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制鞋產業在困境和風雨中不斷前進
12月7日訊 1992年市場”,1993年富民服裝城在東莞虎門建起,東莞的服裝皮企產業升級序幕正式拉開了,十七年過去了,東莞的產業升級在困境和風雨中依舊前行著。
產業發展之路
東莞皮企的主要產業----東莞鞋業從最初的港人回鄉自辦廠的引進階段到現在已經歷了吸收階段、承接以臺灣為主的東南亞鞋業梯次轉移的規模擴張階段和鞋業產業深化內部分工的整合發展階段以及現在的鞋業企業與鞋業產業轉型的升級發展階段。
自1978年厚街籍的香港人率先在東莞厚街鎮珊美村租賃場地開辦首家“三來一補”鞋廠——“行樂鞋廠”,主要產品是來料加工皮革男裝鞋。隨后,如珊美艾美皮藝廠、寮廈金鼎塑膠皮類制品廠等如雨如春筍般涌入。80年代在港資鞋廠的帶動下,東莞制鞋業及工人掌握的制鞋工藝得到長足發展。,開始由鎮加工辦牽頭自籌資金興建廠房引進開辦鞋廠,主要加工生產運動鞋。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制鞋業中心從日本、臺灣移向了我國。國際產業梯次轉移的契機和東莞原始積累的鞋業基礎,使得東莞各外資鞋廠得到迅猛發展,形成了龐大的鞋業生產產業帶。
1992年厚街鎮建成首個與鞋有關的專業市場——“厚街皮料市場”,專營成品鞋、鞋配件等。厚街鎮已形成了等鞋材鞋料專業市場近10個,經營面積約450000平方米,為鞋業的發展提供了完善的配套,產品輻射全國。
到上世紀90年代末和本世紀初,在鞋業生產加工企業的推動下,東莞鞋業產業內部分工日漸完善。整個產業從生產環節到原材料采購、機械設備、零配件加工及供應,再到產品的營銷、配送、資訊、設計以及會展等,基本上實現了產業化和專業化。
近年來,在全球金融危機,招工難、原材料價格升高、房價電價上揚、人民幣升值所帶來的外銷利潤下降等因素的影響下,鞋業企業迎來了“大洗牌”時代。采取技術強企、品牌立企已經成為東莞皮企發展的共同趨勢和必然選擇,也是東莞眾多鞋企努力轉型的方向。2006年底,東莞積極開拓總部經濟,引導企業就地轉型升級,扎根發展。并在“第六屆中國東莞國際鞋展-鞋機展”(2007年11月28~30日)高規格地舉辦一場“世界鞋業發展論壇”,正式立項建設“世界鞋業(亞洲)總部基地”,通過總部的龍頭帶動、基地輻射作用,推進東莞乃至全市、全省、全國的鞋業轉型升級。
到2010年,東莞已有1600加皮企實現就地轉型升級。目前以興昂、華堅等為代表的東莞知名制鞋企業,已開始創立自己的品牌,走上了一條品牌研發與加工制造相結合的轉型之路。
困境 困惑
東莞鞋業正處在一個非常尷尬的時段。各種因素的影響,將制鞋企業逼回到十字路口:一條路是屈從于生存壓力,繼續尋找壓低成本的方法;而另一條路則是轉型,這是一條并不比前者輕松的路。東莞擁有15000家加工貿易型的企業,被稱為“世界工廠”,產業升級具體怎么操作卻很多企業管理者都不知道,從東莞的整體來看,近10年的升級之路之后,加工貿易業仍然占了絕大部分經濟份額,這些企業仍然以接訂單的方式生存。習慣了加工貿易型的企業愿意升級的只有少部分,而這少部分企業中升級成功的少之又少。
莞貨轉型內銷之路也很難走,莞產鞋子,其外銷之路都走得極為順暢,莞鞋占據了世界市場70%的份額,但在內銷方面卻頗有些步履蹣跚,頗多困惑。東莞的鞋企開拓內銷市場,更多從專業角度入手、忽視了市場定位和商場對接。進入百貨商場的對手則多為國際一流品牌,初入場時“困難很大”。莞貨與連鎖百貨缺少通道,就拓展市場而言,部分東莞鞋企表示多通過專業展會打開銷路,通常國外國際性的展會在外銷方面效果不錯,而國內的專業展會則多為區域性,對內銷的拉動效應不是太大。尤其是在與連鎖百貨銜接方面,“缺少應有的渠道”。目前,連鎖百貨在引進入場貨品時,很看重商品的“買相”,且對有市場消費力的品牌甚為鐘情,從而使得部分賣場的品牌看上去多有些大同小異,對于缺少品牌的東莞鞋品而言立足和發展空間相對比較小{page_break}
解讀 啟示
眾所周知,制鞋行業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從全球發展視野來看,這個產業總是向勞動力成本低的國家和地區轉移,改革開放以來,東莞、厚街抓住世界制鞋業轉移機遇,以創辦中外合資企業為突破口,通過引進資金、設備、技術、材料使制鞋業得到快速發展,而隨著產業的發展,東莞、厚街制鞋業也面臨著轉型升級的難題。擺在業界人士面前的問題是,從單一加工向研發流通的轉型是否可行?
東莞市皮革鞋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王灼良認為,東莞尤其是厚街仍然是國內最好的鞋業中心之一,這從當地鞋材專業市場的發展狀況可以看出。以厚街為例,當地產業鏈非常完善,無論你從事哪一種鞋子的生產,都能在此找到各種價格的原材料,而這種產業格局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因此,東莞作為鞋業制造基地的地位不會輕易被替代。東莞市政府也提供鞋企融資和貸款的平臺,為那些立足東莞的鞋企“自救”和發展提供政策上的支持。近期,專業市場更是動作頻頻,厚街各專業市場都通過錯位經營而實現了優勢互補,形成良性的循環和競爭。東莞從原材料生產到最后鞋類產品的流通各環節銜接都比較到位,專家認為東莞擁有發展制鞋業的優勢基礎條件,鞋業轉型是一場鞋企必然經歷的歷史大勢,是鞋業自身產業屬性和當前鞋業局勢共同作用的結果。東莞鞋業在這場硬戰面前,應以自身雄厚的資源優勢為依托,立足根本,走科技和品牌道路,應該務實地搞研發中心、生產基地,進一步發展總部經濟,大力推動產業集群的發展繼續保持東莞鞋業優勢。進而不斷推翻傳統的不適應發展的禁錮,成功轉型,引領世界鞋業潮流。
東莞是如何在危機后的疊加壓力下實現了就地轉型升級?有哪些經驗和啟示?為解決當前嚴峻的轉型危機,以加工貿易型企業為主打的東莞,實行了所謂的“騰籠換鳥”發展模式,即轉變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層次,把勞動密集型低端產業轉移出去,騰出發展空間,吸引和承接高端產業和人才。長期以來,東莞鞋企主要都是OEM貼牌模式,靠加工出口保持發展,這種弊端制約了技術的研發和改進,以及品牌的建設和營銷。“騰籠換鳥”就是要改變這種局面,自動引進高端產業鏈,打造品牌和技術權威。東莞市委政研室和市外經貿局聯合撰寫的《后危機時代東莞致力加工貿易企業就地轉型升級的體會與啟示》專文,其中將轉型的經驗概括為六個方面”即:要靠超前理念激活潛能;要靠先進工藝掌握主動;要靠強勢研發搶占高點;要靠創意產品撬動市場;要靠人本管理凝聚士氣;要靠延展鏈條拓寬空間。經歷了轉型陣痛的蛻變,發展之路也必將更為寬廣。”上述專文認為,東莞兩年多的實踐收獲的啟示有四個方面,即政府要比企業站得更高,與企業貼得更近,助企業行得更穩,為企業做得更細。
成績 發展
僅僅兩年多,東莞交出了一份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績單。自2008年以來,東莞市已有1600多家不具備法人資格的來料加工企業轉為法人企業,成功實現了就地轉型升級,約占總數的三成,同時還涌現出一批以興昂、華堅為代表的傲立潮頭的標桿企業。
東莞已有部分企業建立了制鞋工程研發中心,企業間的各種技術聯盟也開始得到發展。此外,東莞制鞋行業已開始啟動成品鞋、材料與部件、制鞋設備等領域的技術標準化工作,而當地鞋材專業市場的迅猛發展,表明東莞鞋業向流通研發方向轉型升級的步伐正在加快,專業化生產為特色的產業集群逐步形成,開始由以往單一的加工制造向研發、品牌運營、物流集散等中心轉變。
東莞政府規劃以世界鞋業總部基地為中心,在東莞厚街生態科技園建立東莞市鞋業產業創意園區,規劃和儲備園區土地1000畝,為園區鞋企創建研發中心、貿易中心、高端生產線、公共研發交易平臺提供優惠土地資源。下一步,厚街還將選取大型外貿型企業主動整合外貿中小企業。加大力度引進國內外大型鞋業企業,重點引進國內外中高檔鞋業品牌企業及中大型貿易采購商,力爭新引進世界品牌25個、內銷品牌企業30個、鞋企總部20個、國內外協會或商會設立品牌展示中心和宣傳推廣中心50個。為了推動制鞋業的發展,2010年11月3日,由厚街鎮政府牽頭制定了《東莞市鞋業轉型升級和集群發展政策扶持方案》,力爭到2015年,東莞產鞋量將達到19.1億雙,總產值與銷售收入均達到805億元;力爭到2015年,把東莞建設成為集鞋業研發設計中心、鞋業貿易中心、鞋業品牌集散地、鞋業生產基地于一體的世界鞋業之都。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