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外貿新政將出紡服出口企業或再被"松綁"
17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例會上表示,根據國務院指示,商務部正在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研究采取支持外貿的措施,這些措施會很快出臺。
外貿近期快速下降
“套利貿易消失、進出口價格下跌、人民幣匯率升值是導致中國外貿近期快速下降的直接原因。”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接受記者采訪時稱。
除此之外,潘向東認為,海關貿易統計主要依據進出口金額,因此商品價格對海關統計結果有很大影響。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在今年世界經濟下行態勢下失去了有力支撐。
據了解,6 月 28 日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指數為 276.1,為年內最低的數據,較今年 2 月份的 305.6 的高位下降了 9.7%,海關測算的中國進口商品的價格已經連續 15 個月同比在下降,其中今年 6 月份當月同比下降了 3.9%。
而匯率問題是導致外貿企業陷入困境的政策性問題之一。“過去美元走軟,壓迫人民幣升值;現在美元走強,人民幣還在升值,對外貿企業的壓力非常大。” 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指出。
企業訂單趨冷、利潤趨薄
“今年公司可能不賺錢,有一點點微薄的利潤就不錯了。”以外貿出口芯片為主的北京信美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旭昌對記者表示。
“外部市場需求低迷、出口企業成本上升、國內制造業投資需求滑坡則是根本原因,外部貿易環境惡化更是雪上加霜,抑制出口進一步擴大。”北京宇峰康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張海生對《中國企業報》記者表示。
世界銀行在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中,將 2013 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由此前的 2.4%下調到2.2%,其中發達國家增速由1.3%降至1.2%,發展中國家增速由5.5%調低到5.1%。外部市場需求疲軟直接導致中國出口企業訂單的下滑,出口增長陷入低迷。
“國內勞動力成本在繼續增加,今年上半年多個省市區先后上調了最低工資標準,成本壓力在不斷加大,產品競爭優勢逐漸削弱,出口難度加大。”劉旭昌對記者表示。
國內工業生產放緩,抑制了原材料進口需求。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 5個月,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9%,同比放緩1.3個百分點,工業出口交貨值增長5.2%,同比回落2個百分點。與此同時,產能過剩的鋼鐵、水泥、造船、光伏等行業盈利能力也在下降,進一步抑制了原材料進口需求。
同時,貿易摩擦頻發且多樣化,貿易環境出現惡化,對中國優勢產品出口造成了較大影響。
支持外貿政策出臺正當其時
“支持外貿政策措施出臺正當其時,部分出口費用有望減免。”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微博]表示。
據沈丹陽介紹,正在研究的支持外貿發展措施的總思路是為企業提供一個既有利于穩增長又有利于調結構,既有利于穩定出口又有利于擴大進口,既有利于降低出口成本又有利于開拓新市場,發揮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綜合優勢的貿易環境。
去年9月,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關于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確定了8項措施。主要內容為加快出口退稅進度,擴大融資規模,有效減輕企業資金流壓力,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規模和覆蓋面,特別注意加強對小微企業提供信用保險服務等。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霍建國指出,下一步外貿政策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穩定出口退稅機制。首先是全力以赴確保出口退稅的及時到位,避免形成新的拖欠;其次是積極探討由中央財政統一承擔地方的出口退稅比例,調動地方出口積極性;再次是繼續研究擴大在外貿企業全面實行免抵退政策,緩解出口企業的壓力。
“在我看來,應該繼續實行自主降稅進程。通過臨時減免或調整關稅結構,繼續鼓勵企業擴大進口,特別是先進技術設備的進口。一方面可以平衡貿易,另一方面可以支持企業提前折舊,構建新的競爭力。”工信部副研究員吳維海表示。
“目前出口退稅已經處在頂部水平;匯率方面,國家外管局已取消了出口收匯核銷單;那么從貿易便利化的調整空間來看,最有可能在商檢和海關方面作減法。”霍建國認為。
霍建國表示,“與其免收出口企業的商檢費用,還不如減少商檢目錄,這樣企業就松綁了。同時,對于資質優秀的給予減少開箱開驗的便利。”
據了解,目前中國進出口商品檢驗種類(法檢目錄)和商檢內容有高達80%—85%是不適宜的,加之檢驗標準和合格評定程序存在諸多缺陷,嚴重制約了中國對外貿易的良性發展,已成為中國貿易便利化的最大阻礙。
針對外貿企業在綜合經營成本上升之后,利潤率薄、競爭壓力大、投資空間小的問題,霍建國認為原因在于信貸和國內經營環境并未得到根本改變。他建議,應優先保證出口企業信貸安排,保證有訂單的出口企業得到信貸支持,同時建議進出口銀行嘗試根據出口企業的外銷規模,安排授信額度。
從國際貿易角度來說,進行大規模出口商檢完全沒有必要。雖然國際規則并沒有禁止一國政府進行出口商檢,但中國政府代替國外貿易商和外國政府,去檢驗我們的出口商品質量,大大降低了貨物流通效率、增加了企業經營成本,全國每年僅商檢費就超過100億元,加上其他相關收費超過300億元,幾乎占了外貿企業利潤的5%上下。
目前的進出口商檢制度不但不能很好地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反而阻礙了正常貿易發展,成為貿易便利化的最大障礙,給企業造成了巨大負擔,嚴重制約了中國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提高。據測算,不合理商檢導致每年減少出口數百億美元,對中國就業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造成了一定負面影響。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