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高成本 泉州面料企業打響“保本反擊戰”
從10月份開始,石獅鵬發布業有限公司經理洪于都忙得不可開交,不斷往來于晉江、石獅以及江浙一帶,對接一些公司的重點客戶,了解客戶需求。
然而,在這種忙碌背后,還有一股越來越大的壓力。“生意看似興隆,但實際很苦惱。原材料成本太高了!”洪于都拿著賬本對記者說道,“單越多,成本壓力越大。你看看,能保本就不錯了!”
同樣的情況在華宇織造、南方織造等面料企業均出現。這種“越忙越愁”的狀態正是晉江、石獅一帶大多數面料企業所面臨的現狀。整個三季度,紡織原料市場除腈綸纖維外,其他原材料再度全盤上揚,不少面料企業被壓得喘不過氣。這逼得企業不得不加速采取應對措施,打響“保本反擊戰”。
反擊戰一:
尋找價低的替代產品
“棉花價格幾天時間漲了兩成以上,漲法快得太離譜了,根本來不及消化,壓力很大。”南方織造技術部經理楊國慶說道,由于巨大的成本壓力和價格不穩定因素,很多客戶都不愿意下中長期訂單。而這也導致了面料企業接單越來越謹慎。據石獅一家面料企業負責人介紹,除了加緊完成手頭訂單外,他們已經開始考慮放棄一些新訂單,特別是一些生產期較長的大訂單。
即使是一些與上游棉紗企業簽訂過價格協議的面料企業也未能幸免。“簽下合同都沒用,上游企業寧愿付違約金也不愿意不漲價。”上述石獅面料企業負責人很是無奈。多數面料企業在觀望原材料價格上漲中都坐不住了,紛紛加倍采購棉紗,以減少漲價帶來的影響。
據中國紡織報發布的數據顯示,三季度棉花及短纖類價格較二季度都呈現出較大漲幅,均在10%以上,其中尤以滌綸短纖漲勢最猛,高達21.30%。滌綸長絲中以DTY漲幅居首,錦綸長絲中數FDY漲幅最大。氨綸由于受下游需求影響,20D三季度有3000元/噸的下調,跌幅0.4%;而40D需求最旺,有3000元/噸的上漲,漲幅5.56%。
晉江勝洋服裝織造有限公司總經理蔡加達介紹道,因為棉價上漲,前段時間企業還在觀望,看看是不是會有降的可能性,“現在是有多少貨就拿多少貨。一天一個價,太可怕了。”
儲備原材料,這是資金雄厚的大企業采取的應對方式,然而成本之高讓絕大多數企業望而卻步。為此,尋找替代原材料,研發并向客戶推薦新面料產品,成為大多數面料企業應對其中的一種方式。
“在經過與客戶溝通之后,我們會在原材料選擇上進行一些調整。”石獅某面料企業負責人表示,為節約成本,企業會推薦客戶選擇一些新面料。“比如用滌棉為原材料,制造出來的面料產品也頗受歡迎,銷量不比純棉面料差。”該負責人介紹道。
反擊戰二:
多方拓市場 擴充利潤源
除了節流成本,減少開支之外,面料企業也紛紛開拓新市場。功能性面料、時尚新潮面料……面料企業各顯奇招,在花色和科技含量上下足功夫。
“既然都要漲價,那索性就漲多一些,研發一些更為新的東西,讓客戶看到價值所在。”華宇織造副總經理嚴文明表示,公司現在就是主做一些高檔的面料來開拓新的客戶,不僅是工藝上新穎,在花色和時尚度上也頗為關注。為此,華宇織造斥巨資引進新設備、開設技術研發中心,希望能在原材料漲價潮中殺出一條血路。南方織造也采取了同樣做法,將戰略目標轉向高端客戶,希望能提升更高的利潤空間。
以出口為主的面料企業在棉價上漲中可謂影響最大,除了棉花成本因素外,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更加重了原本就處于微利的面料企業的困境。“我們現在也主要做歐洲市場。”蔡加達說道,壓縮不了成本只能提價,而公司的出口也將傾向歐美,“歐美市場比較能接受我們的價格,我們也會針對這塊市場做一些高檔面料,而中東市場會做得比較少,除了一些老客戶之外,基本都不出口中東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