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慘烈企業主要戰勝市場的正確思維
1、市場上都是聰明而勤奮的人,如果你要做到超越市場的非凡表現,有多難?
非凡的表現僅僅來自于正確的、非共識性的預測,而非共識性預測是難以做出、難以正確做出并且難以執行的。
2、我們最想規避的投資中的風險究竟是什么?其實我們并沒有想清楚。
風險的實現遠比風險的感知來得簡單直接。人們過高地估計了自己認識風險的能力,過低地估計了規避風險所需的條件。
3、價值投資就是買入并堅定持有嗎?
可能并沒有那么簡單,做到價值投資需要做到最基本的三件事,而這三件事都不容易。
人人都想賺錢。一切經濟學都建立在相信利潤動機具有普遍性的基礎之上。利潤動機促使人們更加努力地工作并以資本相搏,對利潤的追逐創造了這個世界大多數物質進步。但是,這一普遍性也是的戰勝市場成為了一項艱巨的任務,數百萬人在爭奪著每一美元的投資收益。誰會得到它呢?成功的投資者的目標不是達到平均水平,而是超越平均水平。
一、你不可能在和他人做著同樣的事情的時候期待勝出
為了取得卓越的投資結果,你必須對價值有著深刻的洞察。因此你必須學會別人不會的東西,以不同的視角看待問題,或者對問題分析得更到位——最好三者都能做到。簡而言之,就是必須有獨特的思維方式。
我們將普通的思維方式叫做第一層思維,而將獨特思維方式叫做第二層思維。
第一層思維說:“這是一家好公司,讓我們買進股票吧。“第二層思維說:”這是一家好公司,但是人人都認為它是一家好公司,因此他的估價和定價都太高,讓我們賣出股票吧。“
第一層思維說:“會出現增長低迷、通貨膨脹加重的前景。讓我們拋掉股票吧。”第二層思維說:“前景糟糕透頂,但是所有人都在恐慌中拋售股票。買進!”
第一層思維簡單而膚淺,幾乎人人都能做到。只是一種對未來的看法,譬如“公司的前景是光明的,這表示股票會上漲。”
第二層思維深邃、復雜而迂回,需要考慮很多東西:
未來可能出現的結果會在什么范圍內?
我認為會出現什么樣的結果?
我正確的概率有多大?
人們的共識是什么?
我的預期與人們的共識有多大差異?
資產的當前價格與大眾所認為的未來價格以及我所認為的未來價格相符的程度如何?
價格中反應的共識心理是過于樂觀還是過于悲觀?
如果大眾看法是正確的,資產價格將會發生怎樣的改變?如果我是正確的,資產價格又會怎樣?
你不可能在和他人做著同樣的事情的時候期待勝出……突破常規本身不是目的,但它是一種不錯的思維方式。但是,問題在于,非凡的表現僅僅來自于正確的、非共識性的預測,而非共識性預測是難以做出、難以正確做出并且難以執行的。
有效市場假說最重要的成果就是“你無法戰勝市場”的結論。市場真的是不可戰勝的嗎?人們是不是在浪費時間?客戶付給投資經理的錢是不是在浪費鈔票?這些問題的答案并不是“是”或“否”那么簡單。
“市場有效假說”并不應該被立即拋棄,從原則上講,如果有數千個有理性且有計算能力的人在同一時間努力、客觀地收集有關資產的信息并做出估價,就會很容易得出資產的價格不會與內在價值偏差過大的結論。錯誤定價并不常見,這意味著戰勝市場非常困難。
事實上,某些資產是相當符合有效市場假說的,主要包括以下類別:
資產類別廣為人知,并有一大批追隨者。
資產類別是社會認可的,而不是爭議性或禁忌性的。
資產類別的優勢清晰易懂,至少表面上看起來如此。
關于資產類別及其組成的信息的傳播是普遍而公平的。
以外匯為例,什么決定了一種貨幣對另外一種貨幣的變動呢?是未來增長率和通貨膨脹率。對于任何一個個人來說,他對這些東西所知道的很難比別人多,那么就不會有人在貨幣交易中獲得高于平均水平的風險調整后收益。
那再股票市場的情況又如何呢?數百萬人在利益的驅使下,在其中探尋。他們占有著相似的信息;事實上,市場調控的目標之一,就是確保每個人在同一時間獲得同一公司的信息。數百萬
人在相似信息的基礎上做著相似的分析,那么股票被錯誤定價的概率以及人們發現這些錯誤定價的概率呢?
答案是:概率不大,也不可靠,但這卻是第二層思維的真諦。第二層思維者知道,為了取得優異的業績,他們必須具備信息優勢或分析優勢,或二者兼備。他們時刻警惕,以防失察。有一位訓練有素的投資者,他考察的第一步永遠是:“誰不知道這些信息?”
第二層思維者依賴的是“無效”這個詞。將市場描繪為無效市場,是一種對市場易犯且可被利用的錯誤夸大說法。
無效市場至少具有以下特征之一:
市場價格往往是錯誤的。因為獲得信息的途徑以及對信息的分析不完善,所以市場價格往往遠遠高于或低于內在價值。
一種資產類別的風險調整后收益可能與其它資產類別的風險調整后收益相差甚遠。因為資產估價的結果往往不是資產的公允價值,所以一種資產類別的風險調整后收益可能遠高于(或遠低于)其他資產類別。
有些投資者始終能夠有高人一籌的表現。因為明顯的估價和參與者的技術、洞察力、信息渠道等差異的存在,有規律地識別錯誤估價并從中獲利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無效市場并不一定會予以參與者豐厚的匯報,相反,我認為無效市場提供的是原料(錯誤定價),而投資者各有輸贏,取決于他們所掌握的技術的不同。
在無效與有效的大辯論中,我的結論是,沒有一個市場是完全有效或無效,它只是一個程度問題。出于對有效性的尊重,在采取行動之前,我們應該詢問幾個問題:錯誤以及錯誤的定價是否已被投資者的共同努力所消除,抑或依然存在?為什么?
當成千上萬的投資者時刻準備著抬高任何過于低廉的價格時,為什么還有可能存在便宜貨?
如果相對于風險來說收益顯得很高,有沒有可能你忽略了某些隱性風險?
為什么資產賣家愿以能讓你獲得超額回報的價格賣出資產?
你是否真的比資產賣家知道得更多?
如果這是一筆可觀的交易,為什么其他人沒有一哄而上?
要牢記另外一句話:今天存在有效性并不意味著有效性會永遠存在。讓別人相信市場是永遠無法戰勝的吧!讓那些不愿冒險的棄權,為愿意冒險的人創造機會吧!
二、長久的成功投資必須做到兩件事:理解風險、識別風險
但是,愿意冒險并不意味著忽視風險。投資只關乎一件事:應對未來。沒有人能夠確切地預知未來,所以風險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能正確地應對風險,那么你的成功是不能長久的。第一步是理解風險,第二步是識別風險。
風險究竟是什么?我認為,人們拒絕投資的主要原因是他們擔心虧本或收益過低,而不是波動性。在我看來,“我需要更多的上漲潛力,因為我怕賠錢”,比“我需要更多的上漲潛力,因為我怕價格會出現波動”要合理得多。所以,我確信,“風險”就是——首要的是——損失的可能性。
投資風險在很大程度上是事先觀察不到的——除了那些擁有非凡洞察力的人——甚至在退出投資之后也是如此。正因如此,我們見過的許多金融大災難都未能被成功預測,原因有幾個:
風險只存在于未來,而未來是不可能確定的……在過去的每種情況下,都存在發生很多事件的概率,最終只有一個事件發生的事實低估了實際存在變化的可能性。
承擔風險與否的決策建立在常態再現的期望之上,但是,異常事件時有發生……
預測傾向于圍繞歷史常態而聚集,僅僅允許微小變化,關鍵是,人們通常會預測未來和過去相似,而對潛在變化估計不足。
我們常聽說對“最壞情況”的預測,但是,結果往往顯示預測的程度還不夠壞。
風險不是一成不變的。
人們經常高估自己判斷風險的能力,以及對未曾見過的投資機制的理解能力。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大多數人將風險承擔視為一種賺錢途徑。承擔更高的風險通常會產生更高的收益,但是,市場不可能永遠以這樣的方式運作。
風險的實現遠比風險的感知來得簡單直接。人們過高地估計了自己認識風險的能力,過低地估計了規避風險所需的條件。因此,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風險,由此促進了風險的產生,這就是為什么必須用超乎尋常的第二層次思維來思考這個問題的原因所在。
當投資者行為改變市場時,風險就加大了。投資者哄抬資產價格,促使本應該在未來出現的資產升值出現在當下,預期收益因此而降低。隨著心理的強化,更加大膽而無畏的投資者不再要求充足的風險溢價。最終諷刺的結果是,隨著承擔新增風險的人越來越多,承擔新增風險的回報卻不斷縮水。
我相信,最大的風險存在于最不易被察覺的地方,反之亦然:
在所有人都相信某種東西有風險的時候,他們不愿意購買的意愿通常會把價格降低到完全沒有風險的地步。廣泛的否定意見可以使風險最小化,因為所有的樂觀因素都被消除了。
當然,正如漂亮50投資者的經歷所證明的,當人人都相信某種東西沒有風險的時候,價格通常會被哄抬至蘊含巨大風險的地步。沒有風險擔憂,因此也就不提供或不要求風險承擔的回報——“風險溢價”。這可能會使受人們推崇的最佳資產成為風險最高的資產。
三、準確估計價值,如何買的好?
成功的投資或成功的投資生涯的基礎是價值,你必須清楚地認識到你想買進的東西的價值。價值包括很多方面,并由多有考察方法。簡單說來,就是賬面價值和有形資產價值,公司或資產產生現金流的能力,以及所有這些東西的增值潛力。
但是,如果價值型投資具有持續帶來理想回報的潛力,是否意味著價值投資很容易?非也。
首先,價值投資取決于對價值的準確估計。如果沒有對價值的準確估計,那么對于投資者來說,任何取得持續成功的希望都僅僅是希望。如果沒有對價值的準確估計,那么你可能會高價買進你以為的特價股。如果你的買價過高,那么只有在價值出乎意料地顯著提高、市場強勁或辨別能力更差的買家(我們稱之為“博傻”)出現時,你才能脫身。
不僅如此。如果你已經選定價值投資法進行投資,并且已經計算出證券或資產的內在價值,接下來還有一件重要的事:堅定地持有。因為在投資領域,正確并不等于正確性能夠被立即證實。事實上,價值投資者往往會發現自己買進的時機是在持續下跌的途中,很快你就會看到損失。正如一句最偉大的投資諺語告訴我們的,“過于超前與犯錯是很難區分的”。于是,現在每
股價值80美元的證券價格跌到了50美元,而你的買進價格是60美元。你該怎么辦?
微觀經濟學中說過,需求曲線是向右下傾斜的;隨著價格的上漲,需求數量下降。換言之,價格較高時,需求量較少,價格較低時,需求量較大。這就是商品打折時商店的營業額更高的原因。
需求曲線在大多數情況下都起作用,但在投資領域里遠非如此。在投資領域,當自己持有的證券價格上漲時,許多人會更加喜愛它們,因為他們的決策得到了驗證;而當價格下跌時,他們開始懷疑自己的決策是否正確,對它的喜愛也隨之減少。
這是的持有并繼續以更低的價格買進股票(投資者稱之為“向下攤平”)變得相當困難,特別是當有證據表明下跌幅度將會比較大的時候。如果價格在每股60美元的時候你喜歡它,那么當價格跌到每股50美元的時候,你應該更喜歡它……
但是,在損失面前人人都會不安,直至最后所有人都產生疑問:“也許是我錯了吧?也許市場才是對的?”隨后,當人們開始想“股票跌得太厲害了,我最好在它的價格趨于零之前脫身”的時候,危險性達到了頂峰。這是一種導致股票見底的思維……并且會引發拋售狂潮。
估價正確卻不堅定地持有,用處不大。估價錯誤卻堅定地持有,后果更糟。這句話表明恰到好處是多么困難。
對利潤的追求必須建立在有形的東西之上。在我看來,最佳選擇就是基本面所反應出來的內在價值。對內在價值的準確估計是進行穩定、冷靜、有利可圖的投資的根本基礎。
但價值投資者買進定價過低的資產、不停地向下攤平并且分析正確的時候,就能獲得最大收益。因此,在一個下跌的市場中獲利有兩個基本要素:你必須了解內在價值;同時你必須足夠自信,堅定地持股并不斷買進,即使價格已經跌到似乎在暗示你做錯了的時候。哦,對了,還有第三個基本要素:你必須是正確的
厲害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