式上看,改良后的馬面裙顏色及圖案低調簡約,更加容易搭配現代服飾;腰部增加拉鏈設計趨勢也可進一步提升穿著實用性。(記者 陳斯)
(來源:北京青年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