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上市企業數劇減的背后
2015年進入尾聲,有關的不完全統計數據也相繼出臺。比如,近日有外媒報道稱,2015年中國公司赴美上市數量為14家,達到了201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IPO總規模為6.66億美元,是自2011年以來的最低值,較2014年的290億美元下降98%。
中國企業赴美上市數量銳減,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隨著國內A股市場新股發行的火爆,一些國內公司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國內市場。雖然今年A股市場因為股災的原因,IPO發行一度中止,但今年A股新股發行的數量仍然達到了200只以上。因此,在國內A股市場新股發行正常進行的情況下,一些企業愿意留在A股上市是正常的。
但盡管如此,中國企業赴美上市數量的急劇減少,還是不太正常的。雖然A股新股發行的火爆,讓不少等待上市的國內公司看到了IPO的希望,但畢竟在A股的門口排隊等待上市的企業甚多,到目前為止仍有近700家公司。因此,A股市場新股上市之路總體上并不通暢。在這種情況下,赴境外上市,尤其是赴美上市仍然應該是中國公司的一個不錯選擇。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2015年赴美上市公司數量較去年的80家減少了66家,劇減82.5%。這種情況的出現不能不說是一個問題,這也是包括管理層在內的A股市場參與各方都需要正視的。
當然,從企業個體來說,愿意選擇去哪里上市,這是它們的自由與權利。但從“中國公司”的整體來說,中國公司赴美上市數量劇減,這并不是一個好現象。首先,它不利于中國企業的規范化發展。畢竟在美國這樣一個監管嚴格的市場是更有利于上市公司的規范化發展的。相反,A股市場是一個圈錢市,企業造假屢見不鮮,在這樣一個市場里,上市公司要做到出污泥而不染并不容易,希望通過上市來達到規范化發展更是不可能。實際上,某些優秀的企業,根本就不肖于A股上市,不肖于與那些造假的企業為伍。
其次是不利于宣傳中國公司,不利于中國公司走向世界。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的過程,其實是宣傳中國公司的過程,是中國公司走向世界的過程,甚至是向世界展示中國的過程。象去年阿里巴巴赴美上市,在美國市場掀起一股紅色的“中國風”,讓美國投資者進一步認識中國公司,進而進一步認識中國。但目前赴美上市的中國公司數量大減,這無異于是中國公司自己關閉了展示中國的窗口。
此外,大量的企業選擇留在國內上市,這不僅增加了A股市場的IPO壓力,而且由于排隊上市的原因,甚至不排除貽誤公司發展的可能。畢竟在A股市場,等待上市的企業實在是太多。有太多的企業需要上市融資。在這種情況下,企業選擇境外上市(包括赴美上市),不僅可以達到早日融資的目的,有利于企業的發展,而且在客觀上也有利于緩解A股市場的融資壓力。
中國公司赴美上市數量急劇減少說明了什么?從表面上來說,它是管理層積極推進A股IPO進程的結果,也說明了A股市場對IPO公司的吸引力所在。但從實質上來講,這是一種劣幣效應,或者說是一種“臭水塘”效應。畢竟A股市場的所謂吸引力,并不是以優點來吸引IPO公司,而是以劣根性來吸引IPO公司。比如A股市場投機炒作盛行,可以賦予IPO公司以更高的發行價格;比如,A股市場沒有嚴刑峻法,包括造假上市,A股市場也不會重罰;比如,A股市場保護融資者利益而犧牲投資者利益等。
也正因如此,更多的公司愿意留在國內上市,哪怕排隊兩年也在所不惜。這也正是導致赴美上市企業數量大幅減少的重要原因所在。實際上,2015年不僅是赴美上市的企業數量銳減,就是已經在美上市的企業,也都積極開展私有化行動,從美國市場上撤出,回歸國內市場,尤其是A股市場。據不完全統計,截止目前,已經完成或正在進行私有化的中概股多達34家左右。其中分眾傳媒與巨人網絡已成功登陸A股市場。大量的中概股公司從美國市場撤回,它們的親身經歷與體會也成為妨礙中國公司赴美上市的重要因素。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